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为什么有些树木的叶子会在秋天变红,这是一个比为什么绿叶会转黄难解得多的奥秘。绿叶转黄只不过是揭下了绿色的面纱,因为在漫长、翠绿的夏天里,黄色素一直躲藏在树叶中;而当炎夏告别,绿色素分解时,黄色便一展风采。可是,红色素却并非整个夏天都在树叶里游荡。通常只是在快要落下枝头的前几星期,树叶才强打起临终前最后的精神,拼死制造红色素,从而展现出一片姹紫嫣红。  相似文献   

2.
一项新研究发现,秋天树叶的颜色跟土壤的肥沃程度有关。比如,在富含氮盐的肥沃涝原(泛滥平原),黄叶植物明显占上风;而在缺少养分的贫瘠土壤上面,红叶植物却占优势。这是为什么呢?秋天来临,随着树木停止生产能量,将养分抽回自己的根部以备冬季储存,树叶的颜色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3.
落叶之美     
杨斧 《大自然探索》2016,(10):46-51
正在深秋的蓝天碧空之下,五彩缤纷的秋叶成了大自然谱写的曼妙旋律。"霜重色愈浓",美景不胜收。在这首大自然的"秋之歌"中,每一片秋叶都在奏出自己的音符,那么,这些音符为何如此变幻无穷?在这张大自然的"调色板"中,每一片秋叶都在作画。那么,这些大手笔又是如何自然天成的?而当我们走进彩林,走近美景,又如何收藏一枚落叶,让美景永驻,让落叶之美永系于心?请听植物专家杨斧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4.
植物警戒色     
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或变红?这似乎是<动脑筋爷爷>里小问号的台词,也许也是大家都曾提出过的问题.从教科书里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秋天来临时,树叶中的叶绿素分解,原本就存在的黄色类胡萝卜素便显露出来,因此叶片泛黄,树叶变红则是因为叶片产生了花青素.  相似文献   

5.
那片树叶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只要看见树——无论是绿叶扶疏还是树枝光秃,我的脑海里总有它翻动的影子. 它在一棵树上摇摆,但不翻卷.这棵树就在我每天漫步的西城路上.我一直想象着它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当所有的树叶朝着一个方向翻卷的时候,它是那么鹤立鸡群,不为风所动,尽力地保持平静的姿态. 我发现这片树叶有残缺!  相似文献   

6.
<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夏天过后的阵阵秋风,让片片黄叶在风中漫舞,纷纷投向大地的怀抱。正如这句唐诗所演化出的成语"一叶知秋"那样,人们透过片片树叶的凋落,仿佛听到了秋天渐近的脚步声。为什么许多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呢?追根究底还得从植物的生理特征说起。树木蒸腾之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属于天空的环保创意。正在世界各地许多城市里遍地开花。人们在林立的建筑物屋顶上覆盖上一层土壤,种植上一片片、一丛丛的植物,让绿色空间的无限潜力向空中延伸。  相似文献   

8.
<正>一名美国研究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人造树叶,不,是很多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和自然树叶一样,可以把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他发现,蚕丝是非常好的人造树叶材料。先将蚕丝处理成能够hold住叶绿素的"房子",再把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叶绿素注入"房子",经过处理后,可以呼吸的人造叶子就制作完成了。人造树叶用途广泛,可以用它做成有氧灯罩,净化室内空气;也可以当作外墙涂层,用以改善雾霾;最不可思议的是,如果将它们带上太空,还可以为宇航  相似文献   

9.
热带雨林林冠,高于地面15至40米一片迭盖的树叶丛,是植物和动物奇特联盟的家乡。一根拉紧的白绳在前面挂着不动。我在地球上最少研究过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最高层树里,一棵“浮现”树的大树枝上保持平衡。一会儿,我必须把这不稳变化移向绳上,但首先,我重新检查了传动  相似文献   

10.
马文会 《科学之友》2006,(12):56-56
秋季虽少有美丽的鲜花,却也绚烂夺目,那是树叶的功劳。你知道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色吗?这些变化又是如何使树木自身受益的呢?  相似文献   

11.
植物自卫战     
几百条名叫舞毒蛾的毛毛虫爬满一棵树,它们的利嘴贪婪地大吃着嫩绿的树叶,最后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但奇怪的是,这片山毛榉树林中,只有少数树遭到害虫掠食,而大多数树安然无恙,一片郁郁葱葱。 科学家发现许多树木等植物面对“来犯之敌”决不是束手待毙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片树叶落在池塘里,就会像小船一样在水面上飘来荡去。但是,当你把一块小石头扔进池塘,它却会沉到水底。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听到的答案往往是:"这太简单了!因为石头比树叶重多了。"但是这个答案很容易反驳。因为一根小铁针扔进水里都要沉到水底,而同样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却能乘风破浪,横渡大洋……于是,  相似文献   

