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古今中外,有无数的城市沾了大河大渠大湖及各种水系的光而发展壮大.而新疆的吐鲁番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古代先民就将宝贵的水引入地下以减少蒸发,这种地下工程就是今天的坎儿井.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起造的工程量巨大,施工非常艰难,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了完整的蓄水、浇灌、维修体系.  相似文献   

2.
1987年,美国能源部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卅l向深层地下打钻,在 岩芯取样中找到 了大量细菌。这是 首次发觋地下生 物。否定了地壳无 菌的假说。 深部地下水 和海洋表面水,生 存着几乎同样数 量的细菌,但两者 ‘的生存环境是大 不相同的。海水中 i溶j商大量有机物 质-。有海洋生物分  相似文献   

3.
鉴泉择水 水是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者,随着饮茶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水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早论及茶与水质关系的是茶圣陆羽,他认为山泉水最佳,尤其是以在石上缓流的泉水为佳,因为山间的泉溪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为水中上品.他要求煮茶用的水要用“鲜活”(即“缓缓流动之山泉”).如不得已用井水,则要到经常有人汲水的井中去提取,以保持水的洁净.现代科学认为,泉水涌出地面前为地下水,经地层反复过滤涌出地面时,其水质清澈透明.这正如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4.
陈傳萊 《科学通报》1959,4(7):243-243
近年来地质部配合国家建設进行了大規模的区域性水文地质普查,并結合工業和城市供水、牧区供水、农田灌溉和矿区疏干等方面进行了許多專门性水文地質工作,取得很大成績。由于全国工农業大发展,各生产部門不仅对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更大要求,同时又提出了许多由于地下水动态新的变化所引起的急待解决的新問題。例如近年来全国各地修建了許多新水庫,形成了天然湖、水库附近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浸没;而在水壩的下游,河流流量受到节制,又会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給來源。若干工業城市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的普遍下降,引起了地下水均衡的变化,影响地下水源的正常供应。许多新建的运河或灌渠也会由于渗漏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导致鹽渍化或沼澤化。綜上所述,为了合理利用水源,  相似文献   

5.
2013年年初,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一些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却可逃避监管。一时间,"企业污水直排地下"的现象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诸多网友痛述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不法企业地下排污之恶,罄竹难书。如  相似文献   

6.
内华达地下花园城 小说家弗兰克·赫伯特于1965年在他的科幻小说<沙丘>中描述了一个几乎完全沙漠化的星球.星球上的居民住在被称为地下绿洲的地方,从而将他们与外界严峻的环境隔绝开来.这些地下绿洲叫做西斯,它实际是储存地下水的"水银行",在那里,水就是财富,人们按照严格规定限量供应水,秘密保存并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在非洲最干燥地区发现大量地下水资源,这一发现或许能缓解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缺水状况。研究人员首次将非洲大陆的这一地下含水层绘制成图,还计算出这些地下水的总量,目的是倡导专家对水安全和水压力作出更为实际的评估。他们估计,遍布非洲的地下水储量是现在已知地表水储量的100倍,有66万立方千米。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山大区域地下水流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艳辉  李国敏  黎明 《科学通报》2009,54(23):3790-3792
区域地下水流场刻画及分析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我国甘肃北山预选区面积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难点, 将并行计算应用于大区域地下水流动模拟, 建立了面积近105 km2、模型单元数达百万级的地下水模型. 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对稳定流、非稳定流下的地下水流场进行模拟并进行了模型参数优化研究, 并根据多情景的模拟结果分析断层及不同补给条件对地下水流场产生的影响. 该研究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址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球的“血液循环” 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相变)的运动过程,称为水分循环,又称水循环或水文循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产生水分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则是水分循环的动力。在一定时期内,地球上的水分收入、支出总量基本保持平衡。 根据水分循环的过程可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大循环,就是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可以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可为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以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而贮于地下的水则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  相似文献   

10.
冰的世界     
冰川在积雪终年不化的严寒地区、两极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山上,只要坡度不十分陡(小于40°),雪就容易堆积起来,越积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先是成为冰原,当雪堆再也渗不进水时就形成了冰川。  相似文献   

11.
扫描火星大平原在火星的大块平原上,残留着大规模的洪水痕迹。在宇宙飞船的垂直调查区域内,只见大部分岩石都随着流水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如同地球上河川中的岩石一样,似乎有水的作用使其呈现出钝角形态。面对这种现状,以前有人曾相信,在数千万年或者亿万年前,火星上真的发生过大洪水,并且经过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亚列斯谷。  相似文献   

12.
孟宪玺 《科学通报》1987,32(17):1325-1325
群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元统计分类法,已引起许多学者重视。我们在东北平原中部地区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取得了大量分析数据,借助电子计算机,利用群分析的数学方法对土壤元素进行分类,试图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 本区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东部山前低丘为森林暗棕壤和白浆土,平原内部为草甸-草原黑土和黑钙土,西部边缘为干草原暗栗钙土。沿江、河低地为草甸土和沼泽土,平原西部有较大面积的风砂土和盐碱土。自东向西土壤质地变粗,pH值增高,盐分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陈宝彤 《科学之友》2010,(8):154-155
通过对地下水的现状分析,找出地下水污染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保护地下水,避免地下水的污染,以保证人们喝上放心的水。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之滨。燕山、太行山、嵩山、簸箕山环绕在平原的北部和西部。南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平原高程小于100米,地势平缓,地形坡降为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各种地貌类型众多且复杂。平原中有砂丘、岗地、湖泊和浅碟状洼地,浅碟状洼地多与砂丘、岗地相间分布。全区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左右,且年际、年内的变化都很大。黄河横穿平原中部,将平原分为南北两大水系。黄河以北为滦河—海河水系,河流汇集于渤海湾入海;黄河以南是淮河—沂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上约有20%的生物藏身地下,但人们对地下生物王国却知之甚少。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地下蓄水层中采集了沉积物和地下水样本,由此发现了2500多种微生物种群,并对这批庞大地下微生物进行基因组重建。在重建过程中,研究人员获得的微生物基因组涵盖  相似文献   

