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 ,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 ,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 ,而且容易稳定 ,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2.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1):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中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3.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2):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4.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T型胞质不育系。测交表明,恢复源多,杂种F_1优势大,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对克服目前小麦杂优研究中T型恢复源奇缺,优势不显著的障碍,避免类似于杂交玉米单一胞质应用,病害盛行的潜在威胁及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杂交小麦应用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最终产品是出杂交种;有的认为出中间材料是变相的常规育种,是不务正业;有的认为杂交小麦是杂交小麦应用研究的一部分,还应包括核质杂种和异质品种等。对于上述不同看法,谁是谁非,应该弄清楚,避免或防止不必要的争论和相互之间的误解,使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西北农大农学系杨  相似文献   

6.
杂交小麦的培育和研究,是近二十多年来小麦育种的一个新课题。尤其利用雄性不育培育杂交小麦是目前小麦育种工作的又一进展和新的趋势。在国外,杂交小麦已接近应用于生产的前夜。我国在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内不仅实现了T型小麦“三系”配套,而且在生产上初步试种了杂交小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因组微卫星SSR和EST-SSR分子标记,对28份普通小麦(Triticum vulgare)、13份斯卑尔脱小麦(T. spelta)和11份密穗小麦(T. compactum)群体内(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多态性最高,斯卑尔脱小麦次之,密穗小麦最小.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材料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群体内的平均值,且在A,B和D三个染色体组上也具有相同的趋势.由于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一代育性正常,所以可望用来扩大小麦育种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特别是丰富D染色体组上的遗传变异.与斯卑尔脱小麦相比,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又对六倍体小麦的起源和演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还发现,虽然EST-SSR揭示出的多态性低于基因组SSR,但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差异.由于EST-SSR标记是对基因组转录区域变异的直接评价,有可能与形态或生理生化特征联系起来.因此,EST-SSR标记是进行小麦遗传差异研究的一种理想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8.
小麦性状间杂优表现及其强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以“源、库、流”概念分类性状类型间杂交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性状类型间杂交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且性状配合力表现与杂种优势趋势相吻合。利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趋势指导强优势组合选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省农科院旱作所、张家口市侯家庙乡、井陉县农业专科学校等单位进行了非T型小麦新三系的选育工作,已育成两种细胞质类型(A型和S型)的13个新型小麦不育系,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情况简介如下: 一、普通小麦(Tr·aestivum)细胞质类型(A型)的不育系 1、自然突变产生的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10.
杂交小麦“试杂4号”,在黑龙港地带近渤海的海兴县轻盐碱地经过连续三年试验,试种成功。据试验,在略有水浇条件的轻碱地,一般比相应的对照品种增产30—50%。由此说明,小麦杂交优势的利用研究有可能成为旱薄盐碱地提高小麦生产水平见效快,效益突出的一项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T808”恢复系具有两个特殊的基因,一是控制小麦育性的恢复基因,一个是控制小麦加工品质的优质基因。用“T808”恢复系做亲本有三项功能;1、选育农艺性状好的育性恢复系;2、选育优质高产、早熟的小麦新品种;3、选育恢复性能好、质佳的恢复系。实验证明“T808”恢复系的改良与优质小麦的选育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可以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小麦依其冠层温度的状态可分为冷型、暖型和中间型.冷型小麦和其他两类小麦相比,具有优良的代谢功能、组织结构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在环境生态条件尤其气象条件影响下,对17项重要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冷型小麦和暖型、中间型小麦相比,其品质的变异小、稳定性好,这利于已经实现的品质育种目标在生产中的保持和重演.造成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强的基本原因是不同环境下代谢功能较为稳定.由于冷型小麦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一系列优良特性,有可能在冷型小麦上出现集高产、稳产、优质、稳质于一身的优势生产状态,这对小麦品质变化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小麦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型杂交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T型小麦三系已经配套,农艺性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近年来试配的杂交组合来看,杂种优势不够明显,在生产上难以利用。现在急需选配强优势组合,并对T型小麦的杂种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在生产上广泛利用。为了予测杂种优势,国内外学者在许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植物同工酶的发现,为分析鉴定植物的杂交组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最早应用同工酶研究杂种优势的是1960年Schwartz,  相似文献   

15.
利用80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调查了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 8对引物能从杂交F1植株及亲本小麦植株的基因组中扩增出相同的带型,而在新合成的双二倍体中条带缺失;4对引物从杂交F1植株及亲本小麦植株的基因组中扩增出相同的带型,而在新合成的双二倍体中扩增的条带变短;其余引物从亲本小麦、F1植株及双二倍体中扩增的带型相同.将有长度变化的条带回收测序,发现双二倍体中的条带变短现象是由二核苷酸重复单位减少所致.这些结果表明:常发生在二倍体生物中的微卫星序列变异现象在植物异源多倍化过程中也会发生,异源多倍化可能是促进微卫星进化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力.和二倍体生物一样,异源多倍化诱导的微卫星序列进化也表现为长的重复序列趋向缩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T型杂交小麦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乳熟期籽粒酯酶酶带清晰,丰富,不同组合差异明显,而过氧化物酶效果较差,双亲互补匀浆酯酶曲酶,基本上能反映F1酶谱类型一般民政部下,具有杂种酶型,互补酶型或偏向性状好的父本酶型为强优势组合;而无差异酶型或偏母本酶型的组合优势较弱,对幼苗互补匀浆的氧化活性测定表明,强优势组合耗氧量大,弱优势组合耗氧量少,在具有特殊超亲优势的组合中,亲本互诉匀浆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f.duhamelianum 2n=6x=42与通北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结实率36%。F_1代表现不一致,出现4种类型,主要类型结实基本正常,其他3个类型,有2个类型结实率约10%,有1个类型完全不结实;均表现为斯卑尔脱型,成熟期同通北野生燕麦,比斯卑尔脱小麦早熟10天。F_1植株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大多数染色体配对正常,单价体2—4个。F_2植株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大多数植株染色体配对正常,2n=42,少数植株染色体出现1—5个单价体。F_2分离很大,出现约10%容易脱粒不断穗节的普通小麦型,其中一部分综合抗病和综合丰产性均好,并出现超亲矮杆的普通小麦型植株,最矮的株高仅57厘米。株高80—90厘米的类型较多,籽粒饱满,千粒重最高的达到60克。可以直接育成多抗优质高产的新型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型植株大多数表现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  相似文献   

18.
杂交小麦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关键是提高三系的农艺水平。恢复系的选育和改良是很重要的一环,我所利用冬春生态杂交选育出几个半矮秆中早熟的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种小区产量突破了千斤关。一、冬春杂交是选育恢复系的有效方法冬麦和春麦是两个生态类型不同、互不交换的独立基因库。利用冬春杂交,把春麦的优良基因和冬麦的优良基因结合到恢复系中去,使恢复系具有冬春两种优良基因,从  相似文献   

19.
运用垂直管状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对7个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和1个87—11硬粒小麦与北川2号普通小麦杂交组合分蘖盛期的叶片过氧化物酶,乙醇脱氢酶及淀粉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F_1代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酶带与亲本显著不同.杂种中有新酶带出现,有些带表现为互补带,有些带为双亲所没有,而有些带则消失.乙醇脱氢酶在亲本及杂种中均有两条酶带,但酶带活性差异很大,杂种的酶谱与形状所反映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穴同具有选择与种植模式规范化是做好地膜小麦种植的主要措施。2BXM-2型穴播机的推广应用,使唤小麦公顷穴数得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