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利益大变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运用全方位、多渠道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以利益引导、利益约束、利益调节、利益补偿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观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整体把握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点,以创新精神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观紧紧围绕和谐这个核心和本质,追求和谐式的稳定,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使整个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和谐式的稳定观以和谐、疏导、整合、稳定为主导,把社会环境的融洽和谐、多元兼容的公平协调、社会管理的协同参与等,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多元化的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各阶层之间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做好各方利益的协调工作。当前中国转型时期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有效地处理这些利益关系问题.必须采取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途径来促进社会利益的协调和整合。  相似文献   

5.
常丽馨 《科技信息》2008,(13):250-25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包括广义和狭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取向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21世纪人类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实际上,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中已经蕴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因为存在社会矛盾,所以要和谐;因为要和谐,所以要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尚晶晶  员大强 《甘肃科技》2008,24(2):113-116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回答的是"什么叫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但是,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却都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和贯彻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既构成了十七大召开的最重要政治和理论背景,同时又成为了十七大的题中应有之义。越是经受实践检验,就越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可见,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将成为时代最强音。本文所谓的"和谐发展"就是指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以下简称"和谐发展"),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地同各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和谐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几代领导人长期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协调观的内涵、意义及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三大法宝。新的“三大法宝”是对中国革命时期“三大法宝”的继承和超越,是时代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运用新的“三大法宝”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这一和谐发展的政党制度科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针对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10项举措,以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6.
西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政治稳定意义重大,西藏的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党内和谐不但能够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有利于推进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党内和谐,是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证;是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保证;是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在社会内部,利益矛盾的运动不断推动着利益的分化和整合。就个人而言,利益动机仍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同时也在塑造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对利益矛盾调控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状况、发展趋势和自身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考察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出:评判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归根结底看的就是这个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否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宪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应该是宽容之道、和平之道、理性之道和人本之道,当然也是秩序之道。只要我们能够真正铭记宪法的核心,把握住宪政建设的精髓所在,那么和谐社会的宪政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的重要概念,多党合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