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讨博莱霉素(BLM)致纤维化肺组织HRCT征象与病理学改变以及血管内皮细胞(EC)功能变化间的关系,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每只大鼠行HRCT扫描后,检测外周血中vWf水平,并取左下肺叶供制作病理标本。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血清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3d组为著(P<0.01),以后随病程渐趋下降,但28d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磨玻璃样影、双肺实变影及蜂窝肺优势地分布在肺的中外带,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及微结节影主要分布于肺的内中带。多数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出现在3d和7d组,部分出现在14d组。多数的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胸膜增厚见于7d以后。胸膜下弧线影在各组中的分布无差异。蜂窝肺均出现在14d组和28d组,以28d组为主。说明PF不同的临床病程有不同的病理改变,HRCT能较准确反应PF的病理变化,并与PF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EC损伤与PF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及其远期并发症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91例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总结其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肺间质损害91例;片絮影57例,其中受累肺叶数≥3者32例;肺实变34例,累及肺叶数≥3者18例;磨玻璃影54例,胸膜增厚24例;纵隔气肿5例,气胸2例.63例患者存在小气道病变,其中,细支气管壁增厚52例,马赛克灌注征26例,小叶中心结节影22例,树芽征9例.17例重症麻疹肺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胸部HRCT一直显示有小气道病变.结论:儿童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合并双肺多灶性斑片影为主要改变,常常伴有磨玻璃影、胸膜病变;合并小气道病变常见,如出现小气道改变,尤其是重症患者,应进行临床及胸部HRCT随访除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首诊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特点,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末至2020年2月中上旬内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76例,均于入院第1天就采集流行病学、胸部CT及血常规等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特征.结果:核酸检测(RT-PCR)阳性者34例,临床诊断病例42例.轻型及普通型患者64例,重型患者6例,危重型患者6例,其中死亡者3例.临床表现无症状者10例(13.16%),其中无症状者中与确诊为COVID-19患者有接触史者6例(6/10,60%).76例中表现为发热57例(75.00%),咳嗽51例(67.11%),乏力29例(38.16%),胸闷喘气14例(18.42%),肌肉酸痛10例(13.12%),恶心、呕吐及纳差17例(22.37%),咽痛5例(6.58%).7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0例(65.79%),白细胞正常60例(78.95%),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57例(75.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5例(72.37%),降钙素正常44例(57.89%),降钙素升高32例(42.11%).CT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双肺内多发磨玻璃密度影63例(82.89%),伴有混杂密度影34例(44.74%),其中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区者50例(65.79%);病灶合并血管束增粗38例(50.00%),间质增厚57例(75.00%),胸膜增厚40例(52.63%),胸膜平行征30例(39.47%),实变影18例(23.68%),胸膜下线影22例(28.95%),空气支气管征19例(25.00%),胸腔积液5例(6.58%).结论:COVID-19患者CT表现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常累及多个叶,以分布于胸膜下区为多,多伴有间质增厚及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降低、白细胞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及乏力,值得重视的是有部分最后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首次就诊时临床无相关症状,且多数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对于这类人群应进行实验室、CT检查及核酸检测进行排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高热占55%.实验室检查:8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6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8%C反应蛋白(CRP)增高.CT影像表现:病变累及单个肺叶占73%,累及右肺下叶占47%;小叶中心分布占90%;呈团片状占62%,呈磨玻璃影占80%,肺实变占38%;病灶边缘欠清占68%,75%见树芽征,85%支气管壁增厚,38%见支气管气象;2%见胸腔积液,未见合并空洞.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大多数见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高热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增高且不伴有WBC增高.CT以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常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团片状、边缘欠清的磨玻璃样影,伴或不伴肺实变,罕见胸腔积液及肺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多见,支气管气象相对少见;不同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以实变为主并伴支气管气象;虽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同样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但支原体肺炎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特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不同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49例疑似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GGO影像特征在症状发生3 d内与3 d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当症状出现到首次CT间隔≤3 d时,与疑似患者比较,COVID-19患者的GGO常见累及双肺、多叶,位于胸膜下、长径与胸膜平行,边缘模糊,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等特性,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GGO是否融合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31).当症状出现至首次CT间隔3 d时,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小叶内间隔的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仍是诊断COVID-19的主要CT特征(P0.01),而其他的GGO特性对于区分COVID-19患者与疑似患者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GGO特征对不同阶段的COVID-19患者具有非常可靠、稳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术前运动心肺功能及常规功能检查中最能反映术后并发症的指标。方法:对11例病人进行术前运动心肺功能检查。并观察其术后的出现的与心肺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在产生与不产生并发症的两组病人中最大运动功率和一秒肺有显著差异性,其它参数则没有差异性。结论: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可用于原发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特征。结果13例患者CT表现小结节影12例(92.3%),其中8例HRCT显示小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支气管扩张11例(84.6%);空气潴留征6例(46.1%);肺间质纤维化3例(23.0%);多形态病变7例(53.8%)。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HRCT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运动一组胺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组胺激发试验(EHIA)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者、118例支气管哮喘、22例过敏性鼻炎、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运动-组胺激发试验,并与单纯运动激发试验及组胺激发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运动-组胺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达97.4%,特异性100%,且EHIA阳性所吸入的组胺量也反映了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结论运动-组胺激发试验对提高早期或非典型支气管哮喘的确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观察运动疗法改善慢性心衰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筛选城关区康乐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门诊或住院的慢性心衰老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采取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测试心功能等级;生化检测血浆B型末端尿钠肽(BNP)变化。心理状态(SAS)和(SDS)量表变化。通过运动疗法10个月后观察组的无氧阈(AT)、公斤摄氧量最大(AT)值及峰值氧摄取量(VO2ma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生化标志物检查(BNP)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试验距离(m)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心理状态(SAS)和(SDS)量表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证实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衰老人生活质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0.
