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苏南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由于发展了乡镇企业,所以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曾被誉为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而闻名遐尔。目前,苏南乡镇企业的情况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
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是在“百家争鸣”的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它为苏南农村经济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至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少数企业正在进一步壮大,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的完善——必须着眼于乡镇企业的改制苏南模式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农副工贸协调发展,两个文明一起抓为基本内容的发展路子。从60年代末到现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之后,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南模式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在苏南,乡镇工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苏南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苏南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铸就了苏南模式。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在起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呈下降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逐渐减弱.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乡镇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大力培育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乡镇企业摆脱目前困境、重振雄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省乡镇企业已由小到大,进入青壮年时期。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它所走过的历程,注重解决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益的。我省乡镇企业已发生巨大变化。巨大变化之一,是这几年来上下左右对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有了一个共识。人们对乡镇企业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最初乡镇企业是被一些人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的,后来又说是"以小挤大","不正之风的风源"等。乡镇企业的实践及其巨大效应告诉人们:乡镇企业不是"资本主义尾巴",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不是"不正之风的风源",而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人们已把乡镇企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这是一次认识上的大飞跃。这一飞跃,非同小可,对推进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巨大变化之二,是深化改革,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乡镇企业历来就是推动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向市场,主要靠率先推进市场取向而"异军突起"。八十年代初,乡镇企业最先引入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实行"五定一奖"责任制。1984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目前各地在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上,仍有一些思想障碍,必须实行五"破"五"立",以便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乡镇企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一要破除"划地为牢"观,树立"良禽择木"观。有的地方人为地把发展乡镇企业圈定在本村、本乡、本县范围内,划地为牢,不敢也不想越雷池半步,束缚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今后,必须破除这种旧观念,学"良禽择木而栖",树立哪里能赚钱,就到哪里办厂、办店、办场的新观念。特别是地处边远、信息不灵、交通不便、供电供水紧张、资源短缺、科技人员贫乏、发展乡镇企业困难大的地方,更要开阔视野,敢于走出寨门,乃至闯过国门,让乡镇企业在适宜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重要力量。乡镇企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崛起的新生事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同时也是我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福利事业和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开辟了广阔道路,对发  相似文献   

9.
向以工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社区集体为主、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为主一共同"著称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在过去的20多年中,促使苏南地区经济保待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逐步确立和市场体系的形成,乡镇企业的经济运行将从体制外的市场调节成长为体制内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苏南乡镇企业既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机遇。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没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乡镇企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站稳脚跟,加快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实际,就如何增强乡镇企业活力,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发展乡镇企业到乡镇企业改制再到目前的集体资产经营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苏南模式”得到了发展。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苏南模式”需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亚文化群——乡镇企业文化,它是中国农民在改革中不断社会化和备种现有文化的综合结果,它打破了中国农村古老面单一的文化氛围。改革开放十六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文化从稚弱的启蒙培育阶段,正在走向普及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时刻,如何建立和发展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对  相似文献   

13.
当前市场问题已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而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在苏南视察时指出:“谁率先打开农村市场,谁就能获得大发展的广阔天地”。同时,他用“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指出了乡镇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优势。我们应把开拓农村市场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推动乡镇企业实现新的飞跃。 1 乡镇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吃好“窝边草”。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与农村经济血肉相连,下大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深化改革,经营机制的进一步转化,给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9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将如何发展,是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乡镇企业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效益等难题,农村巨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尤其令人忧心忡忡。诸多难题必须寻找解决的突破口。我们的思考是: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是乡镇企业摆脱困境,求得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南模式"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最早提出的,指的是苏锡常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 20世纪90年后期,苏南乡镇集体企业相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把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直接支配权从企业撤出来,这意味着传统苏南模式的终结,标志着新苏南模式的诞生。新苏南模式是苏南模式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对传统苏南模式的扬弃。在新世纪,新苏南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的新苏南,如一只浴火的凤凰,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短暂的涅槃后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的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归宿,但是具体途径大不一样。不仅是中国不同于外国、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并且就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出现了多种类型或称模式。所谓"苏南模式",以社队企业——乡镇企业为依托,开拓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包括了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民的工人化,进而与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相互协调.联成一体。这在全国有一定的超前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迈步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揭示其个性特征,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 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形势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乡镇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强化现代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经营管理再上一个台阶,学习和了解现代管理基础知识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为此特开辟《乡镇企业与现代管理》知识讲座,以当前乡镇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若干薄弱环节为重点,适当结合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联系典型案例,有选择地介绍经营决策科学化、企业经营策略、市场研究与开发、产品质量管理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力求通俗易懂,体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读者朋友如果能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能从中引起有益的启示,都将是对我们真诚的回报。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平原是重要的丝绸产地,宁波商贾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改革开放使浙江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从蛰伏中重新苏醒。1988年浙江乡镇企业产值达到655.7亿元,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70%,640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转入了二、三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33%。乡镇企业已成为浙江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真     
我国乡镇企业打起"质量牌"全国乡镇企业质量振兴活动近日在全国展开。这在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去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交货值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以两位数的幅度递增.并且在实现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稳步提高。但在质量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有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意识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质量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技改投入不足;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这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对企业厂长、经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交流     
刘江强调乡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部部长刘江说去年乡镇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实现营业收入50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6亿个,新吸收农村劳动力58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是"八五"期间增长较快的一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年递增20%以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在提高质量、效益和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继续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重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围绕"质量、效益、环保、安全"四个方面,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突出抓好"东西合作"示范工程,推动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