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以马来酸酐为原料,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醛酸的方法,讨论了影响乙醛酸产率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当马来酸酐为10.0g,氧化剂为30%过氧化氢20.4mL,催化剂为钨酸3.2g,溶剂为叔丁醇60m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5h,反应液的pH值为5.5时,乙醛酸的产率可达64.8%.  相似文献   

2.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优化无患子洗发液的处方。方法:根据洗发液配料原则和预实验结果确定无患子乳剂型洗发液的辅料种类,以洗发液感官评分、泡沫性、稳定性、低温流淌性评分为指标,采用混料均匀试验优化无患子洗发液的处方。结果:所得出的处方为蒸馏水为42.7%,氯化钠为0.98%,甘油为2.95%,尼泊金甲酯为0.4%,6501为5.01%,聚季铵盐为2%,烷基糖苷为4.96%,CAB为8%,二甲苯磺酸钠为2.01%,珠光双酯为0.48%,AES为18.59%,无患子提取液为20%,瓜尔胶为0.18%,羟乙基纤维素为0.32%,加入适量柠檬酸调节pH为6~7。结论:该处方所制备的无患子洗发液去污力好,能保持头发柔顺。  相似文献   

3.
尹海忠 《科技信息》2009,(22):I0056-I005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公路系统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4.
水电大厦是一栋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6833m2,共22层,其中地下1层为车库,地上1层为商业用房,2-7层为办公,8-21层为住宅。3层设计为结构转换层,层高为5900mm,采用梁式转换结构,砼强度等级柱墙为C50、梁板为C45,受力钢筋均为直径为25-20mm三级钢。  相似文献   

5.
芴甲醇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了芴甲醇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溶剂,反应的催化剂由NaH改为乙醇钠,溶剂由乙醚变为甲酸乙酯.结果表明:当芴为4.0 g,催化剂乙醇钠为1.1 g,甲酸乙酯为66 mL,反应时间为4.0 h;甲醛为2.0 mL,10%NaOH溶液为8.0 mL,反应时间为2.0 h,芴甲醇收率为75.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除草剂苯嗪草酮的生产工艺.以草酸二甲酯为原料,甲醇为溶剂,与碳酸钾反应得到中间体1,产率为97;.再以苯为溶剂,将中间体1与三光气加热回流反应5h得混合液,然后以三氯化铝作为催化剂,混合液与苯发生Friedel-Crafts酰基化得中间体2,两步总产率为71.1;.再以乙醇为溶剂,将中间体2与乙酰肼发生缩合反应,制得中间体3,产率为90;.然后,以冰醋酸为催化剂,将中间体3与水合肼反应得中间体4,产率为93;.最后以正丁醇为溶剂,将中间体4与乙酸钠脱水环化得苯嗪草酮,收率为83.4;.苯嗪草酮的总收率为48.1;,液相纯度为99.30;.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用途的进口石脑油进行检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进口石脑油用于芳烃原料的环烷烃+芳烃含量平均值为47.09%,极差为22.49%,初馏点平均值为83.5℃,极差值为28.6℃;终馏点平均值为165.4℃,极差值为18.0℃;15℃密度平均值为0.748 4g/cm3,极差值为0.018 9g/cm3;硫含量平均值为58.2mg/kg,极差值为172.0mg/kg。用于生产乙烯原料的烷烃含量平均值为86.54%,极差为5.40%;正构烷烃含量平均值为40.10%,极差为10.83%;初馏点平均值为32.25℃,极差值为7.4℃;终馏点平均值为109.02℃,极差值为69.1℃;15℃密度平均值为0.673 2g/cm3,极差值为0.025 3g/cm3;硫含量平均值为49.6mg/kg,极差值为109.8mg/kg;铅、汞、砷、氯含量较低。检验结果都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建议应进一步分析个别批次的硫含量偏高的原因,并建议生产商和进口商控制和降低进口石脑油个别批次中的硫含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乙酸和环己醇为原料,以负载型过渡金属盐为催化剂合成乙酸环己酯的方法,并讨论了载体种类、催化剂负载量、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带水剂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当TiSO42负载量为12.5%,催化剂用量为1.0g,乙酸为0.2mol,醇酸比为1.5∶1,环己醇用量为10mL,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20min时,酯化率可达93.6%.  相似文献   

