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2.
<正>和章鱼有关的每一件事都会显得不同寻常,这种动物告诉我们,没有脊梁并不一定意味着缺乏智慧,而当研究人员把几只章鱼带进实验室研究这种动物是如何移动的时候,他们有了离奇的发现——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科学家们用渔民捕获的9只普通章鱼作为研究对象。当这些章鱼在实验室安顿下来后,科学家把它们一股脑塞进了一个底部透明的水箱里,紧贴着水箱底部安装了摄像机,以仔细观察这些软体动物是怎么爬行的。  相似文献   

3.
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雌章鱼在孵出小章鱼以后,便不肯进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经生理解剖发现,雌章鱼的双眼窝后面有一对腺体,只要割掉它,雌章鱼即可恢复进食,继续生存一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把这种促使“自我灭亡”的腺体叫做死亡腺。尔后,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脑下垂体会定期分泌一种类似死亡腺分泌的激素,简称DECO,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使动物体走向衰亡。有的科学家把老鼠的脑下垂体切除,使DECO的分泌断绝,同时又把甲状腺素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只衰老的老  相似文献   

4.
休闲时光     
人类寿命如何达极限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寿命在90岁以下。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使人类的寿命达到极限?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项颇具说服力的新学说:死亡激素源。科学家们首先是从章鱼的身上发现这种死亡激素的。在太平洋中有一种8腕章鱼,雌章鱼产卵7周以后,便毫无食欲,滴食不进,所有心思都放在孵卵上。等到小章鱼孵出来后,雌章鱼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使命,也就一命呜呼了。科学家发现雌章鱼的这种现象与眼窝后面一对腺体  相似文献   

5.
百变章鱼     
倪娜 《大自然探索》2001,(11):18-18
科学家最近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地区离海岸不远的水底淤泥中发现了一种的章鱼,它十分擅长于模仿其他海洋生物,因此,长期以来骗过了许多科学家的“法眼”。 这种有着8只触手的61厘米长的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以前人们还没有见到过的新型海洋生物,尽管它到现在还没属于有自己的科学的名字,但这种不起眼的头足类动物却凭借自己不同寻常的本领在动物学家中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因为,除这只刚刚被发现的章鱼以外,人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可以模仿多个其他的生物体。这的确是种了不起的本领。 我们来看看这只神奇的章鱼都可以模仿哪些…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5,(8):8-8
一旦发现自己面临掠食者的攻击,章鱼通常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或者喷出一团墨雾来让自己隐身,从而躲过杀机。不过,这些防御手段也许还算不上富有想象力,一些章鱼竟然还能只靠两条腿逃跑求生。另外六条腿呢?章鱼把它们故意藏起来了!科学家说,这是他们最新发现的一种章鱼逃生策略。在研究中,科学家拍摄到了两种以如此方式逃命的章鱼。其中,一头印度尼西亚章鱼把  相似文献   

7.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胴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性,每条腕的内侧都有吸盘。腕和吸盘是头足动物捕食和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8条腕蠕动起来就像8条蛇一样。它们在礁石下栖息时,总是留有两条腕在外面不停地摆动,如果有动物触动了这对腕,它们就立刻跳起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美国潜水员在对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深海进行勘测的过程中,通过远程深海勘测装置"深海探测器",在4000米深处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幽灵章鱼"。通常来说,头足类动物大都拥有色素细胞,但这种最新发现的"章鱼"却因为缺少色素,身体几近透明。同时,由于它们缺少卷须和鳍(深海章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卷须章鱼,另一种是卷须章鱼),因此研究人员已  相似文献   

9.
浦泳修 《科学之友》2000,(12):18-19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鲸类最大的要数蓝鲸了。不过,鲸类中最吸引人,与人类最密切相关的要数抹香鲸了。它们的体型与其他鲸不同,方方的大脑袋就占去了体长的1/3。抹香鲸是最大的齿鲸,雄鲸的体长一般能达到15米,重45吨,雌鲸较小,约12米长,20吨重。在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中抹香鲸的脑子是最大的,有9千克重!只要吸上一口气,它就能在水下逍遥1个半小时,最长的一次观测记录,竟长达1小时52分钟。抹香鲸最爱吃大乌贼、鱿鱼、大章鱼之类的头足纲软体动物,这些家伙大多生活在千米深的海底。于是抹香鲸练就了一身深潜的本领,一头扎到千米以下去搜捕这种美味成了它们日常最喜爱的狩猎,哪怕因此而被乌贼、鱿鱼、章鱼等长长的触手盘剥得伤痕累累。每当它开始深潜时,身体呈垂直状,大而有力的尾部会高高地翘出水面,场面壮观。1970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11.
智慧的章鱼     
章鱼虽然属于软体动物,大脑长在食道的两侧,但就其聪明智慧而言,一点不比哺乳动物逊色,甚至超过它们。被误解多年后,章鱼的“超级智慧”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研究越深入,疑问越浓重,当初,将章鱼归为软体动物可能是物种分类的一大失误,读了下面的文字,相信你也会重新认识它——很少有人见过海底的章鱼,确切地说基本没有人见到过雄性章鱼。原因是雄性章鱼的个头太小,存活时间又有限,所以,连研究鱼类的专家亲眼目睹过雄性章鱼的也是凤毛麟角。这足以证明章鱼的神秘莫测。去年2月12日,美国西雅图水族馆的生物学家罗兰·安德森在澳大利亚的大…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条章鱼的八条臂上有数百个吸盘,这些吸盘会伸出去吸住几乎任何与它们接触的东西,但绝不会抓住章鱼自己,哪怕是在章鱼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臂在干什么的情况下。为了调查章鱼为什么不会自己缠住自己,科学家最近割下了章鱼的一些臂(这个过程不被认为是创伤性的,因为章鱼在自然状态下有时会失去一条臂,而在长出新臂的过程中,章鱼的举止正常)来进行实验。被割下的多条臂保持活跃超过一小时,它们会牢牢抓住几乎任何  相似文献   

