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威 《科学之友》2005,(4):32-34
中国完成人类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区域Dome-A的首次考察,确定南极冰盖最高点为4093米。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8,(3):12
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m的冰穹Ao随后,厦门青年艺术家吴曦煌创作的黄铜雕塑“华夏苍穹”被竖立在该处,成为中国首尊登上南极的雕塑。  相似文献   

3.
红影 《科学之友》2005,(4):42-42
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遥远的南极冰盖究竟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科学家预测结果认为,到2100年,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将比今天高出500mm,其中海水热膨胀因子导致的上升量占一半以上,其余归因于山地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  相似文献   

4.
被冰雪盖住的大陆 独立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大陆有95%的面积被厚厚的冰盖所覆盖。南极虽被称为旱极,但低温却使极少的降雪终年不化。年复一年,下层的积雪在上层积雪的重力作用下,被压实排出气体并发生重结晶作用,从而形成坚硬的冰。据研究,今天的南极大陆形成于3000万年前,而南极冰盖却约形成于200万年前。冰盖的平均厚度达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对南极冰盖中各主要化学离子的来源、平衡、时空分布特征做了概括性总结,同时,对南极冰盖几支主要冰芯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重点介绍了Vostok冰芯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在本文中做了介绍,并对南极冰盖冰川化学和冰芯记录的气候环境及物质平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南极冰盖科考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误差。虽然南极95%的面积被平均厚达2000多m的冰雪所覆盖,但是海拔4000多m的冰盖最高点并非是南极大陆的最高点,最高点应该是位于西南极洲的南极大陆最高峰——海拔5140m的文森峰。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并不像山峰的峰顶那样挺拔明显。国家  相似文献   

7.
李斌 《科学之友》2005,(4):40-40
目前有关可极冰盖科考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误差。虽然南极95%的面积被平均厚达2000多m的冰雪所覆盖,但是海拔4000多m冰盖最高点并非是南极大陆的最高点.最高点应该是位于西南极洲的南极大陆最高峰——海拔5140m的文森峰。  相似文献   

8.
南极冰雪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冰盖与全球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建成  王芳  郑琰明  吴涛 《自然杂志》2005,27(6):351-356
南极冰雪圈作为地球系统的最大冷源主导着全球水汽环流的变化.处于大气环流沉降区的南极大陆,以其巨厚的冰盖,保存着详细的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记录.通过对南极冰盖冰雪气候环境记录代用指标、南极冰盖气候环境区域分异与冰盖地球化学分带和冰芯的综合研究,目前已揭示了过去80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这些成果将为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南极冰盖在全球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家海洋局发布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的有关情况,向全国人民进行“汇报”:2005年2月7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驾驶4辆雪地车安全顺利地返回中山站。在历时63天的考察中,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工作,硕果累累。目前12名科考队员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健康。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及1200多km的沿途,冰盖队系统地开展了冰川学、气候学、气象学、测绘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在冰穹A顶点和距中山站806km处,考察队分别设立了2个简易观测站,并进行了详细的建站选址调查,建立了2个国际共享的自动气象观…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6日.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队8辆雪地车拖拽着22个雪橇浩浩荡荡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昆仑站进发,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南极内陆冰盖之旅。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川学研究室崔祥斌的冰雷达探测研究工作也随之正式展开。图为安装在雪地车的两套冰雷达的车外天线装置,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12月12日迈出第一步,到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38天的征程后,终于“登”上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回顾38天的非凡历程,南极冰盖队都经历了哪些“大事”?2004年12月12日,冰盖队举行出发仪式,正式向冰穹A挺进。2004年12月24日,进入海拔2800m的冰盖。20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24日,上海民生路码头,彩旗鲜花一片,锣鼓鞭炮阵阵。刚刚结束南极征程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正徐徐靠岸。2004年10月25日,人们也是在这里欢送“雪龙号”出征,转眼150天过去了,“雪尼号”总航程超过26500余海里,破冰累计13海里。其间,“雪龙号”和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的137名考察队员先后6次穿越西风带,经受住了浩瀚大洋的颠簸和西风带最大浪高8米、风速11级以上的南极航行历史上最大的狂风巨浪,战胜了南极冰盖高寒缺氧等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除完成了中山站、长城站和南大洋的遥感测绘、两站绝对重力测量、环境监测、特别保护区考察、磷虾资源研究、太平洋-印度洋暖流观测和Argo浮标投放等考察调研项目外,还首次向国际上称为“难以接近之极”的冰盖之巅发起冲顶挑战,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最终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次冲顶活动填补了世界南极科学考察史上的一项空白,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建设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南极内陆考察站”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行程数万千米,带着1.5吨器械,到达南极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艰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础的科研工作。与许多在校学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坚实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盖200米以下,他在给南极"做CT"。为去南极"自讨苦吃"2016年7月18日,潘曜从南极回国后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中山站至昆仑站南极冰盖下200米内部  相似文献   

