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6,31(16):1250-1250
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非(竹蜓)有孔虫化石丰富,夏国英、张志存在《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微体古生物分册》中曾描述过部分属种,但华北晚石炭世非(竹蜓)有孔虫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至今尚无详细报道,为此,本文将山西河东(黄河东岸)煤田南部乡宁-河津——华北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主要产地之一——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及其垂直分布,作一简略报道,以利于研究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和垂直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辽东晚泥盆-早石炭世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清 《科学通报》1990,35(8):639-639
华北地台缺失晚奥陶-早石炭世地层已早成“定论”,但笔者(1986—1989)在参与辽宁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专题研究时,先后在本溪市高台子、牛心台及桓仁县暖河子等地的中石炭世本溪群下部G层铝土矿层位及  相似文献   

3.
再现中国地史期化石夷平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金良  崔之久 《科学通报》2001,46(22):1931-1936
依据侵蚀不整合面性质、古风化壳及风化残余型矿床的发育、古岩溶及不整合面下古岩溶充填富集型矿床的发育以及不整合面盖层沉积特征及环境等特征信息,确认并恢复了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在地史期发育的两期化石夷平面,其发育时间分别为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期间和早、晚二叠世期间,化石夷平面的古坡降一般在0.31‰-1.32‰之间,大多小于1.0‰。根据古岩溶的发育深度,初步确认,华北古陆化石夷平面苏桥潜山地区古海拔高度约为300m左右。  相似文献   

4.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9):576-576
晚古生代,山西地区位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的中部。分析沉积层及岩相变化规律,可将山西地区中-晚石炭世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的古构造类型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5.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和翠峰山群界线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椿 《科学通报》1984,29(4):232-232
云南曲靖地处扬子地台西南缘,晚志留世和早泥盆世地层发育较好,层内富含生物化石,二地层呈整合接触,被誉为中国志留系-泥盆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的典型地区。本文主要报道该地区辅助层型剖面的磁性地层学持征,提出该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界线划分的古地磁学依据,并探讨相应地质时期古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7,32(1):80-80
石炭纪山西地处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的中部。 中石炭世晚期,山西地区总体呈现出南西部高,北东部低的古地理面貌,陆表海体大致由山西的北东-东部侵入山西,多次的次  相似文献   

7.
更新世大同火山群地磁场古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日祥 《科学通报》1985,30(20):1564-1564
大同火山群是分布在大同市以东的晚新生代火山喷发的产物,它与黄土和泥河湾层有着密切的地层学关系。因此,大同火山群的地磁场古强度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地磁场演化历史,还有助于理解大同火山群的形成及其先后顺序,进而为第四纪地质环境和地质年代学  相似文献   

8.
长山期最大海泛事件及洲际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铭 《科学通报》1995,40(9):818-818
海泛事件与凝缩层段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旋回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之一.凝缩层段(Condensed sedion,CS)是厚度很薄的一个海相地层单位,由沉积速率极缓慢的深海相和半深海相沉积物构成,在区域分布上,它们在最大海泛期延伸最为广泛.它是鉴别最大海泛事件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作者在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陆表海盆地中海绿石质凝缩层  相似文献   

9.
西藏构造楔与塔里木-华南地块的裂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丕基 《科学通报》1994,39(16):1512-1512
1 塔里木-华南统一地块长期以来,中国的地质学家把塔里木地块与华北或中朝地块联系在一起编制地质和古地理图件,认为它们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有些西方地质学家也在沿用这一观点.最新的研究表明: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的生物相属于冈瓦纳型,晚古生代属于特提斯型,从地层层序、岩相和生物相分析,它与华南地块有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有孔虫以及影响其丰度的生态和死态因素,并从有孔虫与石油地质学的关系,以及有孔虫在生物地层学和古海洋学的应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孔虫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北晚石炭世地方性阶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5,30(18):1439-1439
鉴于目前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用的“太原组”、“山西组”,实质上均系具有阶(Stage)的涵义的年代地层卑位,因此,近年来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相继提出建立太原阶、山西阶以及晋祠阶,并用以替代上述具有阶的涵义的“太原组”、“山西组”(韩同相,1983;张志存,1984;夏国英,1984;)。笔者认为,除采用国际上推荐的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阶作为晚石炭世的全球性阶外,建立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的地方性(区域性)阶,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华北月门沟群的重新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守信 《科学通报》1980,25(12):555-555
中奥陶世末,华北地台整体上升,长期处于剥蚀阶段.从中石炭世开始,频繁的海进海退,在地台上形成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晚石炭世后期,地台再度上升,海水退出地台.瑞典地质学家诺琳五十年前把整个具有海相夹层的含煤岩石组合称作月门沟群.  相似文献   