13.
生理学研究表明,树叶在其生命的最后数星期里,也许需要特殊的保护。实验证明,老树叶收集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比年轻但成熟的树叶差。当树叶变色时,尽管植物获取能量的效率和处理能量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面对明亮而又柔和的月光,我烦闷的心情有了一丝的平静,此时一缕凉爽的秋风从我的脸颊上轻轻拂过,一片枯黄又破烂的树叶在我眼前飘落。这片树叶已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在它存活的日子里,它所受的挫折,所享受的快乐只有它自己心里清楚,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担它的痛苦、分享它的快乐,现在它老了,从这棵树上落下了,从那光辉的年华中迈步走开,它离开了,就再也不可能回去,去炫耀它翠绿的外表、去战胜死亡的挑战,使生命延续。在我眼里,这片树叶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我亲眼看到它青枝出芽,现在又目睹了它的枯黄落地,但在短暂的生…  相似文献   

15.
<正>认识一座城市,从远眺其轮廓到徜徉于街道,再到置身于每一幢建筑,我们经历了从宏观(城市)到中观(街道)再到微观(建筑)这一系列逐步递进的认识。传统中国城市从宏观层次看是高耸的城墙包裹着城市;中观层次的街道在北宋市坊改革之前,依然是厚重的坊墙;而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微观层次的建筑聚落,则是千古不变的合院体系。  相似文献   

16.
段毅  吴保祥 《科学通报》2008,53(22):2776-2781
为了认识不同地区和不同植物中单体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应用GC-TC-IRMS氢同位素分析新技术, 对中国纬度从20°~39°N范围的6个地区草、芦苇和树叶三类植物单体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植物来说, 单体正构烷烃之间的d D差值分布在42.1‰~66.6‰, 表明同一植物的d D差值显著; 偶碳数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大都略重于奇碳数正构烷烃; 大多数植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布具有随碳数增加变重的趋势. 在不同类型植物中, 平均d D值分布在-202.6%~-130.7‰之间, 盐沼样品中最大; 不同地区同类植物的单体正构烷烃平均d D值具有树叶>芦苇>草的特征; 同一地区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正构烷烃的d 13D值也是树叶>芦 苇>草, 反映了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差别显著. 草、树叶中正构烷烃平均d D值和C27, C29正构烷烃d D值与纬度和温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这些d D值都随样品所在地区的纬度增加而变小, 随气温的增加而变大, 说明它们可以指示环境. 这些结果为植物中单体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布规律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50多年前,在美国加州的一大片柑橘树林里,柑橘树叶上出现了奇怪的斑点,后来这些叶子慢慢发黄脱落,树木枯死。专家分析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城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其中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了“光化学烟雾”,害死了柑橘树。科学家还发现,有的植物对污染物非常敏感,将它们作为指示植物,可以对环境进行监测。牵牛花中含有花青素,这种色素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故从早晨到晚上,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牵牛花花色从蓝变红。牵牛花即是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指示植物;紫花苜蓿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植物学家认为,遭受虫害的树叶能改变本身的化学组成。昆虫开始寻找质量最好的树叶并落在隐翅虫容易到达的树枝末端。美国达特木专科大学达·舒尔茨博士在测定槭树叶和橡树叶中鞣酸的含量时发现:不同的树叶中鞣酸的含量不一样,特别是那些遭到虫害的树叶中的鞣酸含量很高。众所周知,鞣酸不参与任何植物新陈代谢,但鞣酸对昆虫消化会产生不良作用。所以,鞣酸有可能成为天然杀虫剂。有位研究人员认为:有时森林之所以发生虫灾,是因为植物的保护能力普遍降低。他说,对植物这种保护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见的色彩,还有人可以在水下视物他们与我们一般人不一样。那么,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见的色彩,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我们究竟有何不同?拥有超级视力的女画家安蒂科带她的学生去公园写生,看着眼前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美景,她会问学生:"你们看到水面上那块粉红色大石头了吗?看到那片树叶的红色边缘了吗?"学生们都点头表示看  相似文献   

20.
探秘抚仙湖     
云南省玉溪市有一个湖,叫抚仙湖.自古以来,当地民间就有抚仙湖里有飞马、湖怪、古城的传言,甚至还有人说,那些入湖里的人至今生活在水下城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还依稀可见他们在水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