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型举国体制都要求发展和革新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构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需要处理好: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的选择问题、长期稳定的知识供给问题、公共价值的充分代表问题及如何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问题。“良序科学”作为科学哲学家所论证的关于现代科学形态的理想模型,提供了一种扩展科学多样性的思路,可以从认知多样性和价值多样性的角度分别回应上述的基础研究的认知需求和价值需求,为解决“前瞻性”基础研究的现实难题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1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50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战略与行动计划》作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研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中国未来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划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作为未来开展保护工作的关键区域。根据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针对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提出了优先项目来促进落实战略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环保理念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结合的直接体现。课题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案例研究区域,开展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规划环评,探索了针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规划从决策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整套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和指导,丰富了规划环评的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61-61,64
本项目主要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包括人类)层面,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质上在于保护生物存活主体的生态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智慧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儒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以儒家气论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如何为气所生化、怎样共融同存于自然之中以及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尊重和爱护三个层面,发掘与梳理了这种世界观中所蕴涵的深刻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当今,汲取与利用这些智慧将是我们维护生物多样性持久繁荣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与现实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矛盾,及与中性学说之争论出发,提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最劣必汰,差别保存”的新图景。同时,对生物进化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业的专业化、多样性环境造成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区域或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对专业化、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探讨。本文以MAR、Jacobs和Porter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围绕专业化与技术创新、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按照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理论机制及实际证据两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并给出简短的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数学史的特邀报告、主题讨论会和论文报告的全面分析,我们看到传统内史型的数学史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生命力,但新的“热点”更应值得关注,比如,“多元文化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就已成为新的主流。为了应对“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挑战,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展现出的新思想、新视角和新进路,对于中国数学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燕麦育种技术基础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1-23
1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 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适合燕麦的AFLP反应体系。利用差异较大的部分材料,对大量AFLP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出燕麦适用的AFLP引物20对,较好地反映燕麦材料的多态性,这些引物经进一步研究和筛选,将在燕麦分子辅助育种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果按照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组合”思想,那么人类身体本能为所有技术提供了组合的成分。然而,技术组合的无限性与人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技术竞争的多样性特征促使稀缺性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沿着库恩的范式理论路径分析,技术范式发挥了掩盖或隐藏多样性特征的作用。多样性特征导致技术竞争与物种生存竞争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显著差异,由此对人类产生了两重显著的影响:一是导致人类丧失了达尔文式的进化机制,二是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研究主题的分裂是导致其至今不能成为一门成熟科学和没有发展出一般理论的根本原因,消除这一障碍则构成了生态学走向成熟的逻辑起点。生态学究竟是以种群和群落还是以生态系统作为其研究主题,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事实上,只有生态系统是与生态学的研究主题唯一相对应的实体存在形式,因此,基于生态系统建构一个统一的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是可行的:首先基于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学的理论框架的概念母体,可以实现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学的概念分类体系的建构,它由纵向和水平两个分类体系构成;进而通过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科学抽象,可以得到一个建立在生态系统间的不可归并性基础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形式,即多样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2004年起,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一阶段(2004~2009年)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编目和重点类型物种资源和重点地区的生物物种资源调查,评估了中国野生高等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现状,编制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等;第二阶段(2010~2011年)针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确定的5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开展了对部分地区的试点示范调查,即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目的是通过示范调查取得经验,以便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示范调查包括横断山南段优先区内的云南滇西北地区18个县、大明山地区优先区内的桂西南石灰岩地区4个县和南岭地区优先区内的贵州黔东南地区4个县,以及对澜沧江、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以及北部湾(广西段和广东段)潮间带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仍然不清,物种分布数据信息缺失严重,新物种、中国新记录或省级新分布物种大量存在;同时,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生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与流失的现象依然严重。建议进一步开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三个层次进行生物多样性综合性本底调查和编目,并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同时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持续的和稳定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审视北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世界文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多样中存在,在多样中发展,多样性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没有这种多样性,世界就不成其为世界。由于各国文明之间不断的交流,在促进自身的丰富和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2):34-36,45
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多样性特性,其中有中国传统的以“悟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也有源于西方的以“理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复合型技术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技术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要在不同时代背景上作具体分析,以便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消极因素,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2,(14):I0002-I0004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牛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谁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3):28-29
据国外媒体报道,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自然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物种,植物界当然也不例外。在全球范围内,奇异的植物可谓数不胜数,比如能够吃老鼠的食肉植物、叶子会自动跳舞的植物等等。以下就是15种最罕见、最奇异的珍稀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7,(8):61-61
“正红菇保护地菌根多样性增产技术”是一项2005年12月通过成果鉴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于2006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进行示范,效果显著,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有关生物多样性词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在生物学界,而且在政界与社会公众中十分流行与得到极大关注的人类环境与生存问题。李鹏总理在参加199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时,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从而作出了我国对世界环境与生物名样件保护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20.
多样性的再发现:从技术社会到生态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最终要求我们放弃"技术社会"的发展模式,走向以尊重、保持和发展多样性为基础的"生态社会".技术社会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生态社会的出现则是人类主体选择的结果.从技术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换,将标志着人的文化进化的一种成熟以及理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