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窗     
怎样防止突发性心肌梗塞由于心脏的局部缺血造成心肌梗塞,使得许多表面上看来很健康的人突然死亡,在美国,每年至少有3、4百万人。人们认为它是一个医学难题,因为在发病前它往往一点症状也没有。心脏病学家曾对103位患过心肌梗塞的病人作检查,发现其中30个人有局部缺血症状,一年后有9人死亡(占30%),另外73人没有局部缺血,一年后仅有8人死亡(占11%)。因此可推断患过心脏病的病人如有局部缺血症状则再次发作,死亡率就更高。据分析,这种局部缺血症状是由于血脂沉淀在心脏冠状动脉的内管壁,使血管变窄,血液流通受阻,以致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最终导致心肌梗塞,这类病人有75%都感觉不到疼痛。目前医生用放在病人胸口的叫做Holter的监视器利用通过心脏血液的突然减少会使电信号相应变化来确诊心肌梗塞。它很方便可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用它做一次监测试验需200美元。因此它仅对处于危险之中的病人使用。局部缺血症状发病的危险起始年龄男性是35~40,女性是45以上。确诊后一般用硝酸甘油,钙片及其他防止动脉收缩的药物,或用外科旁路法(使血液从冠状动脉周围流通),或气球形成法(扩张血管通路法)来治疗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
盐与高血压     
吃盐过多会使人的血压过高。在美国,每年死去的人中有半数死于此因,平均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但许多患者并不知情。长期过量地食盐,会使人的机体逐渐损伤,而毫无症状与自我感觉,直至若干年后,突然中风或者心脏病发作。因此盐已被称为“隐身凶手”。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仍然是死神的主要代名词,但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来阻止世界头号健康杀手。令人心碎的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它夺去了更多人的生命,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在CVD中,缺血性心脏病(心脏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动脉阻塞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男性和  相似文献   

4.
中风     
<正>每年中风在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的同时,还造成数百万人的终身残疾。中风是非常可怕的病痛折磨,往往毫无征兆就发生了,尽管病因是已知的。同时中风引起的语言功能和行动能力的损伤将剥夺人类的独立性。科研人员正在试图找出为什么顺利流向大脑的血液会突然停止供应,以及如何降低和修补已产生的损伤,从而帮助中风幸存者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治疗中风就像在与时间赛跑:缺乏氧气,大脑细胞将以每分钟数百万计死去。因此,医生们正尝试用一种"将医院带给病人"的移动中风病房,大大减少药物的传送时间从而降低中风对病人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1995年11月29日,两次金牌得主瑟吉·格林科夫(SergeiGrinkov)在纽约的普莱西德湖的冰球场上训练时突然倒下,离开人世。这位年仅28岁的运动员遭遇了致命性的心脏病发作。然而,对其他的运动员也是一样,当前注意的焦点是青壮年时期的潜在杀手─—猝死。心脏病猝死每年约杀死25万美国人,这使得它成为重大的公众健康问题。当在亚特兰大举办的夏季奥运会结束时,几个研究小组报道了关于这种心脏病危害的发现。一研究小组最近识别出了一种在格林科夫英年早逝中起一定作用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另一研究小组推断,在多数情况下,摔死可能是由于…  相似文献   

6.
中风,或者叫“卒中”,是威胁美国人生命的第三种主要疾病(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也是导致成年人残废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部分中风的受害者是老年人,但是有近1/3的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其中包括青年人甚至儿童。尽管此病会造成严重危害─—每年有50万以上的美国人受到这一疾病的折磨,有近15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公众对中风的防范意识并不强。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以下这些中风的警报信号,就会有更多的生命获救:·讲话困难,甚至连简单的话都听不懂。·身体突然虚弱、麻木或脸部、胳膊或腿出现麻痹征状。·突然看不清东西或完全丧失视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每年有40万正常工作的人死于毫无先兆突然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这种发作是由于紧张状态下出现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当一个人紧张时,儿茶酚胺类化学介质充满了神经系统,使神经  相似文献   

8.
吕斌 《科学之友》2006,(3):66-67
有些常用药,比如草药、减肥药等,如果服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头疼、肠胃不舒服、心脏病发作、中风、肝脏疾病,甚至是死亡.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     
心脏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仅在美国,据估计每年就有将近一百万人死于心脏病.虽然目前心脏移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达到63%和39%,但是研制安全、高效、小型轻量化的永久性全植入人工心脏仍是救活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最大希望.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移植的不超过二百人,而据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  相似文献   

10.
许多医学研究者相信防止心脏病死亡的唯一方法在于预防。倘若不能这样做,最好是设计在心脏病一旦出现时所能采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某些病例中,外科手术可修补先天性损害或由于风湿热引起的损害。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或药物治疗保存了将死亡而仍存活的心肌区,可限制损害的范围。但是,在治疗方法能被应用或评价之前,必须回答某些问题:病人的症状是否由心脏病所致?如果是,那么损伤的范围和部位怎么样?损害对心脏功能有怎样影响?疗法是否确可限制损害的范围? 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需有安全、正确和可靠的检测损害的技术。现在,内科医生倾向于信赖胸部X线,心电图和对比性血管造影。胸部X线可指明心脏有多大,以及提供估计心脏功能的方法。例如,X线可发现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心电图往往提供非特异性资  相似文献   

