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3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KP9920、榆6-21为辐射诱变材料,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发产生突变体,测量其M2代子粒中黄酮含量。试验表明,经适宜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的苦荞种子,其M2代子粒中黄酮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指出,利用射线照射对苦荞的品质改良是可行的,对于不同的苦荞品种,经辐照处理后黄酮含量增加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一剂量同一剂量率的60Co-γ射线昼夜每隔2小时照射萌动水稻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萌动的种子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和不同的细胞周期,故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而对M_1代产生的生理损伤(成苗率、苗高及育性等)以及M代秧苗叶绿素突变和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异频率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浸种后72-74小时照射对M_1生理损伤最明显,M_2的突变频率也较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辐射对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对整个细胞周期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60Co-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籽粒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1代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和单株粒重6个性状,并就不同品种材料M1代性状的表现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1代性状的影响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M1代性状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诱变剂量增加,性状表现受到的影响程度加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择3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KP9920、榆6-21为辐射诱变材料,通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发产生突变体,从苦荞突变体的M2代籽粒中选出高黄酮含量的突变体27个,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明辐照处理产生的突变体黄酮、可溶性蛋白、总氮、Zn和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M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以此来筛选出综合品质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照射量60Co-γ射线与10~(-3)M的NaN_3复合处理不同世代小麦风干种子,M_2代诱变效果表明:复合处理较单一辐照处理的矮杆、早熟及穗形突变频率提高,诱发多位点突变的能力较强,复合处理显示相互协和效应.诱发有益性状突变的最佳剂量组合为250 G_y+NaN_3.  相似文献   

6.
利用^137Cs-γ射线及高能硅离子射线照射西红柿和和菊花种子,种植试验表明:辐射对种子的发芽、出苗和植物的开花、结果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剂量的影响不同,同一剂量对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影响也各异,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和分离,可供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60Co-γ射线5种不同剂量(0Gy、110Gy、120Gy、130Gy、140Gy)对西昌大白蚕豆干种子进行照射,研究蚕豆M1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辐射对蚕豆M1的生育进程有延后作用,并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变异度也逐渐增大。60Co-γ射线对蚕豆M1的光合生理也有明显的影响,叶绿素含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始花期测得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各有不同,110Gy处理的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2时;120Gy处理、130Gy处理和对照的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相同,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4时;140Gy处理的光合速率的变化出现双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8时和下午14时。就M1植株存活率看,60Co-γ照射蚕豆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大约为130Gy。  相似文献   

8.
低能N+注入与γ辐射拟南芥生物学效应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N 注入与γ辐射处理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M1和M2代拟南芥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分析,以及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分析发现,离子注入与电离辐射的诱变效应具有可遗传性,并且2种处理的剂量-效应关系明显不同,N 注入的注量-效应关系呈特有的类"马鞍型",γ射线辐射的剂量-效应关系呈"直线型",并且2种处理的植株变异率也明显不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的初步分析表明,2种处理M1和M2代基因组DNA变异的电泳条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60)Co-γ射线辐照对红色小苍兰和紫色小苍兰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试验剂量分别为25、50、75、1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两个不同品种的小苍兰种球,统计分析其受辐照后的发芽率、半致死剂量、成活率、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根长、开花率、花粉活力、花粉电镜扫描等指标。【结果】经5个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的小苍兰两个品种的发芽率、株高、叶面积、根长、根数、开花率、花粉活力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小苍兰(红色)的最适宜辐照剂量为54.04 Gy,小苍兰(紫色)的适宜辐照剂量为58.82 Gy;小苍兰(红色)的半开花辐照剂量为42.37 Gy,小苍兰(紫色)半开花辐照剂量为39.56 Gy。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花粉表面和花粉形态均受损程度逐渐增强。【结论】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小苍兰两个品种均有损伤效应,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成正相关;对花粉的分析能够较好地反映辐照对植株的诱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品种PH82-2-2辐射诱变处理,在无零下温度条件下,获得了春性突变后代,选育出农大94118品系,试验结果还指出,冬小麦辐射诱变后获得的春性突变体,性状变异幅度大,突变谱宽,供选择的余地大,是春小麦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应用高能电子及紫外线辐射,对果胶酶产生菌Asp.3.396进行诱变选育,经不同辐射剂量辐照后,初步筛选出8.7、uv5、12—1等产酶性能良好的产量变异株。该变异株所产果胶酶,对果汁澄清效果良好,为果胶酶生产菌的优良菌株。同时,经高能电子及紫外线辐射,诱变筛选出2.8—2等白色孢子形态变异株,经传代试验结果表明,变异株白色孢子突变性状稳定。该变异能改善酶液色泽,符合工艺要求:试验还证明,各菌株间所产生果胶酶,对不同果胶的酶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照射量~(60)Co-γ射线与0.003 M的NaN_3复合处理和单一辐照处理小麦风干种子,试验结果表明,诱变一代复合处理较单一辐照处理苗高、根长损伤加重,存活率和育性降低.复合处理显示累加效应.株高及穗部等性状复合处理和单一处理无明显差异.各剂量处理一代植株的损伤为F_2>F_3>稳定品系.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 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辐照“汉源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从个体水平上连续两年考查了激光——核辐射诱变小麦 L_1和 L_2两代的单株籽粒产量等57个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辐照材料不同,激光——核辐射诱变后代的变异程度不同,差异明显: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诱变后代的变异随剂量增加而加大;激光种类不同,后代变异差异不大;不同激光——核辐射诱变处理后代的变异大小顺序是:激光与~(60)C_0—γ复合诱变>~(60)C_0—γ处理>激光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Co~(60)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_1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单株粒重等6个性状,并对不同材料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_1性状表现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M_1性状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诱变剂量增加,性状表现受到影响程度加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Co60-γ射线不同剂量辐射黑稻M1代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稻(Y4)经Co60-γ射线不同剂量辐射M1代性状初步研究表明,生物性状比对照弱,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生物损伤。而半致死剂量,半损伤剂量,临界剂量和处理表现优良等综合考虑,以300GY出现的频率最高。千粒重,株高,穗长等表现优良的可以标定M2代单独研究。  相似文献   

16.
60Co-γ射线对牡丹、芍药种子辐射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品种‘凤丹白'、芍药品种‘粉玉奴'的种子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分5个辐射剂量10 Gy、20 Gy、30 Gy、40 Gy和50 Gy对其作辐照处理,土壤播种后统计种子出苗率.结果表明:γ射线对牡丹种子和芍药种子出苗率的半致死辐射剂量(LD50)分别为4.97 Gy和22.93 Gy,这对牡丹和芍药种子辐射育种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辐射苦荞麦第三代黄酮质量分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3种不同的苦荞麦干种子,经过第一代、第二代的选育,对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发现:辐射导致了可遗传变异,利用辐射对苦荞麦黄酮质量分数进行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冬小麦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185 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SP8724和D6-3,并与相同剂量的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生物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M2代诱变效果显著,总突变频率以及矮杆、早熟和穗型等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在作物改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蒜蒜瓣经~(60)Co—γ射线辐射后,其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辐射引起的叶尖枯黄现象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正极向及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经辐射诱导产生新的酶带,抽苔蒜多于打苔蒜,根多于叶片,而且主要差别均表现在负极向酶带中。大蒜二个品种及不同器官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咖啡因前处理后再用10000拉特(~80)Co—γ射线辐照水稻种子的试验表明:咖啡因对M_1代所产生的生理损伤(成苗率、苗高及育性等)有加剧作用.M_2代秧苗叶绿素突变及田间农艺性状变异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而用同样浓度的咖啡因单独处理则没有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