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生物质能是唯一能够获得液体、气体和固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生物质能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植物体的生成量高达1.55×10~(11)t干物质,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总量约为8.5×10~(10)t.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若能把大量的农林纤维原  相似文献   

2.
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 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而河南省是生物质能源原料大省,在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潜力十分巨大。作为专业的科研机构,在转制以后,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爆发了强大力量,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屡屡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日本工业技术院最近开发了利用锯末和咖啡豆壳以及纸浆等制造聚氨酯的技术。这种新技术,只要是含纤维素的物质,包括植物系的废弃物,都可以被利用制成廉价的聚氨酯,用以作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有纤维素成分的聚氨酯,与过去的树脂聚氨酯相比,它的机械性能和遇热性能更佳,还可以加工成薄膜。只要是可溶于溶剂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高产菌选育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年产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科用这一丰厚天然资源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利用纤维素酶的作用,把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等物质,进一步发酵生产酒精、单细胞蛋白、有机酸等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等。不仅可以使纤维素变废为宝,而且可以避免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或解决石化能源短缺、枯竭所带来的世界性能源危机以及因石油短缺引起的国际问题等.筛选出产高活性纤维素酶的菌株是开发利用纤维素资源的前提和关键.本文总结纤维紊酶高产菌选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概括了迄今为止筛选出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微生物种群及其产酶特点,以及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育种、纤维素酶基因克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今后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有人计算地球上每年由于地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约四千亿吨,而世界上可以利用的纤维素资源有1千九百亿吨,人均约500吨.人类的主要食物是淀粉,若能将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就等于增加了人们所需要的副食品.但纤维素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是对能源物质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公害,因此如何利用纤维素造福于人类,是一个引起各国重视的大问题.目前纤维素的水解有两种途径,即酸法水解和酶法水解,但纤维素酶对它的水解要比酸法水解有效的多,从分子水解来看,一个酶分子完成的作用,需要一亿个盐酸分子才能完成.但酶法水解到目前为止,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菌种的纤维素酶产量较低,分解能力较差,因此采取各种手段诱变和筛选高产菌株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研究和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木质纤维素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木质纤维素水解技术是木质纤维素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糖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比了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糖主要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国内外最近的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方法制备多元醇类化学品、能源化学品、新平台化学品的研究进展。针对木质纤维素的水解难题及木质纤维素水解制化学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能源,包括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所需动力和热能的来源,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输送、利用的全过程构成能源工程和能源产业,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的年产量原煤35.3亿吨,原油2.03亿吨,天然气1026亿方,发电总量4.7万亿度.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总量需求还会增加.鉴于我国能源仍以煤炭为主,能源人均储量并不丰富,各种能源形式都有不足之处,如:环境污染、破坏生态、效率安全、并网发电等等.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实现来来能源适度稳增、综合发展、优化结构和兴利除弊古白目标.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是由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l%。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生产电力。而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保护国家能源资源,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专家认为,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持续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采用高新技术将秸秆、禽畜粪便和有机废水等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将涉及农村发展、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国家安全和生态平衡等诸多利益。发展生物能源的初衷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以此为基点。这也是我国超前发展的一次很好机会,发展生物质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生物质能源不仅是安全、稳定的能源,而且通过一系列转换技术,可以生产出不同品种的能源,如固化和炭化可以生产因体燃料,气化可以生产气体燃料,液化和植物油可以获得液体燃料,如果需要还可以生产电力等。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保护本国的矿物能源资源,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主要衣作物秸秆产量达64亿吨以上,其中直接还田30%,过腹还田22%,剩余约3亿吨左右可作为能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折合标准煤1.5亿吨。衣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煤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化燃料(固体成型为颗粒、块状和棒状燃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劣生物质种类丰富、总量巨大,其中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秸秆、禽畜粪便等低劣生物质达到3×109t之多,大量的原料基础为我国生物甲烷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介绍低劣生物质制备生物甲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重点介绍以生物甲烷为核心的一种可以使生物甲烷更加清洁高效、利用全面的环保型能源产业新模式。最后通过能源产业链延伸对生物甲烷利用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生物质能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发展生物质能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利用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甘肃省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估算得出甘肃每年可利用生物质能总量为2889.20万吨,折标准能源666.32万吨标准煤,其中秸秆约占2/3。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本论述肯定了甘肃生物质能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华东科技》2012,(7):8-9
交通行业减排近日,国际能源署在北京举行了《交通用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中文版发布会。报告预计至2050年,生物燃料可占到交通运输燃料总量的27%,持续生产后每年可避免2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交通行业重要的减排源。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能源为重要能力,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之一的生物质能源,对于缓解21世纪的能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产生诸多利益。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l%。  相似文献   

14.
“绿色石油”——新的植物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植物是自然界有效的太阳能储存者.1公顷郁闭森林每年可生产12.9吨干物质,所固定的太阳能约等于5倍粗制石油的能量.目前全球植物能源的年生长量,相当于600—800亿吨石油,而全球石油年开采量约30亿吨,仅相当于植物能源年生长量的4.3%.可见,植物能源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再生能源.植物能源曾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时至今日,人们对植物能源的利用又开发了新的途径.早在7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绿色植物能把太阳能变成烃,其分子结构与石油烃很相似,完全可以作为石油的代用品.目前已发现地球上有数千种可生产“绿色石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技术经济观点,从宏观上论述农村能源和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八亿农业人口每年消费3.6亿吨标煤的农村能源,其中含生物质能2.3亿吨标煤。农村能源消费量庞大,但人均能耗很低,这是农村能源系统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农村能源的战略地位.我国不能像美、苏等国那样依靠石油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要走自己的路.农村能源的对策是致力于开发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6.
 煤炭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我国主导能源。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32.5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左右,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炭资源总量约5.57万亿吨、煤炭伴生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均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为91亿立方米,其中,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76亿立方米、瓦斯抽采率为36%、利用量为23亿立方米、利用率31.5%。上述指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开发既是能源煤炭生产安全保障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发掘能源资源的需要。将其作为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不仅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还可以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并且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但其中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林产资源的生物转化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林产资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树木的主要化学组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林产资源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可以制备能源、食品、工业用酶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20世纪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制备和利用技术已日臻成熟。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结局 求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分离提纯技术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使林产资源生物转化技术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算中国近年来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排放,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利用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2002年和2005年以及2006年和2007年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和内涵CO2排放。研究结果显示:进出口加工贸易对于核算中国进出口内涵能源及CO2排放有重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内涵能源(以C当量计)由2002年的2.09亿t增加到2005年的5.91亿t,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3.11%增长到25.04%;同时中国进口产品内涵能源也呈增长趋势,净出口的内涵能源2007年达到2.61亿t,占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9.30%。中国依然是净出口内涵能源大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依存度超过50 %,煤炭的储产比也降到了50以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七成,CO2排放超过美国。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中国清洁能源资源具有替代现能源消费总量七成以上的潜力;可再生能源中的小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可经济利用资源量分别是0.63亿吨,1.23亿吨和10.47亿吨(标煤)。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最丰富,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