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综合改革试验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四大国家战略平台布局,积极发挥国家战略平台政策的叠加效应。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就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的新发展环境,实现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目标,要求我国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着区域纷纷争创创新高地及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日益重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不仅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平台,也是区域性的创新高地。未来我国将规划建设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充分发挥其战略引领和区域协同效应,要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形成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从建设目标、组成与结构、布局体系及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黄麓镇,被誉为"科创小镇、书香黄麓",人口5.6万,面积83平方公里,位于巢湖市"巢湖半岛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巢湖市与合肥接轨的"桥头堡"、融入合肥发展的"排头兵",黄麓镇将抢抓合肥成立滨湖科学城、全面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黄金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全力打造生态科学城。明确发展定位,要紧紧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  相似文献   

4.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6年2月,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同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力量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好"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比较,结合相关地方政府对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方面开展研究,提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7年里,上海市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部署和实施,增强科技创新原创能力。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复成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积极开展《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增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提供大型研究平台,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科学装置建设不仅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而且形成了集群效应,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带动和促进了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加快自主创新,建成了"同步辐射实验装置""HT-7托卡马克聚变装置""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性束辅助加热系统""稳态强磁  相似文献   

8.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中力量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好"的指示精神,2016年上海认真落实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支柱性项目与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上海和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总结国内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分析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和优势,提出未来建设的方向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2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实施方案论证会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信息领域)咨询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启动建设。该研究院的使命是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人工智能综合研究平台,在类脑智能领域实施变革式源头创新,在计算智能领域推动技术和应用发展,争创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和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相似文献   

11.
正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眼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对外多多少少折射出了当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上海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中心建设上的排兵布阵。近日,发改委和科技部关于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消息被证实后,作为张江核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资源配置要素,围绕资源配置要素提出了区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线。并以上海张江和合肥为例,在比较研究两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共性特征;最后,围绕区域如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包括:明细的目标定位,大力提升科技治理水平、加强政产学研资的联动。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安徽科技》2018,(4):10-11
2017年, 安徽省落实加快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及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为全省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批复的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在2018年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显示度持续提升,其中张江实验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围绕微纳电子、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海洋、药物等优势领域开展布局,硬X射线、硅光子、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创客风潮"正在迅速兴起,这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表明我们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是时代赋予上海的光荣与动力。本期封面故事里,我们将详细了解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合肥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以来,安徽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等战略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复函同意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一年来,安徽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放百年眼光、举全省之力,着力搭架构、建项目、聚人才、创机制,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基础研究、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引领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0日,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意见》。会议指出,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具体行动,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举措,是高标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安徽科技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的重大任务,是安徽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型、前沿性研究,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0.
正依据《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上海将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并实施"量身定制,一人一策""高峰人才全权负责制"等政策。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战略目标,《方案》明确13个集聚造就高峰人才的重点领域: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