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化石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已探明的原油、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4%和1.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对国际石油的依存度也不断走高。2004年起,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2006年全年生产石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消费石油3.47亿吨,  相似文献   

2.
廉价石油繁荣了西方经济石油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动力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战略物资,一向被称为“黑金”,又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是现代工业国家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据统计,全世界每天需要近六千万桶(每七点三桶合一吨)原油,仅美国就日需一千八百万桶。然而,地球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却不象空气那样均匀。大量消耗石油的西方工业国家偏偏蕴藏不多,而那些贫穷落后的非工业国家地下却存在着广阔的油海。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至一九七八年止,中东和北非的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六十六,苏美两国储量仅占百分之十五左右,西欧则只占百分之三。因此,消费大量石油的欧美及日本等工业国家每年都要大量进口石油。美国石油消费中仰赖进口的部分近来已占一半,西欧国家占三分之二以上,而日本更几乎全部靠进口。  相似文献   

3.
马尧 《世界博览》2015,(5):22-25
石油这个不知道应该是颂扬还是该诅咒的黑金就这样使一个曾经的世界超级大国沦落为以出售石油和军火度日的国家。提起俄罗斯这个世界上领土最辽阔的国家,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将其与石油为主的能源联系在一起:中日“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石油贸易、美国操纵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俄罗斯经济……俄罗斯这头白色的北极熊与石油这种黑色的“液体金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石油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众所周知, 人口、资源、环境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而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之一的能源, 特别是石油这种被称之为现代工业血液的液体能源, 与这3个因素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首次石油危机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石油短缺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 从那时起各国便开始积极探寻能够替代石油的液体能源及其生产技术, 以期尽早解决不可避免的石油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液化燃油的开发前景及可持续发展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石油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众所周知 ,人口、资源、环境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而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之一的能源 ,特别是石油这种被称之为现代工业血液的液体能源 ,与这3个因素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首次石油危机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石油短缺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 ,从那时起各国便开始积极探寻能够替代石油的液体能源及其生产技术 ,以期尽早解决不可避免的石油短缺问题。2.全球石油资源消耗殆尽已为期不远根据联合…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施3项重点洁净煤技术工程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  相似文献   

8.
海湾紧张局势有可能加剧导致石油价格短期内上涨。但总的看来,现在世界石油的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海湾紧张局势不可能造成石油短缺。因而今后几个月里,每桶原油有可能继续保特在18美元或略高一点。  相似文献   

9.
对世界所有大国而言,石油战略储备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满足国家安全的需要,世界不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等都建议设立3个月的石油战略储备。对于中国而言,这就需要战略储备石油3×107~9×107 t,这需要一个长时间段和大量资金注入才能完成。如果基于“功能”储备补足“资源”储备的一个新理念来思考,这一目标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即储备一定百分数的甲醇来替代石油,则国家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11.
1.开发气体燃料的重要性这里已无需谈论西气东输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东部地区大气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 ,只谈如何面对快速增长的各类燃油车辆对燃料的需求问题。世界上其它先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也是国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消费能力后的必然结果。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也必然带来很多负面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牵涉到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目前 ,在石油进口量和消费总量方面我国已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三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继续增长 ,今后必将对进口石油有更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是直接为实现国家目标服务的,而国家目标的制定,则必须以本国的现实国情为依据。一个国家的关键技术选择同样必须以本国的实际国情为基础,才能研究对本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如美国是世界上消费能源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多的国家。因此,美国国家关键技术项目中,理所当然地包括了能源技术,特别是节能、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称霸世界的野心,航空与航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是关键技术的重要项目。日本是世界上天然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雁霞 《科技信息》2008,(3):190-190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使发生能源危机的概率增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能源消费现状是仟么样子呢?本文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70年代后发生的石油危机之前,世界能源是充分和廉价的。如今的工业发达国家正是获取了大量廉价能源发展了经济,从而得以从二次大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且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如今不仅廉价能源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且由于核电站事故的威胁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全世界都在关心世界能源是取之不尽还是用之将竭?这首先要看看——世界能源消费的现状和未来根据世界能源会议的调查统计,1985年的世界商品能源消费量为74亿吨油当量(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每公斤10000千卡的石油,称为油当量),其中煤炭消费占30%,石油占38%,天然气占20%,水电占7%,核能占5%。在世界能源总消费中,仅占世界人口约1/4的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占3/4以上,而占世界人口3/4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对商品能源的消费还不到  相似文献   

15.
本期杂志中,最喜欢的文章是《中国人还要不要艰苦奋斗》!当中国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铜第一消费大国、石油第二消费大国世界和电力消费大国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还有水资源,曾几何时被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为缺水或水污染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元,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其中六分之一是严重缺水,水危机将是长期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有人形象地比喻“水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爆发了以石油、煤炭为主的“能源危机”,也影响到了我国。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采取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更多新能源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靠石油暴发起来的国家。在我们访问沙特期间,人们却经常对我们说,“我们不光有石油。”在我们访问了朱拜勒等地之后便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朱拜勒市可以说是沙特凭借石油财力推行工业化计划的成果。朱拜勒市原是沙特东海岸的一个小渔村,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建有11家大型石化厂和许多辅助工厂,年产石化产品800多万吨。这里的工厂规模大,有世界上最大的乙烯厂和甲醇厂,生产工艺和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产品大部出口国外,经营管理非常出色。沙特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单纯依靠右油的经济将是脆弱的和短浅的,它于70年代提出了经济多样化的目标。从1976年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开始,政府便着手认真地抓基本建设、基础工业和石油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后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自六十年代以来,澳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了,并且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澳从过去一个“骑在羊背上”,经济落后的国家,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坐在矿车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了。从而使她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大大地提高了。与此同时,澳的采煤工业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采煤工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下面仅就澳大利亚采煤工业发展的条件、生产特征、发展现状、发展较快的原因,今后展望和其实践意义,作一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近代,西方国家学者认为中国土地是陆相沉积,不会生产出大量石油。在抗战时期,因战时的需要和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四川地区的油气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并为今天四川地区油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石油在国民經济上具有巨大的意义。我国不但是一个天然石油丰富的国家而且更是一个拥有巨大烟煤和油母頁岩矿藏的国家。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証了我們合理地综合利用这些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輸事业,国防建設等方面的飞跃发展,对石油产品特別是輕質液体燃料的需要,似乎單靠发展大型的天然石油工业已显得不能滿足需要了。1958年党中央英明地提出“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并举,全民办石油事业”的方針。在这个方針指导下,和天然石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