14.
动物是否有智力?如果有,它们的智力能否与人的智力相类比?如果没有,那它们有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又算什么?现在,不妨让我们从实验中找出点佐证吧。 这个长着八只触手的家伙爬在海底石巢中,像块石头一动不动。它只是偶尔伸出一只爪子弯曲一下,仿佛身下的栖身之处太过宽阔,这是一条与其他的同类别无二致的章鱼。突然,它急速向前运动,带起了海底的沙子和石子,几只触角正试图捉到前面的猎物,但掠到怀中的并不是什么可以敞胃大吃的食物,而是只白色的塑料球。原来,这只章鱼正在仿效相邻巢穴中自己的同类,在练习抓球技术呢。章鱼的抓球技能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生物学家们不断训练出来的,这表明我们的这位主角确实有准确的模仿能力。这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研究所费奥里多博士所进行的一项试验。 以前科学家认为,只有那些以家庭或群居方式生活的动物才具有以老教少的优势,其余动物的直观学习能力在进化过程中已经消失了,包括那些不识父母。独立生活的章鱼。但现在,那不勒斯动物所的试验推翻了人们以往的判断。动物在独立状态下所进行的学习,意味着它们能尝试去重复做某种从未做过的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动物具有智力的有效例证。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如果不将人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15.
在牙买加海域,美丽的珊瑚礁随处可见。海底岩石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海贝,彩色的鹦鹉螺不紧不慢地蠕动,多种游鱼编织着流动的锦缎,一切都美极了。当然,珊瑚礁中有着一些危险的隐蔽岩洞,洞里会突然伸出一条柔软的触须,把游鱼或其他的海洋生物卷进去,吃得连骨头也不剩——那里住着的,是面目丑陋的章鱼。贩毒头子赫朵尔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为了寻求危险又恐怖的刺激,为了发泄心头之恨,他花重金买了一条章鱼,  相似文献   

16.
最近,澳大利亚海洋学家发现了一只会使用工具的天才章鱼。它用触手缠绕了一个大大的贝壳后,踮起“脚尖”,抱起捡到的宝贝就迅速溜走,场面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惊讶的是,贝壳被拖至20米后,章鱼居然将全身缩了进去,舒服地蜷缩在里面,最终将那枚贝壳作为了自己的庇护所。不过,章鱼看似可笑的“造窝”行为却被科学家视为无脊椎动物会使用工具的首个例证。水下摄像机无意中拍到了这一幕。  相似文献   

17.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18.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 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 kg的竹子,可是它们缺乏帮助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熊猫专家魏福文和他的同事使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生活在大熊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并希望能进一步发现消化纤维素的共生体.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中的动物大约有20万种,这里介绍的长有8条长臂的怪物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它叫章鱼。章鱼和人们熟悉的墨鱼一样,并不是鱼类。它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脚,平时弯弯曲曲地飘浮在水中,所以渔民又把章鱼叫做“八带鱼”。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大洋都有章鱼分布,它们尤其经常出没在海浪冲刷的礁岸、海滩以及抹香鲸聚集之处据资料记载,在纽芬兰岛和东加拿大外的北大西洋,经及挪威苏格兰、爱尔兰都有章鱼出没的报道,非洲南部、美洲南部、日本、大洋洲沿岸也曾多次发现章鱼。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和新西“:海域交足发现章鱼的热点场所。章鱼一度被认为是最大的海任其实,它只小过是不太为人类所了解而已。它虽然有丑陋不堪的外形,但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至于捕食的机巧和逃猎的狡猾只不过是它在遵循着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罢章鱼──不是海怪。死亡之旅游在南太平洋的“多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