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清丰县在林下搭建小拱棚进行双孢菇栽培试验,已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非常显。在该栽培模式中每亩林地有效利用面积为240平方米,投料7200千克,投资2880元,产菇2000千克,经济效益达到5000多元。林下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资源,叉促进林木生长,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解决了林地资源闲置和菌地矛盾,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途径。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食用菌之一。因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理想的保健食品,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欧、美等发达国家多采用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一年种植多季,每季每平方米收获鲜菇20~30千克。我国采用常规生产技术,一般一年生产一季,且产量较低,每平方米产鲜菇5~10千克。近年来,笔通过多次试验栽培,发现土窑洞栽培双孢菇效果很好。既可实现周年生产,又能使产量、效益大幅度提高。这项技术在农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土窑洞栽培双孢菇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8,(1):20-25
发展林下经济是为了实现林地经济效益与林地生态保护的平衡,实现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一轮林改中漳州农村林下经济的发展为沿海地区深化林权改革探出了新路子。漳州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三种通过发展农村林下经济来保护林地生态的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型、农户主导-政府支持型。漳州模式的成功因素前期林改的红利奠定了基础、政府对林下经济与生态文明的重视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未来改进的方向是要实现林下经济产业结构的平衡,凸显林下经济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玉米芯栽培平菇,多用干燥料,在干制过程中,必定要花费一定劳力和时间,如用鲜玉米芯栽培,则可免除此弊端。 1.原料处理。将刚脱粒的玉米芯,粉碎成颗粒状即可应用于生产,不能存放。 2.配方发酵。鲜玉米芯100千克,麦麸4千克,玉米面3千克,干拌均匀;复合肥0.5千克,多菌灵200克,溶于5千克  相似文献   

5.
一、施肥要点 在棚室绿色蔬菜栽培中,每亩施腐熟鸡粪5立方米、羊粪4立方米、猪粪3立方米、牛粪3立方米,俄罗斯52%硫酸钾35千克或荷兰硝酸钾35千克或青海国安牌硫酸钾镁肥60千克,美国二铵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酸性土壤中可补施石灰粉40千克,碱性土壤中补施石膏粉30千克.  相似文献   

6.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推广实践,以广大种植户具体生产实际为例,采用春马铃薯-夏玉米(夏绿豆或育苗移栽西瓜)-秋马铃薯种植模式,一般春马铃薯亩产2250~2750千克,夏玉米亩产500千克,秋马铃薯亩产1500~1750千克,这种栽培模式是马铃薯中原二作区增收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7.
用沼渣栽培双孢菇不仅成本低,而且省工、省时,比用牛粪更卫生.现将沼渣堆制培养料(沼渣:麦秸为2:1)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许多瓜农采用西瓜套种辣椒的栽培模式,在不影响西瓜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可多收青椒3500千克左右,效益较为可观。2008年全国露地辣椒行情整体不好,农民种植辣椒积极性大大降低。据我们分析预测:2009年露地辣椒面积会有所减少,预计西瓜套辣椒的栽培效益较好。现将西瓜、辣椒套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下资源生长在纯天然的环境中,受污染情况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广泛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生理功能.因此,提取林下资源活性成分和开发功能性产品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由于具有无毒、无害、环保、无污染、对活性成分不破坏不氧化、产能大和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应用.亚临界水技术是将水加热到100~374℃临界温度范围,通过改变温度,改变了水中的氢键强度,从而使水的极性发生了改变,实现了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的连续性和选择性提取.该技术常用于萃取蛋白质、多糖、酚类、醌类和挥发油等天然功能性成分.重点阐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林下资源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情况,为林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选择品种.可根据当地栽培条件与市场需求选择西瓜品种. 2.配制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无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配制比例一般是田土6份,粪土4份.田土要用园土,粪土为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在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过磷酸钙1千克,硫酸钾0.5千克,或三元素复合肥1.5千克.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技》2014,(11):24-24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栽培。于早春或头年冬季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667平方米施人腐熟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整平耙细后做畦,一般畦宽1.3米。地黄不宜重茬。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张家选村农民李永新,2003年在自己的承包地上,采取优质冬小麦-荆芥连作的栽培模式,获得了较高的效益.亩产荆芥穗170千克,荆芥秸250千克,由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订单收购.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田间试验,总结出一套"两优培九"亩产达到700 千克的大田栽培技术,具体如下: 科学施肥 亩产达到700 千克的田块,总需施肥量为:纯氮15~17.5千克;p2O5:7~8千克;K2O:12~13千克.  相似文献   

14.
一、制肥场地的选择 制肥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背风、向阳处,一年四季均可露天操作. 二、制肥材料的准备(以1吨干秸秆为例) ①作物秸秆1吨.②饼粉20千克.花生饼、豆饼、棉籽饼、菜籽饼等均可,无饼粉可用10千克尿素代替.③"肯德绿"快速发酵菌剂1千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为海南卷萼兜兰这一珍稀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通过查阅资料,野外调查,了解当地山民和市场流通情况,引种栽培等方法,对海南岛的卷萼兜兰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介绍了其引种栽培技术,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播前准备 1.培肥地力、科学施肥.以荥阳市为例,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0.09%,水解氮70毫克/克以上,速效磷20毫克/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克以上,速效硫16毫克/克以上.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氮肥14千克,磷肥10千克,钾肥7.5千克,硫酸钾1千克.氮肥应选硫酸铵和硫酸钾,有利于改善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17.
大棚立体栽培葡萄和草莓 ,既可以充分利用大棚宝贵空间 ,又可以满足对光照的需要 ,使之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实践 ,探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精选品种 ,合理密植1 品种 :应选择休眠期短 ,早熟丰产 ,味正抗病的品种 ,草莓为全明星 ,葡萄为绯红。因巨峰品种成熟晚 ,不提倡种植。2 基肥 :葡萄草莓根系分布浅 ,喜肥 ,施足基肥是关键 ,亩施鸡粪600千克 ,高浓缩复合肥80kg。3 合理密植 :元月上旬按株行距1×1 2米定植葡萄大苗 ,8月下旬在葡萄行间按株行距15×20厘米定植草莓4行 ,中间留40厘米为浇水作业行 ,栽后立即浇水…  相似文献   

18.
添置精量、半精量播种机要因地制宜,若是中等肥力的田块,农艺采用主茎成穗与分蘖成穗并重的栽培途径,要求基本苗应达到180~270万株/公顷(播种90~135千克/公顷)、产量达到5250~6000千克/公顷,就应当选择装有16直槽的外槽轮式的排种器,能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播种和覆盖镇压等工序的半精量播种机.若具有上等肥力的田块,农艺采用小群体、壮个体、以分蘖为主的栽培途径,要求基本苗达到120万~180万株/公顷(播种60~90千克/公顷)、产量达到6750千克/公顷以上,就应选择装有窝眼轮式和锥盘式的排种器,能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播种和覆盖镇压等工序的精量播种机.  相似文献   

19.
一、红花的种植 1.选地整地.红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轻度盐碱地有利于红花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沙壤土为宜,涝洼积水地块和重茬地块不宜种植.施足底肥,每亩施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耕细耙平,备播.  相似文献   

20.
樱桃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军 《河南科技》1989,(11):23-24
<正> 樱桃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8克,蛋白质1.2克,钙6毫克,磷3毫克.铁5.9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其果实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罐头、果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