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安徽黟县县城东北10 km处有一个"牛形村落".从高处俯瞰,可见整个村落酷似一头悠闲地斜卧在山前溪边的青牛.进村即是一座小山.出坡前的村头突兀两棵古树,一棵是红杨,一棵是银杏,树龄均在400年以上,依山而长.这小山便是"牛形村落"的"牛头",两棵古树就是"牛头"上的两只"牛角".  相似文献   

2.
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只有裸露的种子(白果),种子外形像杏,故名“银杏”,俗称白果树。 据研究,银杏在距今2亿年前就有了,远在1.4亿年前的时候几乎遍布全球,第四纪冰川时期几乎全部毁灭,留下了无数化石。  相似文献   

3.
在鄂西山区的神农架,原始森林茫茫一片,藏着许许多多自然怪象之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天经历四季进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便遇上谜一样的山林。看,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鹅掌楸、连香树、香果树莽莽苍苍,寿已千年的铁坚杉巍峨入云!瞧,天山云杉、西藏乔松、日本落叶松、加拿大糖械等异地树种,汇集在此,葱郁挺秀!  相似文献   

4.
汤姆·奈特(Tom Knigh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科学家、iGEM创始人,后着迷于生命科学,转而开创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并参与银杏生物工作室(Ginkgo BioWorks)的创建。不久前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认为,比起人类制造的物体,自然界有能力产生出更危险的东西。"但很快我们就能以机械精度设计出有生命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辽宁铁法盆地早白垩世银杏胚珠器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胜徽  杨小菊  周志炎 《科学通报》2004,49(13):1334-1336
银杏属(Ginkgo)现今只存一个孓遗种,即著名的“活化石”Ginkgo biloba,但该属在中生代曾一度极其繁盛.可靠的银杏属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侏罗世,在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十分繁盛;到始新世时在北半球主要呈环极分布,南半球少量存在,上新世以后就只遗存Ginkgo biloba一种了.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深秋,是银杏果熟叶黄的季节,走在银杏叶铺就的地毯上,望着秋风中漫天飞舞的黄叶,仿佛置身于金黄色的童话世界中。感叹着大自然之神奇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银杏的悠久历史,探知一下银杏木材里的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7.
河南义马中侏罗世两种银杏目的雌性生殖器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志炎 《科学通报》1988,33(3):216-216
近年在河南义马中侏罗世义马组采集植物化石时,发现两种属于银杏目的雌性生殖器官,均为未见诸文献记载的新分子,且对了解现今植物界中茕茕孑立的银杏目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化石材料极为丰富,除了许多雌性生殖器官外,还有许多保存在一起的叶、枝、分离的种子和花粉。它们不仅外形完整,微观构造也保存较好。本文为一初步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8.
王伏雄 《科学通报》1966,11(6):282-282
在幼胚及其他生殖器官的离体培养中,酪朊水解物、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胺曾用作生长辅助物质。2,4-D可诱导胚愈伤组织的产生。硫酸腺尿圜也曾用于胚胎培养。本文就酪朊水解物、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2,4-D和硫酸腺尿圜对银杏幼胚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作一简单报导。银杏胚的解剖和消毒以及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同前一篇报告。蔗糖用8%(小于1,600微米的胚)或5%(2,800—3,240微米)。酪朊水解物用酪朊自制成10%储备液。椰子乳汁经蒸汽消毒。培养胚置于恆温箱中(22±2℃),不加光照。每周检查记录一次。试验结束时分别照相及固定,一部分材料制成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走在秋天的城市里,如若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秋天远不是旁人描绘的秋凉和萧瑟。秋天有梦幻一般的色彩,有如诗如画的美景,而这美景自然离不开装点城市的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到街道上、公园里,去认识在秋天大放光彩的植物。满城尽带黄金甲徜徉在秋日的城市街头,最常见的景致就是树木纷纷披上金黄色的铠甲,将整条街道渲染得格外热烈。那一片遮天蔽日的金黄仿佛都一样,不过走近一看便知道各有不同。那一排排银杏,树叶像一把圆圆的小扇子;白蜡呢,它的一片完整树叶是由数片长而尖的小叶组成的复叶;而颜色偏橙黄树叶有五裂的就  相似文献   