16.
正在广西境内,有很多像桂林山水一样的喀斯特地区,地面奇峰林立、小河蜿蜒,地下溶洞纵横、暗河交错。地下河水从洞口或天窗流出地面时,就变成了水质清澈的明河,清清的河水非常适合一种洁身自好的植物生长,这种植物就是海菜花。  相似文献   

17.
春天抗旱,夏天抗洪。一边是滴水贵如油,一边是雨水白自流。地下水被无节制开采,水位日降;片片湿地被填埋,高楼大厦不断拔起:清清江河,成了城市的下水道,河道淤塞……高歌猛进的城市化,使地表水系日益紊乱,水无路可走;地下水日益枯竭,“水神”无处可藏。于是她频频发威,让人类为自己的过失埋单:春旱赤地千里,草木枯萎;夏涝江河泛滥,泥流滚滚,  相似文献   

18.
在墨西哥齐瓦瓦沙漠的夸特罗-塞内格斯山谷,有一片世界罕见的内陆沙漠沼泽,地下泉水在这里涌出地面,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美丽奇妙的绿洲,像是一块块散布在荒凉世界中的蓝宝石,显得格外妖娆,充满着生机与灵气。 这些地下泉水,大都富含矿物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然而事实上,人类并不是惟一的开发者。据考证,在方圆129 5平方千米的夸特罗-塞内格斯沼泽中,星罗棋布的泉水湖泽养育了几百种鱼类、贝类及爬行类动物,犹如一个个繁荣的水族乐园。 人们总说“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鱼类”,是的,在沙漠中也不例外。夸特罗-塞内格斯的绿洲泉水湖泽,小的水量不足380升,最大的也不超过70 8升,但每一个湖泽中都可见到鱼儿悠游的身影。与其他地区的沙漠物种一样,这里的鱼也极具“地方特色”,16种中有8种是此地独有的,例如以水蜗牛为食的慈鲷。在地下水涌出口附近聚集着大量的北美洲水蜗牛,它们大都只有3毫米长,平时喜欢将身体埋藏在自己的排泄物里。慈鲷捕食时,用鳍扇动水,搅起泥沙,然后钻进水蜗牛的 “家”,将它们整个吞下,用强有力的喉头肌肉把蜗牛壳压碎,吸食其中的蜗牛肉。或许是为了对付沙漠泉水湖泽里坚硬的沙石,齐瓦瓦沙漠的慈鲷“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与沙山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野外考察在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发现了钙华. 对钙华的87Sr/86Sr, 14C, δ13C, 矿物成分和沙漠中泉水和湖水的3He/4He, 4He/20Ne, δ 18O, δD, pH, TDS和水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确定湖泊水来源于深部断裂带的补给; 同时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固定沙山的内部存在钙华和钙质胶结层组成沙山的“内核”, 深层地下水从“内核”中涌出, 然后补给到沙山周围的湖泊之中. 日喀则-狼山断裂带将青藏高原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输送到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温图高勒和额济纳盆地地区, 受到强烈蒸发的青藏高原黄河源头的鄂陵湖与扎陵湖的水渗入断裂带并补给至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 这是阿拉善高原地下水同位素异常的原因. 断裂带中的地下水涌出后形成了巴丹吉林湖泊群, 地下水溶解了岩层中的可溶性矿物, 并在泉眼附近形成了巨大的钙华与钙质胶结层, 致使巨大的钙华露出水面, 风沙带来的砂粒受阻后落在钙华和钙质胶结层上形成沙丘, 岩浆入侵造成深部断裂带中地下水的温度升高, 地下低温热水在涌出地面过程中产生蒸发, 水蒸汽为沙山提供了水分, 最终发展成为潮湿的固定沙山, 在伊和吉格德挖掘到的植物化石(根管结核)表明4700 aBP前沙山已经形成而且没有移动过. 沙山的高度与地下水带来的热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岩溶区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溶蚀作用过程和产物的总称,其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0%~15%.20世纪初,岩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岩溶环境脆弱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一方面由于岩溶作用的基础--可溶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风化作用是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90%以上的物质都溶解于水中而被带走,留下的成土物质极少,成土速度慢,如广西岩溶地区形成1米厚的土层,需要25万到85万年的时间,而在贵州甚至可达63万年到788万年,以致土壤贫瘠,稍有水土流失即留下一片石海,很难恢复;另一方面由于岩溶地区地表地下的"双层结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快速转化,地表又常缺少天然防渗层或过滤层,以至于污染物质很容易通过落水洞、岩溶裂隙等进入地下水系统中.脆弱性的这两方面原因,给岩溶地区带来一系列区别于非岩溶地区的特殊地质环境问题,如石漠化、岩溶地下水污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