14.
正一提到北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不错!北极格陵兰冰盖、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冰雪地貌、格陵兰冰盖四周奇特形状的冰山、北冰洋上的浩瀚浮冰……都是北极冰雪世界的代表。然而,北极与南极的重要不同点之一,就是北极冰雪世界里还生长有高等植物和茂密森林的绿洲,而南极地区不仅没有森林,也没有高等植物,只有苔藓和地衣。  相似文献   

15.
正雷达观测显示,火星上有一个被埋藏起来的湖泊,这是人类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发现的首个稳定的液态水库。在具有30多亿年历史的火星南极冰盖周围坐落着一片"南极高原",那里地势平坦,常年冰封。但是,如果探测器能够探测到冰面之下大约1500米深的冰盖底部,就会发现那里潜伏着一个面积比曼哈顿岛大将近3倍的液态水湖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约50米雪芯的精定年,利用雪芯顶部32.93米的氧同位素组成恢复了南极伊利莎 白公主地过去1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年来伊利莎白公主地的气温下降了近2摄氏度,在全球特别是南关球搂150年来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伊利莎白公主地的降温趋势可能是南大洋独特的环流形式环南极波(ACW)在特殊地形(加大的冰盆)影响下在南极冰盖边缘的表面形式。  相似文献   

17.
南极冰--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 有人形象地把南极冰比作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意思是说南极这个冰雪世界,它的大陆冰盖和南大洋的海冰,不仅决定着南极地区的气候,而且调节和影响着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气象观测研究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海冰、海水和大气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调节和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行走在南极     
南极奇观 地球七大洲中,南极洲是最高大、最冷酷、最纯洁、最美丽、最神秘莫测、最桀骜不驯的. 南极真是高得出奇,有2350 m,犹如一个巨人.南极又是最低的大陆--南极大陆上的本特莱冰下槽谷,在海平面以下2500 m,比北冰洋的平均深度还要深两倍多呢!这是由于在巨大冰盖的重压之下,大陆地壳产生了向下弯曲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五年以前,苏联第一次进行南极考察,向那里派遣了一支小规模的考察队。现在,在南极大陆上大约已有1,400名苏联人,其中包括着600多名科学家,从事苏联最大,最宏伟的计划,他们在勘探矿藏,在冰盖上打深钻井,绘制南极大陆图和考察电离层。目前在南极进行考察的共有12个国家,其中苏联人是最活跃的。由列宁格勒北极和南极研究所派出的第26个考察队是最新的一支考察队,它在南极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南极及其陆架区矿产资源了解得并不多,原因很简单:面积巨大、厚达几千米的冰盖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了科学家的调查。但是科学家通过几十年不间断地工作,已经在南极发现矿床、矿点百余处。美国地质调查所把南极大陆划分成三个主要成矿区:安第斯多金属成矿区,主要为铜、铂、金、银、铬、镍、钻等矿产:横贯南极山脉的多金属成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