11.
孙锟 《世界科学》2002,(10):24-25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先心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胎儿发育早期心脏形成过程中出现心脏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在我国,每出生1000个活产婴儿中就有7~8个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按照目前人口出生率计算,我国每年将新出生先心病患者10~15万(其中50%在一岁以内死亡,早期的准确解剖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畸形  相似文献   

12.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装置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全身组织,又从全身组织运走废料和二氧化碳,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对维持生命、健康和劳动力极为重要.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泵,是维持血液循环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人的心脏病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仅美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超过67万人,尚未包括未确诊为冠心病死者.西方国家人口中至少有25%因心脏病而死,占总死亡率的第一、第二位.尽管近年来心血管内外科有了很大的进展,诸如:人造心瓣膜(生物瓣或机械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血管  相似文献   

13.
<正>●中风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它往往更多地影响相对贫穷的国家,也留给富裕国家急剧膨胀的医疗费用。但中风通常是可预防的。一、中风的根源、失控和生活方式中风通常发生在流向大脑的正常血液循环被突然中断时,其原因可能是脑血栓或血管破裂。没有血液输送足够的氧气给大脑,先是出现脑细胞的大量死亡,继而出现这部分脑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的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14.
动脉内部隐 存多年的炎症,似 乎是心脏病发作 或中风的强有力 的触发器。这种炎 症也许是由感染 引起的,可与过多 的胆固醇一样有 害。新近研究发 现,如果人的血管 中有低水平的炎症 并持续几年后,其 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性是常人的3倍, 中风的可能性是2 倍。这种炎症很轻 微,只有通过验血 才能检测出来,但 看似正常的水平就 可能有危险。 早些时候的研究已发现了在心脏病发作时这种炎症的症候。上述新的研究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发作     
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心脏病已占死亡原因的1/4。但是,当“心脏病”这个词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人确切地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和医生们已经精确地描绘出了一幅心脏工作的图画,对于在心脏病发作时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以及心脏何以能够泵血的细胞学基础,都已有了清楚的了解,从而为得到更有效的药物升起了希望。现在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控制心脏细胞对各种药  相似文献   

16.
一在所有心脏病发作病例中,约一半的患者事先无任何心理准备。众所周知,胆固醇是诱发心脏病的指示剂,一些人认为,他们血中的胆固醇浓度不高,所以无心脏病发作危险,然而,一旦心脏病发作,他们便措手不及。美国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一种简便的血液试验可提前10年预测心脏病发作。这一研究结果可鼓励人们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研究证实,人体的炎症反应在心脏血管的堵塞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这项研究为其提供了佐证。波士顿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查尔斯·H·亨内肯斯(CharleSH.Hennekens)说,这一新的研究所见“可被证实在未来具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英国最近的统计,过去一年来,有三十三位病人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其中九人已经死亡。到今年七、八月间,又有另外七位病人接受了此项手术,其中两位在手术完成后不久就死去;留下的四位在九月中出院,可惜的是一位突然死去,而另一位却因肺部感染,使病情恶化;留下的总算能正常地生活。最近,英国的刊物第一次将心脏移植手术过程刊登发表: 1975年11月的一个晚上,一位来自约克郡(York)的教车师傅约翰·威地(John Wade),在刚送完朋友来访的时候,突然感到胸痛而晕倒在门口。这是他第一次心脏病发作。经过八个星期的休养,医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窗     
心脏组织中新递质的发现日本生物化学家馆本和彦博士等人最近报道了一种完全新的控制人体心脏的神经系统。该项研究似可阐明可引起致死性心脏病发作的冠状动脉痉挛的机理。馆本和彦博士最近在猪脑中发现一种神经递质,称为神经肽酪氨酸(NPY)。NPY除广泛分布于心脏组织中,也可见于包括脑、肠、泌尿生殖道和肺等器官中。控制心跳的两种神经组织及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每年每10万人中有178人"中风"。这178人中,61岁以下的占病人总数的35%,又以脑力劳动者占多数。在人们印象中,"中风"是一种老年病。因为老年人长期地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增加,很容易破裂出血或出现脑栓塞。那么,中年人的"中风"是否象老年人一样也是动脉硬化所致?回答是:脑动脉硬化对中年人的"中风"有一定影响,但大多数中年人"中风"的原因乃其本身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具有某种高水平蛋白质的心脏移植病人其对供体器官产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更大。肌钙蛋白Ⅰ持续高水平的病人其心脏病发作及移植失败的几率分别是一般人的四倍和三倍。 该研究的指导者说,医生可以使用一种简单的检验方法就可以检测出肌钙蛋白Ⅰ的水平,以确定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是否需要进行心脏病的治疗。 “这些分子通常只存在于心肌细胞里。”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卫理公会教研究院的卡洛斯A·拉巴雷雷(G·A.Labarrere)博士指出。当心脏受到损害时,肌钙蛋白I就被释放到血液中去。 拉巴雷雷博士及其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