10.
Chk1防止DNA损伤的S期肿瘤细胞进行异常的有丝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p53失活的肿瘤细胞中DNA甲基化试剂引发的DNA损伤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 我们将同步化在G1, S和G2/M期的HeLa细胞分别进行甲磺酸甲酯(MMS)处理. MMS的处理结果表明, 各个时相的细胞周期进程均发生延迟或阻滞, 其中S期细胞对药物最为敏感. 进一步的分子机理研究表明, 3个时相中ATM-Chk2和p38 MAPK通路均被激活, 但是Chk1仅在S期中被活化, 提示Chk1特异地参与了S期的DNA损伤检查点(DNA damage checkpoint)或者DNA复制检查点(DNA replication checkpoint)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确定Chk1在S期的检查点功能, 用专一的小分子抑制剂抑制Chk1的磷酸化, 发现被MMS处理的S期细胞能在未完成复制的情况下进行异常的有丝分裂, 提示Chk1主要是在HeLa细胞S期的DNA损伤检查点而不是DNA复制检查点发挥其作用. 另外, 本研究还检查了参与G2/M期进程的cyclin B1的表达变化情况. 在MMS处理的S期细胞中, cyclin B1表达量不能上调; 而在加入Chk1抑制剂处理后, cyclin B1则有所增加. 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DNA损伤S期细胞在Chk1失活时进入异常有丝分裂的推论. 研究结果表明, Chk1是MMS诱发的HeLa细胞S期DNA损伤检查点的专一性的重要蛋白激酶; 当MMS引发DNA损伤后, 上游蛋白激酶对Chk1进行磷酸化, 从而激活了S期的DNA损伤检查点, 阻止细胞进入G2/M期. 由于这一过程不依赖于p53的活性, 因此Chk1有可能作为p53失活的肿瘤细胞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1.
姜标 《科学通报》1989,34(14):1071-1071
赤霉素(Gibberellins)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植物生长激素,因在农业、植物生理学、园艺学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从而引起化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并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 自1938年首次分离出赤霉酸(GA_3)的粗品以来,迄今已有50年的研究历史,但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经久不衰,目前仍是国外几个著名实验室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赤霉素半合成  相似文献   

12.
在安徽黟县县城东北10km处有一个“牛形村落”。从高处俯瞰,可见整个村落酷似一头悠闲地斜卧在山前溪边的青牛。进村即是一座小山。山坡前的村头突兀两棵古树,一棵是红杨,一棵是银杏,树龄均在400年以上,依山而长。这小山便是“牛形村落”的“牛头”,两棵古树就是“牛头”上的两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又名白果.种子成熟前貌似橄榄,成熟后宛如金桔,系药食俱佳之上品.药用可补虚抗衰,止咳平喘.食用可炒、蒸、煨、炖、烧,制出各种风味的名贵佳肴.银杏的枝干富弹性,匀称,轻软,尺寸稳定,叶子碧绿晶莹,形状美观,提取液有抗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MNDO法研究柳珊瑚酸及其甲酯的构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邦华 《科学通报》1990,35(17):1335-1335
新型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柳珊瑚酸具有抑酶作用较强、毒性较低的特点,有可能成为冶疗老年性痴呆及老年性健忘症等疾病的新药。经构效关系研究发现,柳珊瑚酸的羧基、羰基及双键为产生生物活性的主要基团。为了深入研究构象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本文采用量子化学的MNDO(Modified neglect of diatomic overlap)方法对柳珊瑚酸及其甲酯(S,S-E)的构象特点进行了探讨。由于它们的环状骨架为刚性结构,不能自由旋转,涉及构象变化的主要为羧基及酯基,故本文重点研究了羧基及酯基部分的构象。  相似文献   

15.
以聚3–-己基噻吩(P3HT)和与C60的衍生物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异质结代替I/I3氧化还原电解质作为载流子传输介质, 一种新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被制备. 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表明: PCBM/P3HT异质结不但具有PCBM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 而且具有P3HT在可见光、近红外的吸收特性, 拓展了电池的光电响应范围. 本文还讨论了PCBM/P3HT质量比等条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在100 mW•cm–2(AM 1.5)模拟太阳光辐照下, 该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43 %,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分别为0.87 V, 3.0 mA•cm–2和0.54.  相似文献   

16.
2005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谷歌地球"在莫桑比克北部马布山区发现了一片几乎从未有人踏足的"失落的森林";2009年,一位意大利普通IT工作者利用"谷歌地球"在其居住的索波罗村庄附近发现了一座此前从未被发现的古罗马庄园遗址;2009年8月,一位英国网民称在"谷歌地球"上发现了"尼斯湖水怪"……"谷歌地球"正在掀起一场革命,但也带来了种种争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3月10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伦敦总部举办的特别酒会上举行了"豪克斯比"奖颁奖仪式,包括一名在"太空时代"早期制造出并送入太空的科学仪器的技术员和一名激励了数百名研究生甘做外围服务工作的化学教师等十人列入获奖者名单(见上图)。  相似文献   

18.
下毒史话     
<正>考古研究证明,下毒在古代甚至成为一门"艺术"。古印度在古印度,有毒武器已被广泛使用在古印度的一些战争策略中就提到了毒药,例如"井水将被混入毒药而污染"  相似文献   

19.
李辉 《世界科学》2014,(12):50-51
<正>两年前,在大数据一词风起云涌之时,笔者参加了一场关于视频数据的研讨会。会上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上海浦东的一家商场,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安装了上百个摄像头。因为这些无处不在的视频监控,商场中的偷窃行为逐渐消失。只不过没有了偷窃行为,这些仍然每天"注视"着商场每一个角落的摄像头,似乎又有了些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而就在此时,一家数据处理公司提出,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视频,为商场提供一种新的服务:通过视  相似文献   

20.
陈申 《科学通报》1990,35(9):676-676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义等分离、鉴定了其主要光敏色素、竹红菌甲素(简称HA)。1986年竹红菌中另一光敏色素、竹红菌乙素(简称HB)也被分离和鉴定。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