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还是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都没有在本体论层面和解释层面去直面库恩的论证,它们通常停留在结构层面,并求助于数学结构的连续性。从建构结构实在论的立场看,这种回避问题的方法于事无补,为实在论作有效辩护的唯一方法是在本体论层面直面库恩的论证,对明显的本体论不连续性给出一个可接受的说明,同时为科学发展中连续性的更为深层的意义作辩护。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内格尔的经典还原模型和金在权的功能还原模型做了比较,并指出,内格尔模型是在认识论或方法论的层面提出的,而金在权模型是在实践论或本体论的层面提出的;因此,这两个还原模型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接着深入到个别事件的内部结构,对金在权的局部还原理论做出分析和评价,并指出其困境和出路。在金在权的三元有序组的事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四元有序组的事件结构,据此对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作出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功能整体与其实现者之间的随附性关系。最后强调功能实在论的本体论立场,并借助实体-偶性和原因-结果这两对先验范畴对功能实在论和随附性概念给以形而上学的说明和辩护。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区分了物理主义与自然主义,强调前者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后者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对于物理主义的两大论证,方法论自然主义论证和因果闭合性论证,文章指出了其中的缺陷.方法论自然主义论证暗含了朴素的科学实在论,而因果闭合性论证混淆了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的本质区别.这两个论证的失效,表明物理主义无论是作为关于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还是仅仅作为关于心灵的形而上学,都面临严重的困难.文章最后提出,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应该是一种盟友的关系,而不应该是一种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生态学还原论的相关争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生态学还原论分别进行内涵辨析。生态学本体论层面,还原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实体、过程及属性还原三个方面。实体的还原与空间尺度有关,过程的还原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均有关,后者可以通过前者的还原得以间接还原。生态学认识论层面有术语还原和理论还原两大主题,术语还原以术语间的连接为前提,理论还原以理论间的逻辑推演为途径,两个主题均存在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方法论层面,还原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分析"为主的研究策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目前,生态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还原论思想均呈现一定的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1):109-114
讨论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涉及"模型认识论"问题。从1912年罗素提出的"人的知觉与被知觉的物理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到后来的沃勒尔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实在论而引发人们对模型理论中"同构"关系的思考,再到2003年弗伦奇和科斯塔指出模型的表征与现实世界是一种同构或部分同构(结构)的关系。无论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关于"模型认识论"的回答都指向对"同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刘易斯的可能世界实在论阐释是传统哲学本体论追求与现代逻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特殊产物,是唯名论时代的理性实在论。刘易斯在模态逻辑与哲学本体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却放弃了我们现实世界的优先性和绝对性这样一个现代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使人类的认识变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使刘易斯在后现代语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神目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的某些新进展,阐述了贝尔不等式和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中"实在论"一词的物理涵义。指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冲突(及EPR关联的存在)同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是不相干的,贝尔不等式和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中的"实在论"一词不直接等同于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8.
使真者理论是分析形而上学家解释真理问题的中心原则,它不仅为解释命题为何为真提供本体论地基,同时也对解决盖梯尔问题提供新思路。虽然使真者理论在当代分析哲学中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仍然有着深层问题,需要予以深入批评。这种批评的结果将导致,对使真者理论的理论内核进行改造,将事实视为认识论概念而非本体论概念,用事实建构论取代事实本体论,全面批判使真者理论。同时,事实建构论也为盖梯尔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有效、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打破传统二分法的禁锢,普特南提出了内在实在论的哲学立场,成为分析哲学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要发言人。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对形而上学实在论进行反驳,主要从三个要点展开:第一,内在实在论承认知识总是有经验的输入,以此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认为的世界独立于心灵;第二,内在实在论提出以真理的融贯论代替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真理的符合论;第三,内在实在论以真理的多元性与模糊性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关于世界的唯一的、真实的描述理论。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还将获得关于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富有教益的哲学洞察。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