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陆丽华 《科学通报》1956,1(11):68-68
为了配合黄河流域规划,在华北平原及后套等地发展大面积的灌溉土地,科学院和水利部从1955年10月开始了华北地区的土壤调查工作。在这一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发展灌溉,首先要解决灌溉后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其次是灌溉后的土壤改良与灌溉水的合理利用问题。因此土壤调查中对华北平原的土壤类型与特性,以及地下水的特性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到1956年8月,已经  相似文献   

2.
熊毅 《科学通报》1958,3(13):399-399
自1954年,我们承担了黄河和长江的综合开发中大面积的土壤勘查工作的任务,至今已经三年多了。在这三年中,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土壤调查已基本完成,并供给生产规划应用,长江流域的土壤勘查也已大规模地开展。经过这一段的工作,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和科学结合生产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年多的大规模调查,证实了华北平原的土壤都具有不同的类型和不等程度的发育,其中包括很多土类、亚类和变种,过去简称华北平原土壤为“石灰性冲积土”,是很难反映情况和说明问题的。华北平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褐土过程、浅色草甸土过程、沼泽过程和盐土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太阳光度计观测结果的对比, 确认了NASA Terra卫星的MODIS气溶胶产品的精度. 利用2000年8月至2003年4月MODIS气溶胶产品统计了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特征和季节变化特点, 认为人类活动是中国东部气溶胶的主要来源, 所有的大值区都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 Ångström指数的分布显示中国东部气溶胶以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为主, 但在春季、秋季、冬季受到来自北方沙尘的影响显著. 人口密集城市地区气溶胶Ångström指数低于其周边地区, 显示城市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扬尘、煤烟等大粒子占有相当比例, 与发达国家城市地区不同. 这些结果为气候研究和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5.
李庆逵 《科学通报》1964,9(2):118-118
中国土壤学会在1963年举行了学术年会。在这次二百多人参加的会议上,检阅了我国近几年来在土壤科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并且根据国际上土壤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需要,讨论了各学科分支的发展方向。本文是根据会议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情况,谈谈我们对于我国土壤科学的研究现状和今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一我国土壤科学在最近两三年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亿立米,全流域1956~1979年24年平均降水深476毫米,其中约有20%形成河川径流,约有80%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  相似文献   

7.
孟宪玺 《科学通报》1987,32(17):1325-1325
群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元统计分类法,已引起许多学者重视。我们在东北平原中部地区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取得了大量分析数据,借助电子计算机,利用群分析的数学方法对土壤元素进行分类,试图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 本区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东部山前低丘为森林暗棕壤和白浆土,平原内部为草甸-草原黑土和黑钙土,西部边缘为干草原暗栗钙土。沿江、河低地为草甸土和沼泽土,平原西部有较大面积的风砂土和盐碱土。自东向西土壤质地变粗,pH值增高,盐分增加。  相似文献   

8.
泛舟衡水湖     
2004年6月19日,我应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志的邀请到衡水湖考察.当我泛舟于天净水碧,芳草萋萋的华北平原偌大的衡水湖中,不由得心生感叹,倘若我们的东北平原,亦或华北平原,多几个衡水湖般碧波万顷、水草丰美的湖泊,断不会出现旱魃为虐的灾情.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生态承载力的流域整体性和时空连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通报》2021,66(22):2785-2792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育地.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占据了3000多年,孕育了河洛文化、河湟文化、关中文化等,分布有西安、郑州、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以其占全国2.2%的径流量灌溉了占全国15%的耕地,  相似文献   

