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法对水溶液中β—环糊精(β-CD)与苯甲酸雌二醇(EB)的主客体包络物的光谱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改进的Benesi-Hildebrand法测定了包络物的形成常数,初步探讨了某些水溶性一元醇的引入对该包络物形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测定EB的高灵敏度荧光光度新方法。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10-8mol·L-1,用该法测定样品中EB的结果令人满意,平均回收率为98.9%(n=5)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衍生物及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β-CD衍生物的制备、β-CD衍生物与客体分子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以及β-CD衍生物在医药学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β-CD衍生物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β-CD衍生物在医药学上的应用,并与母体β-CD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由β-CD—OTs或β-CD-I在DMF中,和过量咪唑反应,合成了单-6-(咪唑-1-基)-β-环糊精(简称β-DC-Im).产率较高,分别为60%和62%.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TLC、IR、UV、1HNMR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其中UV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尿素体系的包给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包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稳定.这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苯对β—环糊精—水杨酸包络反应影响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法系统研究了β-环糊精与水杨酸的包络反应条件及包络物的形成常数,实验发现,在包络体系中加入少量苯,对荧光反应和荧光强度的影响极大。探讨了小体积有机分子苯对包络反应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荧光试剂3 ,5 - 二溴水杨醛缩4 - 氨基安替比林( 简称:3 ,5 - DBSAAP) 与铜的荧光猝灭反应体系的最适宜的条件。3 ,5 - DBSAAP 发射强的荧光,λex/em = 393nm/510nm 。在pH9 .0 的NH3 - NH4Cl 缓冲介质中,Cu( Ⅱ) 与3 ,5 - DBSAAP在室温反应使其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铜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1 .6 ×10 - 5 mol/L~1 .2 ×10 - 7 mol/L。用于测定人发中的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室温磷光及荧光法研究pH值对包络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有正丁醇(n-Bu)t 的β-环糊精(β-CD)溶液中,加入小分子有机物苯酚(Phenol)后,1-溴代萘(1-BrN)因1-BrN/β-CD/n-Bu/Phenol四元包络物的形成而产生强的室温磷光(RTP),实验表明pH值的变化改变了苯酚的存在形态(分子态或离子态)而导致其与β-CD作用方式的相应调整,从而对所研究体系的RTP和荧光光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β-CD与顺丁烯二酸酐及α-氯乙酸反应制得(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β-CD,用此化合物催化H2O2对环己烷进行氧化反应制得环己烯。  相似文献   

9.
以鸟苷为起始物,制备了1-乙酰氧基-2,3,5-三苯甲酰氧基-β-D-呋喃核糖(2),再利用化合物(2)与三甲基氰基硅烷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1).着重研究了多种Lewis酸(SnCl4、AlCl3、FeCl3、BF3·OEt2等)对化合物(2)→(1)的反应的催化作用,同时讨论了化合物(2)与三甲基氰基硅烷的最佳配比,并对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以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苯酚与1,2-二氯乙烷在液碱中反应制得β-氯乙基苯基醚.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初步验证了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制的ECL-1型电致化学发光仪,对新试剂6-(2-羟基-4-二乙基氨苯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HDEA)在Na2CO3-NaHCO3缓冲介质中的电化学发光行为作了研究.结果发现,当介质pH值为 10.54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施加 1.7V (VS.SCE)三角波脉冲电压,体系的发光强度与HDEA浓度在5.0 × 10-9~1.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反应的检测限达1.0×10-9mol/L.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β-二酮类螯合萃取剂1-苯基-3-甲基-4-二氯乙酰基吡唑酮-5(HPMD-CP).在氯仿介质中,研究了HPMDCP与二苯基亚砜(DPSO)萃取Nd(Ⅲ)的性能,应用对应溶液法原理(TCS),考察了两种萃取剂在有机相中的缔合行为,解释了出现反协萃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悄素体系的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勹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 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关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琪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精精的络稳定,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  相似文献   

14.
β—CDP—1,1‘二甲基二茂铁主客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β-环糊精与戊二醛缩合成的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为主体,电媒介体、,1’-二甲基二藏铁为客体,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络物,用牛血甭白蛋白-戊二醛交联法,把葡萄糖氧化酶和主客体包络物固定到电极上,成功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盲人顺具有稳定性高、选择性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线性响应范围为0.01~18mmol/L  相似文献   

15.
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环精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热分解过程反应级数大于1.用Ozawa法和Reich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74.01kJ/mol和174.68kJ/mol。  相似文献   

16.
ZSM-5分子筛复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混合负载研制出一种复氧化物催化剂MxOy/ZSM-5(M-La,Cu,Me,Me=Ca),考察了其对氯苯气相水解制苯酚反应的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与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复氧化物催化剂中添加Ca,对氯苯气相水解制苯酚的催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470℃,氯苯进样空速为0.2664h-1条件下,氯苯转化率达80.1%,苯酚产率为66.8%,选择性为83.4%.运用XRD,DTA,TG,Py-I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添加剂Ca对催化剂性能的调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DTA测定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分解反应活化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差热分析(DTA)在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中的应用,并用DTA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苯丙氨酸包络物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荧光试剂3,5-二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3,5-DBSAAP)与铜的荧光猝灭反应体系的最适宜的条件。3,5-DBSAAP发射强的荧光,λex/en=393nm/510nm。在pH9.0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Cu(Ⅱ)与3,5-DBSAAP在室温反应使其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铜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1.6×10^-5mol/L ̄1.2×10^-7mol/L。用于测定人发中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金属离子Ca2 + 和Tb3 + 对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 荧光光谱的作用, 发现Ca2 + 浓度的增加能够增强磷脂酶A2 的荧光发射强度. 而且Ca2 + 浓度的增大能够明显加快磷脂酶A2 与其相应反应底物DPPC的反应速率. 稀土离子Tb3 + 在低浓度条件下对磷脂酶A2 起荧光淬灭作用, 而在浓度较高时能够提高磷脂酶A2 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β-环糊精及6,6-O,O-(4,4-二苯基杂氧二磺基)-β-CD与色氨酸形成包结物的形成常数,结果表明,后者的稳定性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