肺大泡的SCT/HR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大泡SCT/HR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肺大泡病例56例,其中患者组21例,对照组35例,分别行SCT/HRCT横断位扫描.结果: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肺大泡影像学表现,本研究56例肺大泡病例均为局灶肺大泡,有一定分布特点;SCT/HRCT对肺大泡的应用价值较好,与手术记录基本一致;遗传分析发现8例一家3代存在肺大泡病变,患者组与对照组各有一对双胞胎均存在肺大泡病变.结论:HRCT能更好、更清晰地显示肺大泡,其检出率高达98%.患者组与对照组肺大泡发生率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改善糖调节受损(IGR)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和提升肌力、心肺耐力、平衡和步态表现的运动方案,招募75名IGR老年人,进行胰岛素敏感性、糖代谢、下肢肌力、耐力、平衡和行走能力等测试,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将受试者分为肌力训练组(M组)、心肺耐力训练组(C组)、平衡训练组(B组),按照每组训练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各组训练皆以3~4人团体进行运动,每次30~40min,每周4次,总共48次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干预结束后3d内进行后测,项目与前测一致.结果:C组和M组对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取得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平衡训练组虽具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髋屈曲肌、膝屈曲肌、踝跖屈肌和踝背屈肌肌力均有显著增加(p0.05).M组和C组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采用肌力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方案的老年人6min行走测试后测结果显著优于接受平衡训练的老年人(p0.05).M组、C组、B组受试者平衡能力均取得显著进步,且C组在串联行走测试的结果显著优于M组和B组(p0.05);心肺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行走步频、步幅均显著增加(p0.05);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步频、步幅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心肺耐力训练组显著高于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p0.05).得出心肺耐力训练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肢肌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等得到显著改善,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对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经我院外科证实为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人的cT表现、术前cT报告及手术记录。结果术前cT准确诊断肠及肠系膜损伤19例,1例漏诊,无误诊;肠及肠系膜cT表现为肠壁增厚9例、肠系膜渗出13例、游离气体11例、腹膜后及腹膜腔积液20例。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有其区别于腹腔实质性脏器的损伤cT表现,及时的CT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外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内钙化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 :5 2例患者接受乳房钼钯摄片检查 ,所有良、恶性病变都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有 12例乳腺癌及 40例乳腺良性病变 ;良、恶性病变乳腺内钙化的形态不相同。结论 :乳腺内的钙化形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慢性下腰痛的康复功效;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运动疗法治疗;结果:18例患者腰部疼痛度明显减轻,VAS实验前后数据成显著性差异(P0.01);腰部活动度得到改善(P0.01);腰部肌肉力量增长(P0.01);本体感觉偏离度改善较小(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下腰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SARS感染后建立一种特异性免疫学诊断方法,为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备选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全长基因,经包涵体的初步纯化,金属螯合层析进一步纯化N蛋白,SDS-PAGE电泳和ELISA方法进行结果检测.结果N蛋白抗原与30名SARS感染患者血清结合全部为阳性,对照组30名正常人血清为阴性,30名发热但非SARS患者血清为阴性.结论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对SARS-CoV N蛋白进行了表达和纯化,证明该重组N蛋白抗原具有良好的反应特异性,是良好的应用于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抗原.完全可用于组构检测核心抗体的诊断试剂.并建立了免疫学的检测方法,为抗体检测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手段,并为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后血压和唾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变化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69名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并分为I等位基因型组(II+ID)和DD基因型组.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间隔48h):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实验(incremental exhausted testIET)、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实验(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testMAET)和安静对照实验(rest control testRCT).每次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血压水平和唾液NO含量.结果: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II:24.6%,ID:44.9%,DD:30.4%),符合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P0.05).II+ID组IET和MAET后SBP和MAP较实验前降低(P0.05),RCT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实验前升高(P0.05);IET后SBP和MAP变化量低于MAET和RCT组(P0.05),MAET后SBP和MAP变化量低于RCT组(P0.05);DD组IET和MAET后SBP,DBP和MAP较实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CT后DBP和MAP较实验前升高(P0.05).II+ID组IET后唾液NO含量较实验前升高(P0.05),其变化量高于MAET和RCT(P0.05);DD组不同强度运动后唾液NO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ACE I等位基因(而非DD基因型)携带者急性运动后SBP和MAP下降、NO升高,且与运动强度正相关.因此ACE基因I/D多态性可影响运动的降压效果与NO释放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太极柔力球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0.5-3年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适宜本实验运动强度的2型糖尿病患52例,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按时服用医院统一开具的降血糖药物,实验组成员每天进行不少于60 min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共12周。结果: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BMI、腰臀比和静态心率较锻炼前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P<0.05),肺体指数有良性改善(P<0.05),握力和坐位体前屈均显著增加(P均<0.01);患者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有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和负荷试验2h后血糖(OGTT2h)均较实验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柔力球运动与音乐相结合锻炼可显著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改善血糖和血脂指标,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频率有氧运动对糖尿病病人Resistin分泌的影响;实验将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低频率有氧运动组和中等频率有氧运动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血糖监控和降糖治疗,低频率有氧运动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散步、慢走,对中等频率有氧运动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快走和慢跑。实验后低频率有氧运动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等频率有氧运动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后中等频率有氧运动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后低频率有氧运动组TC、TG、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TC、TG、LD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H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后低频率有氧运动组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Resisti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有氧运动能够降低血清Resistin含量,有助于糖尿病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