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文化和指导思想上的重要任务与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文化建构的三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的建构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原则,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克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必须坚持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问题为背景,把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脱离实际问题的理论建构态度;必须坚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优秀文化三大资源的整合创新原则。厘清文化建构的原则才能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属性是它引领中国文化建设的内在依据,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应该遵循坚持党的领导、符合社会主义特征、遵循客观规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立足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等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要义。其结合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两者在理论品格、文化共性和文化精神上的相似相通是实现结合何以可能的文化根基。其结合产生了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又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有着掌握群众和为群众所掌握的理论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尊重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重视当代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理论阐述方式上进行量体裁表、有的放矢;理论宣传方法上多管齐下、各显神通;理论普及步骤则是逐级对接,层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将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稳步前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的全面开展开拓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的内在效应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危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挑战;共产主义信仰严重失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面临挑战;民族精神面临挑战。面对文化认同危机,我们必须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国家软实力提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指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精神文明论、先进文化论、文化国力论、文化产业论、和谐文化论和以人为本论,这一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它在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传统文化转型、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直接的统领作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文化先进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是文化现代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所带来的三重困境,只有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现代文化模式,才能走出困境,朝着文化和谐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并不是中性的,它在传播过程和内容上都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为了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必须对网络文化进行"扬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并开始中国化,除了它能够满足近代中国的政治需要以外,还有重要的文化原因。近代中国主导性文化的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文化前提,救亡图存的文化需求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众多西方文化中脱颖而出,文化性格的契合使得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终提出。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有契合之处,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对于促使学生强健体魄、增强体质乃至培养建设人才、增强民族体质、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学生对上体育课的认识现状,应立足四个大的方面,以取得培养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