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卡托普利(CPT)是最早用于临床的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我们从1993年4月开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近期疗效满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3年4月-1994年6月住院患者93例,附合《197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委员会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男61例,女32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6岁,平均64.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扬例,对照组4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脏功能、原发病、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2、临床表现:心功能Ⅳ级40例;Ⅱ级41例;…  相似文献   

2.
胡志文 《甘肃科技》2023,(4):95-97+105
研究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联合组采用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指标、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联合组总有效率93.22%高于对照组79.31%(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NYHA分级(1.84±0.46)级低于对照组(2.27±0.53)级,6 min步行距离(376.68±51.30)m大于对照组(351.47±48.29)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可改善心功能、心率和血压状况,增强运动耐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h5例CHF患者为治疗组,经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等治疗疗效不明显,心功能无改善,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同时随机选择22例CHF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级别及基础性心脏病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占56%)、有效6例(占24%)、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6例(27.3%)、有效5例(占22.7%)、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9,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高血钾、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32例年龄60-77(平均68.5)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即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组66例,对照组66例为常规治疗组,随访180 d,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FE)、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80 d时联合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较对照组有较大改善(均有P&lt;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很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卡托普利合用利尿剂治疗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128例,显效52例(40.63%),总有效率达93.75%,心衰控制时间3-6d.认为卡托普利合用利尿剂治疗心衰效果明显,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充血性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确诊,心功能NYHAⅡ~Ⅳ级,LVEF≤45%,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1.25~10.0mg/d。定期门诊随访,长期坚持服药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0%,两组均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但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坚持使用比索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脱秀琴 《甘肃科技》2009,25(14):163-164
通过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分娩的364例脐带缠绕患者的临床观察,根据病情辩证地提出护理要点,给予系统护理;364例(占同期分娩1715例的21.2%)脐带缠绕患者中初产妇206例(19.4%),经产妇158例(24.8%);经产妇脐带缠绕发生率24.9%(158/637)较初产妇19.5%(206/1058)显著增高。对患者临产前、临产中、临产后的各阶段应进行细致临床观察和护理,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衰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属NYHA心功能分级为2~3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以病因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按心力衰竭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心衰方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的变化。观察周期共1年。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积分更低(P〈0.05)。(2)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治疗前降低,每搏量、有效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的收缩功能改善,心排血量增加。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衰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氟西汀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55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0mg/d口服,共120d。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使用氟西汀可使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心率变异指标有所增加。结论:氟西汀可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陶芙蓉  范彩霞 《甘肃科技》2013,(21):132-133
探讨了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重要性.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均进行了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组1~2次/d排便的比例(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5.4%),且便秘(7.7%)、心律失常(1.9%)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7%、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对预防AMI患者便秘、解除患者焦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察针刺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结果,针刺康复护理组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疗效评价,针刺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护理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室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及24h心电监护研究了53例由缺血性心脏病(33例)或扩张性心肌病(20例)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并根据其心功能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和频率及抗心衰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相关,当LVEF〈30%,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3  相似文献   

13.
王炜红 《甘肃科技》2023,(1):107-109
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用于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价值。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41例、观察组(个性化优质护理)41例。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护理后,2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个性化优质护理可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镁缺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其中137例加用硫酸镁治疗(Ⅰ组),140例未加用硫酸镁治疗(Ⅱ组)。结果:Ⅰ组总有效率92.7%,显效率64.2%,均显著高于Ⅱ组(P<0.01)。疗效出现时间显著短于Ⅱ组(P<0.01),并且死亡率显著低于Ⅱ组(P<0.01)低钾、室性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等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P<0.01、P<0.01,P<0.01)。结论:在CHF患者的治疗中,应重视镁缺乏的影响,及时加用镁剂治疗,可能对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52例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呼吸状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设定呼吸机工作模式及参数,同时加强呼吸机管道及患者口腔、气道的各种护理措施。结果治愈41N(78.8%),家属放弃治疗2例(3.9%),死亡9例(17.3%)。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59.6%),治愈25例(80.6%),死亡6例(19.4%)。结论根据患者呼吸状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设定呼吸机工作模式及参数,加强呼吸机管道和患者气道护理,对于提高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0例脑卒中后各种类型先语综合征康复期进行了临床分析,重点观察了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表明,除1例命名性失语肌力正常外,其余各类均有不同程度偏瘫及手功能障碍。肌力0-Ⅱ级者12例(24%)Ⅲ-Ⅳ级者对例(74%),手功能恢复者15例(30%),辅助手16例(32%),先用手19例(38%),皮层十皮层下与深部病灶比较,偏瘫程度无明显差异,而手功能障碍以外侧裂周围,基底节区和中动脉区病灶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姜岩 《甘肃科技》2023,(1):97-99
预见性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102例患者,并按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划分到2组中。将采取常规护理的51例设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的51例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84%明显较参照组的31.37%低(P<0.05);护理后2组胃肠道功能分级情况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较同期参照组优(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参照组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高(P均<0.05)。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陈乃辅,周顺英,方建华(福州大学医院,福州,350002)CP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国内外报导较少,本文为笔者应用CPT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0例的临床观察结果。1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  相似文献   

19.
郭乃萍 《科技信息》2009,(27):I0193-I0193
目的:探讨适用于康复护理的教学与考核的方法。方法:教学内容体现实用为主,紧密和康复护理挂钩;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采用理论开卷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结果:2005级360名护理专业学生康复护理总平均分为78.6分.其中理论考试平均73.6分,实践考试平均83.6分;康复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掌握”为42人(11.7%),“熟悉”为159人(44.2%),“了解”为108人(30%),“初步了解”为53人(14.7%)。结论:通过对康复护理的教学进行改革,护生对康复护理学习兴趣明显浓厚,对康复护理的了解程度较教学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措施在脑出血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7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37例患者,根据脑出血日常生理神经预后标准评分(ADL),Ⅰ级4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结论: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