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与职场的区别 告别校园,踏上新的工作岗位,意味着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转换,意味着一个正式社会成员的产生,意味着大学生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学校生活与职场环境有很大差别,正是这些差别使得学生难以进入职业人状态.总结学校与职场环境,主要差别见表1.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大学毕生生在工作初第一年内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和满足岗位需要,严重者以辞职告终,置身于新一轮的求职压力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对半业生入职初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不甚满意.故新形势下高校亟待加强对大学生入职初期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3.
胜任特征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可以使大学生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之人.面临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初涉职场大学生只有早动手、早行动、早准备,尽快实现由"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才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争取到更多成功机会.本文就怎样实现"大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商贸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客观现状,介绍了该校的尝试性做法,将学生定位为"准职业人",在校企深入融合的背景下,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立体化构建"校园职场化"氛围,以此培养和熏陶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每年都有一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走出校门,步入职场.职场和校园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尽快适应职场、更好地成长?这里分享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揭示,说明了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在任何社会,任何个人都面临着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即人的社会化问题。如何实现人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交往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车分流系统在大学校园中心区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校园中心场所的营造都离不开"步行优先"这一前提,人车分流系统成为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所主要采用的交通模式.回顾早期的校园规划,由于对车行交通的考虑不够完善,造成目前校园内人车混行,人行空间被车行占用,停车空间严重不足.所以,近几年的校园建设都把人车分流作为校园中心区主要采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充分满足人行和车行的不同需要.文中从介绍人车分流的理论原型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了人车分流系统在校园中心区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通畅、舒适、便捷的人车分流系统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大力培养适应软件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针对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局限性,设计和开发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分析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和途径,对学生顺利完成院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光电检测"顶点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办法进行了探索,在现有传统实验装置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科研项目,对关键内容进行剖析、精简、优化,将现有的"迈克尔逊微形变干涉实验系统"改造为"轮胎气泡剪切干涉实验系统",将现有的"单缝衍射测量系统"改造为"多参量(压力、温度、液面、准直度)衍射实验系统",更适用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实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或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