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午,放学回家,我看了一篇《太阳会熄灭吗?》的文章,上面写着:太阳还能照亮地球50亿万年,到那时,太阳就会熄灭。我想,太阳熄灭太可怕了,到那时候,地球将会一片黑暗,人类将怎么生活呢?如果太阳变成了黑洞,把人类都吸到里面去了,那么,人类从此不就在宇宙中消失了吗?后来,我又想,人类科技的发展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那时,有可能我们人类已经离开地球,到宇宙空间或其它星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人们可以跟星星一起玩耍,累了可以到月亮上休息,同学们可以在白云上听老师讲课……也有可能我们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了一个人工太阳挂在空中,让它…  相似文献   

2.
下期看什么?     
《科学世界》2011,(11):95
太阳:地球活力之源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太阳发生异常变化为什么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呢?太阳一旦消失,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无法生存。事实上,地球的气候多亏获得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维持。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现在的地球。太阳总在发光,它的样子似乎永远也不会改变。其实不然,太阳有时会出现巨大的爆发,有时还会进入稳定的休眠期。因太阳活动发生的变化有可能使地球变暖,也有可能使地球变冷。  相似文献   

3.
冀言 《大自然》2009,(5):29-31
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没有它我们将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太阳哺育地球万物,没有它就不会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家园。火红的旭日朝霞同殷殷的落日余晖都是无以言表的美景,目睹此景,忧郁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  相似文献   

4.
正上天容易入地难,但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就像侦探一样通过地核活动的蛛丝马迹和他们严谨的逻辑分析,带我们一步步揭开地核的面纱。上天容易入地难,虽然人类可以发射探测器到遥远的外太阳系,可以用哈勃望远镜观测百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却很难对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直观的认识。目前,人类最深的钻探工程也只达到地表以下一万四千米,连地壳都没有打穿。而探究地核物质是什么,只能依靠间接的方法。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物质的世界里,有机体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科学领域中具有很重要地位的学科——物理学是怎样看待物质世界中的这一部分物质的运动呢? 实际上,那些组成有机体的各种成分,诸如核酸、蛋白质、脂肪、炭水化合物等等成千上万种分子,它们本身却并没有生命,当它们按某种特定的方式排列和运动时,就会出现一种妙奇的现象——生命现象,因此说:一有机体最要害的是原子的排列及这些  相似文献   

6.
正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火星的表面有大量氧化铁,我们常见的红色铁锈的主要成分便是氧化铁,所以火星远看是橘红色的。火星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它因为离太阳较远(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是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的1.5倍),得到光照较少,表面平均温度低至-55℃。火星上大气稀薄,其中绝大部分是二氧化碳(95.3%),有极少氧气(0.15%)。火星有一个巨大的臭氧洞,阳光不受遮挡,直接照射到火星表面。火星如今也没有磁场保护,被太阳风肆意侵袭。目前,人类没有在这个星球上发现生命。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同志们!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科研战线上很小的一个侧面,即基本粒子研究的情况。首先介绍一下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其次介绍一下人类是怎样认识物质结构的,再讨论一下这样的认识活动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按照这个观点去认识物质结构,就要肯定每一层次的物质都由两种不同的对立面所组成。而构成物质的矛盾之中又有矛盾,如此不断分析下去,物质就呈现出层次性的结构。辩证唯物论认为,“宇宙,从大的方面说,在太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太阳,在银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它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从小的方面说,也是无穷无  相似文献   

8.
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与地球相撞,将地球撞飞了一大块,这一大块后来就成为了月球。这次撞击还使地球的地轴倾斜了一点,因此我们的星球现在是在倾斜着绕太阳运行。这是两大改变。现在,在一年中,照射到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阳光量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不断变化,先是南半球向太阳倾斜,然后是北半球。这种循环促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没有季节人类处境悲惨这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如果没有地球的倾斜,人类的处境将是悲惨的。忘掉现代科技,忘掉蒸汽机,或者切片面包吧。在一个没有季节  相似文献   