10.
汪安球 《科学通报》1964,9(5):426-426
在华北平原,盐碱土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它们除了具有共同的特点以外,在各个局部地区又有其地区特点。因此,即使在一个县、一个区以内,由于地貌、水文地质和土壤质地等自然条件和灌溉、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盐碱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要合理地改良和利用它,必须先进行盐碱土改良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华北农业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兴国  夏军  胡实  林忠辉 《自然杂志》2016,38(3):189-192
水资源是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和农业需水影响显著。1950年以来,华北平原气候总体趋向于暖干化,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近30年实际蒸散量呈现弱的上升趋势,与潜在蒸散有互补关系。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区域水分盈余量下降,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加重。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增加,其中北部地区水量亏缺更为严重,南部地区水量盈余则减少。调整春季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空间布局,减少农业用水量,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壤湿度的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人禾  刘栗  左志燕 《自然杂志》2016,38(5):313-319
土壤湿度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参量,对地球系统中水分、能量以及地球生物化学循环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关于土壤湿度对大气的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土壤湿度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湿度通过影响地表能量和水分平衡,进而影响大气的变化。现有研究表明:在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的气候分布表现为东北、长江中下游为高值区,华北较干,河套地区的土壤湿度最低;中国东部中纬度地区是土壤湿度年际变异最大的区域,并与东北区域呈反相变化;土壤湿度整体上呈现变干的趋势,深层土壤变干较浅层土壤显著,且东北和南方地区比中纬度地区的变干趋势显著。中国东部从长江流域到华北的春季土壤湿度偏高时,通过改变春末地表能量平衡可以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夏季华南和华北降水减小,长江中下游和东北降水增多。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的土壤湿度对局地降水有显著影响,而土壤湿度对局地温度有显著影响的区域主要位于中国北方。  相似文献   

13.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56,1(11):66-66
一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我们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璨灿的文化与光荣的历史。数千年来劳动人民聚集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沿岸,遗留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而三门峡和刘家峽两个水库区也正是我国远古文化发展中心地区之一。过去在这两个地区虽作过极少数的工作,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4.
王乃梁 《科学通报》1956,1(7):67-67
黄土的成因与黄河河道发育都是久经中外地质学者与地形学者探讨而仍悬而未决的问题。解放以来,为了改造黄河、综合利用黄河流域的富源,曾有广大的科学队伍踏遍了黄河流域,深入到黄土高原的各个角落。同样的问题也都不只一次地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思考。今天把这两个问题重新提到我们研究日程上来,无论对于许多理论问题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伯声先生把他多年来在黄河流域黄土最发育的地区的丰富工作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了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新的解释,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指出一个新的方向,这是值得我们热烈欢迎的。  相似文献   

15.
王维第 《科学通报》1960,5(14):421-421
我国沿江滨湖、淮北、华北广大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我国的主要粮棉产区。但在历代反动阶级统治下水利失修,水早灾害十分严重,部分地区土壤发生盐硷化,使农业产量较低日不稳定。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形成了一个水利化高潮,在总结几年来治水经验基础上创造了河网化治水的典型经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65,10(7):580-580
科学工作者到农村去,结合当前生产需要,开展试验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这虽是一句常话,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那么简单,这里有工作方法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问题。1960年以来,我们通过在石灰性土壤地区的淮北农村(先后在苏北灌云、徐州,皖北砀山)建立基点进行有效施用磷肥的研究工作,对这方面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一科学研究与生产、群众相结合 1959年,我们几个年轻人带着研究绿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土壤微形态与自然地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祖 《科学通报》1973,18(3):134-134
在1966—1968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中,我们采取土壤微形态方法,制成土壤薄片180多张,应用偏光显微镜进行研究,取得一些结果。珠穆朗玛峰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其中一部分,在土壤微形态中直接或间接地也有所反映。主要有三个方面:(1) 土壤融冻与高寒气候条件;(2) 土壤的年青性;(3) 土壤的多元发生与地壳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8.
登山准备登山前最好应具备一定的野外活动经历,任何盲目的行动都是不可取的,你至少应了解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状况。雪地登山前的准备工作中,装备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装备应包括:帐篷、睡袋、衣物、食品和工具等,所带的东西并非多多益善,但必需的安全工具,如冰镐和保暖用品等却一件也不能少。在决定登山前最好列一个所需装备的明细表,一件件地落实。必要的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这有利于提高身体适应高原的能力。高海拔地区特点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与平原地区不同。在海拔4000米处,大气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印外左右;在海拔5000米处…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之滨。燕山、太行山、嵩山、簸箕山环绕在平原的北部和西部。南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平原高程小于100米,地势平缓,地形坡降为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各种地貌类型众多且复杂。平原中有砂丘、岗地、湖泊和浅碟状洼地,浅碟状洼地多与砂丘、岗地相间分布。全区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左右,且年际、年内的变化都很大。黄河横穿平原中部,将平原分为南北两大水系。黄河以北为滦河—海河水系,河流汇集于渤海湾入海;黄河以南是淮河—沂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35%。这块大陆也有高山,如澳大利亚山脉的主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为全国最高点。澳大利亚中部为平原。西部高原和中部沙漠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降水不够250毫米,北部半岛和沿海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降水750~2000毫米,东部新英格兰山地以南至塔斯马尼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