9.
以钨酸为催化剂,30%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叔丁醇为溶剂,考察了环戊烯合成戊二醛的工艺条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钨酸浓度为1%,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5℃,V(叔丁醇)∶V(环戊烯)为10∶1。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环戊烯的转化率高达100%,戊二醛的收率为79.6%,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钨酸为催化剂,30%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叔丁醇为溶剂,考察了环戊烯合成戊二醛的工艺条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钨酸浓度为1%,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5 ℃,V(叔丁醇)∶V(环戊烯)为10∶1.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环戊烯的转化率高达100%,戊二醛的收率为79.6%,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方法,从原子层面出发,了解InN的生长动力学行为.通过计算N和In原子于不同覆盖度下In极性表面的top、h3以及t4位置上的形成能和扩散势垒,了解沉积原子的相互作用和成核.结果表明,In原子比N原子更容易在干净的In极性表面吸附、粘接,并通过扩散找到稳定位置,形成一个较致密的双In原子层.模拟计算了N和In原子在双In原子层和三In原子层表面的扩散,结果显示,在稳定的双In原子层上,N原子将通过垂直扩散穿过顶部In原子层,并在两In原子层表面之间横向扩散,形成纤锌矿结构的InN材料;然而,In原子虽然可形成三In原子层或In滴,其上沉积的N原子也仅能垂直扩散穿过顶部In原子层,长成新的InN分子层,与InN基底间存在双In原子层或更厚的In薄膜,形成不完整的纤锌矿结构InN薄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一新的InN外延两步生长法,以在生长过程中尽量保持表面只存在双In原子层结构,为高质量InN薄膜的外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铟、盐酸和硫脲为原料,采用简单、无模板的水热法于140℃、160℃恒温24 h分别得到In2S3纳米自组装成的不同形貌微米球。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两种产物均为纯相立方晶相的In2S3.SEM结果表明:于140℃、恒温24 h得到In2S3纳米粒自组装微球,微球直径约3~4μm.纳米粒大小约20 nm;于160℃恒温24 h也得到In2S3纳米粒自组装形成的微球,微球大小约2.5~10μm,纳米粒大小20~200 nm.以亚甲基蓝-乙醇溶液为模型污染物,考察In2S3在紫外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In原子在InGaAlP外延生长表面的扩散、并及及脱附过程,给出了In并入外延层的效率表达式,依据该表达式,解释了生长速率、生长温度及生长压力等生长参数对LP-MOCVD生长InGaAlP外延层中In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未填充型、In单填充型、In和Pr双填充型CoSb_3方钴矿热电材料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In和Pr双填充CoSb_3方钴矿热电材料可以较In单填充的材料进一步提升费米能级从而有更高的电导率σ,In和Pr双填充CoSb_3方钴矿热电材料导带底有In的5p和Pr的6s轨道产生的局部共振态叠加,进而使得其Seebeck系数更高.由于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的提升,使得In和Pr双填充能有效提高CoSb_3的功率因子.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阐述了双填充方式优化CoSb_3基方钴矿材料的热电性能内在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无汞碱锰电池锌负极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碱性锌锰电池负极铜集电体表面用化学方法分别沉积致密的铟、锌、锡单层和锌铟、锡、铟、锌锡双层金属。用动态析氢实验表征,发现沉积单、双层金属的集电体在含锌粉的7.0mol/L KOH溶液体系中的析氢量比无沉积层的铜集电体析氢量要小,其中沉积锌铟、锡铟双层的析氢量最小,与用循环伏安和极化曲线方法测试金属集电体的电化学行为的结果一致。在相同的条件下,将沉积不同镀层的集电体装配成电池进行放电,实验结果表明:集电体表面化学沉积铟、锌、锡单层或锌铟、锡铟、锌锡双层金属用来生产无汞碱锰电池的放电性能均超过这类电池的国家行业标准QB1185-01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Cd掺杂的In2O3纳米线,制备了基于单根In2O3纳米线的底栅场效应晶体管,并研究了其电输运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未掺杂的In2O3纳米线,In2O3∶Cd纳米线的电导率有1~2个数量级变化,载流子迁移率高达58.1cm2/(V.s),载流子浓度高达3.7×1018 cm-3。可控Cd掺杂In2O3纳米线将在纳米光电子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分析预测,对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原则性建议,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我国《数学教育学》课程的设想与初步提纲。  相似文献   

18.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Fe掺杂In2O3基稀磁半导体(DMS)薄膜.通过XRD、XPS和XANES分析,确定Fe掺杂In2O3薄膜中没有出现Fe团簇以及Fe的氧化物第二相,Fe元素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共同存在.通过输运特性ρ-T和HALL分析确定Fe掺杂In2O3薄膜的载流子浓度约4×1018cm-3,且Fe的掺杂并未改变In2O3的半导体属性.SQUID磁性测试显示Fe掺杂In2O3样品具有明显的室温铁磁性,铁磁性可以由束缚磁极子模型或双交换机制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非对称的情形讨论了两个相互独立随机徘徊的相遇问题。第一、二节讨论了两个引理;第三、四节讨论了直线上非对称随机徘徊的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平面上两个相互独立的非对称随机徘徊的相遇问题,第一部分讨论了一个引理;第二部分讨论了在平面上作相互独立非对称随机徘徊的质点的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