9.
追逐"太阳"     
在希腊的神话传说中,人类第一次利用能源是从普罗米修斯用秸秆从太阳车上盗取火种开始的,而普罗米修斯也因此被宙斯锁在悬崖峭壁上遭受恶鹰的啄食. 时光轮回,当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却发现能源危机这个"恶魔"的狰狞面孔再一次显现.于是,也就有了新时代追逐"太阳"的人,他们试图在地球上实现太阳上所发生的反应--热核聚变反应.  相似文献   

10.
Q&A     
《科学世界》2013,(1):92-93
Q:地球自转或围绕太阳公转,看上去类似永动机,那这种动能能否加以利用?(读者彭欣)A:按照牛顿定律,如果地球和太阳都是刚体,而且在不受外力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看做是一个永动机。但实际上,地球和太阳构成的系统是有外力作用的,比如陨石撞击、其他星体的引力等。即便没有这些干扰,就地球和太阳本身而言,也仍然会受到力的作用: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刚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都会受到潮汐力的作用,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的12月22日开始,太阳就进入了摩羯座,经过29天的漫步,也就是今年1月19日才会离开,去拜访另一个星座……不要误会,太阳本身没有移动,是我们所在的地球在移动。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感觉到地球是静止的,而太阳在星空的位置却由于地球的转动而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11,(5):68-69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当人类意识到赖以生存的地球能源总有一天会走向枯竭的时候,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天体中的太阳。其实,早在3000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开始懂得利用太阳的光热晒烤物品甚至取得火种。  相似文献   

13.
太阳一旦消失,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无法生存。事实上,地球的气候多亏获得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维持。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现在的地球。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2,(Z1)
陆地、海洋、大气层是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在这些地方几乎处处有生命现象存在。陆地是地球表面没有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称为人类的第一环境。而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被海水所浸没,也就是常说的海洋,称为人类的第二环境。地球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覆盖,大气层虽然没有陆地和海洋那样容易直接观察,但它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和保护人类免遭宇宙线和陨星袭击的保护层,被称为第三环境。1981年,第32届国际宇航联合会把外层空间定为人类的第四环境。所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人类对太阳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已经积累了许多的资料〔1〕。然而,我们现在还不能解释太阳上的一切物理现象,可能在未来的物理学中所要出现的新内容就归结于这些现象。太阳可以看作是一个大规模的天然的物理实验室。所有地球上的生物以及太阳系其他地方能存在的生物,全部依赖太阳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16.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7.
正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水对生命的意义从太空中看地球,会发现地球大部分面积是鲜艳的蓝色。而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如果没有食物而有水的情况下,可以生存3个星期;而缺乏水的话,只能生存3天。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岩松 《小学科技》2013,(7):50-51
你有没有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呢?这个故事说的是世上万物都是盘古死后幻化出来的,其中太阳就是由盘古的右眼变化而来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但它反映了在人类的早期,人们对太阳和太阳系是从哪里来就有了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19.
珊瑚礁的处境很危险!现在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登着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环境日趋恶化,珊瑚礁正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被人们完全摧毁掉的生态系统。所有的科学家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事情真的发生,那么人类将不单单失去一些色彩.也会失去相当多的鱼类,而有些岛屿和海岸线会变得更易被侵蚀,数以百万计的物种也将面临威胁。所以,为了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必须拯救频临灭绝的珊瑚礁!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将地球自诞生至今的历史化为一天,则直到年夜前一分多钟,我们人类才出现。那么;我们是如何得知以前的历史、了解地球的诞生呢?地球不会说话,无法亲口告诉我们它的年龄,所以我们必须借助一种能够"铭刻时间"的奇特矿物——锆石。测量地球的年龄,为什么要靠这连名字都那么拗口的石头呢?难道不能在地球上那些没有人类或其他生物干扰的地方随机提取一些岩石矿物的样本来测量吗?这当然是不行的!因为通过火山活动、板块运动等方式回收老旧的岩石,并将新生的岩石带到地表,地球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外貌,同时也掩盖了自己的真实年龄。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