13.
豫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振宇 《科学通报》1997,42(4):401-406
从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分析,研究华北地块的古构造位置是分析早古生代全球古地理格局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有关华北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位置及其与邻近地块相对位置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廖卓庭 《科学通报》1999,44(12):1335-1339
天山东部石炭纪地层出露广泛,并发育规模不等。类型不同的碳酸盐岩隆。经研究确认,该地碳酸盐岩隆主要为生物丘,它们的形成与生物及古环境格局相关,已在岩隆内发现钙藻类,凝块石,苔藓虫,棘皮类,有孔虫,海绵动物等众多生物。生物类型,生物组合特征及生物数量可作为确定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的基本依据。碳酸盐岩隆同欧洲瓦尔索担的岩隆特征相似,具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华北早、中石炭世的海侵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国清 《科学通报》1991,36(6):454-454
华北石炭系本溪组(群),一般可划分为三段:下部铁铝岩段,中部砂岩、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早石炭世海侵即由下、中岩段的海相层所代表.1987年作者曾据辽东和朝鲜平南等地层、岩相分析及王敏成(1987)报道产于辽东本溪组的Gigantoproductus,推之辽东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王鈺 《科学通报》1960,5(1):13-13
古生物的研究在配合区域地貭普查、建立统一地层对比表、編制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大地构造类型的各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在亿万年的地貭历程中,对不同时期的“滄桑”变迁,只有当时的生物羣是身临其境的直接見証者,同时在形态上反映出各种环境所产生的特征。我国領域广大,地层完整,化石丰富,种类繁多。因此,如何尽快地把我国各地层中的生物羣采集描述,分层对比,不仅对区域地貭普查和資源勘探具有极其迫切的需耍和价值,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23):1815-1815
在中-晚石炭世,位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接受了一套重要的近海型含煤沉积——玉门沟群,地层记录表明,其中成煤作用可多达十余次以上,而形成重要工业可采煤层的主要成煤作用——聚煤作用,亦有数次之多。 关于华北石炭纪聚煤作用发生的地质时代和聚煤带的年代地层位置,久有歧见。那种认  相似文献   

18.
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理位置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总结近年来在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上所取得的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岩相古地理和古生物地理等资料,探讨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寒武-奥陶纪)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早寒武世,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均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且分别毗邻于冈瓦纳古大陆;旱、中奥陶世,华南和塔里木地块仍“滞留”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与冈瓦纳古大陆相邻,而这一时期华北地块很可能已从冈瓦纳古大陆上裂离  相似文献   

19.
浙赣边区晚奥陶世腕足动物群落分布型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仁斌 《科学通报》1995,40(10):932-932
群落是指现代或远古同一时期共生在同一特殊空间的生物联合,是生态地层学研究的基础.群落生态是指群落所处的生境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识别和划分群落,分析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演替规律,可以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也是进行古地理研究和盆地分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块南部皖豫交界地区发育一套原认为属于新元古代的地层,在其下段新发现了布尔顿蜓(未定种)(Boultonia?sp.)、床板珊瑚(Tabulata)、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以及晚奥陶世似针牙形石(Belodina sp.).含宏体化石组合的地层为晚石炭世,它们属于碎屑流沉积,形成于碳酸盐斜坡沉积环境.牙形石化石可能为碎屑沉积.这一发现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时代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北淮阳构造带,限定了寿县断裂为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