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和人和谐相处、人和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建设一个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些现代理念、各个社会阶层利益协调的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社会成员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卢明 《科技资讯》2006,(16):234-2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到党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其中之一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形式基础上的多种社会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长期共存。那么正确兼顾和处理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之所在。而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安排人事的职能以及统一战线广泛性的特点,决定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杰 《科技信息》2007,(12):25-26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充满了对道德方面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地方政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要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建立统筹地区城乡发展的机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共识达成、制度安排科学的社会;社会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尊重权利、崇尚人文关怀的人本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意同时保证公平和效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意利益均衡。和谐社会的真正和谐离不开法治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法治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法律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治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的重大使命,其外在目标是追求人类最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统一的,社会和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法治公平分配各种利益,法治矫正社会不公,法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在社会内部,利益矛盾的运动不断推动着利益的分化和整合。就个人而言,利益动机仍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同时也在塑造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对利益矛盾调控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状况、发展趋势和自身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考察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出:评判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归根结底看的就是这个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否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0.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如此重要位置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严峻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对应范式是社会整合机制,具体包括动力机制、利益均衡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民主法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它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和谐的社会,它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代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因重组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它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危险,即有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基因重组技术的利弊和伦理问题,以期其能与科技人文、生态环境相适应,实现他们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各种社会不公正问题会造成社会不和谐,社会不和谐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缓解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功能发挥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反映了现代政治文明的走向和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教育正义以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为基础,超越了机会均等,主张一切最基本的教育利益或教育资源都要平等地分配,而且必须满足所有处境不利的最大利益。因此,义务教育补偿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是社会和教育的自我升华。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地域文化一方面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省不同地域环境特点,总结出环境对地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对各地区社会发展制定发展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大理与大理佛教应该是一个和谐互动的统一体.本文列举了大理佛教史上的几个和谐实践,论述了大理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大理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独特而积极作用.在佛教为构建和谐大理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和谐大理的建设也将为佛教转换自身功能,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作者认为,我们既要关注和梳理大理佛教史上的和谐实践,也要切实研究当前处境下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与佛教发展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重要任务。但是,由收入分配不公而引起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个问题已不完全属于经济问题,在社会上已引发出一些不和谐之音。如果收入分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其累积的后果将有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严重冲击。所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治国方略。它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既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之举,又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由此,它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理论界的研究情况进行综合与述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其内涵,并找出研究中的不足,以便我们更好的把其付诸于实践,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20.
论负熵     
19世纪出现了两种对立发展观并存的现象,一种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推演出的宇宙退化观,另一种是达尔文的生命进化观.理论的突破得益于负熵概念的提出及普利高津在负熵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合理解释了热力学定律与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生命体需要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生命活动,生命以负熵为生.虽然香农和维纳在不同的领域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独立得出了信息就是负熵的结论,但对于信息的本质及信息与负熵的关系仍存争议.人类社会属于双重耗散系统,人类一方面需要消耗负熵以维持个体生存及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又是社会负熵之源,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负熵过程包括输入、利用、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