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内向氏家族在宋代是一个名门望族,振兴家族的灵魂人物是向敏中。在向氏家族的中衰时期,向皇后的出现使得家族再次荣显。靖康之变后,向氏家族愈益衰败,最后从名门望族的行列退出。河内向氏家族的兴盛和衰落都与时代背景、国家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遗址博物馆对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的特殊需求,提出了一种控制土壤文物空气多介质耦合环境内变量的梯度、实现出土文物原位环境重建的保护策略;进一步搭建了遗址博物馆实验葬坑,采用毛细管辐射系统对文物保存区原位环境进行了调控实验。研究表明:毛细管辐射调控系统可以实现文物保存环境的稳定,相比辐射调控系统关闭工况,环境温度昼夜波动值从3.6℃减小到1.6℃,文物土壤空气间的温差从2.1℃减小到0.3℃,文物本体不同部位的温差从3.8℃减小至0.8℃,同时文物保存区的风速控制在0.06m/s以下,远低于文物保存标准规定的上限值0.15m/s;毛细管辐射调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文物保存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实现遗址文物原位保存环境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在传统的基于三维激光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精度遗址文物三维点云获取技术.该技术首先设计了基于路径规划的大型遗址点云获取技术,然后阐述了基于地理坐标的大型遗址分区三维点云获取技术,最后针对精细文物提出了多角度文物三维点云获取技术.将该方法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核心遗址文物的三维点云后,该文化遗产的三维虚拟展示提供了原始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张氏遂闲堂和查氏水西庄创造了清代天津诗坛的两度繁荣。张氏家族与查氏家族之间关系密切,世代也以诗歌赠答的方式进行交游。张坦、张映辰、张虎拜等人分别与查日乾、查为仁、查礼、查善和、查淳等人之间交游所产生的诗歌,其中有一些流传至今。这些诗歌是两大家族世交情谊的见证,同时也丰富了天津诗坛的话题内容。  相似文献   

5.
保护祖国文物,发展文物事业已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加强博物馆建设。泰安是一个文物大市,如何使泰安的文物事业在今后5年和15年内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文物的价值和文物工作的意义 文物是古代人类智慧结晶的实物遗存,是民族历史的载体和物证。任何一处文物遗址,任何一件文物藏品,无论它历史上曾有无过阶级属性或阶级属性如何,既然已成了文物,它就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历  相似文献   

6.
《杭州科技》2015,(3):65
震害防御三大工作体系非工程性防御地震遗址我国的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共有6处,分别是:云南永胜红石崖大地震“天坑”遗址、山东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山东枣庄熊耳山崩塌开裂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遗址博物馆中的文物,确定适宜遗址文物长久安全保存的空气温度参数,根据遗址博物馆的特殊复杂环境("大气-文物-土壤"多参数耦合),研制了遗址文物适宜的封闭式多场耦合实验舱本体及空气温度调控系统。该多场耦合实验舱既包括上部空气环境,也包括底部土壤环境,采用了对下部遗址文物影响最小的低风速上进上回送风方式以满足遗址文物的坑道陈列模式。在舱内换气次数固定的情况下,空气温度调控系统通过铰链机构调节送风角度以优化实验舱内部的气流组织。通过实验并借助CFD软件FLUENT,研究了送风角度对实验舱内部温度场及流场的影响,获得了优化方案。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对于所设计的多场耦合实验舱,小角度送风有利于实验舱内部温度场及流场的均匀分布,同时可降低系统能耗。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汉阳陵或兵马俑这类坑式陈列,并可为送风式舱体结构的温度场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化名门是唐代私人藏书的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是学者身份,主要为用而藏。唐代藏书文化的繁荣与印刷技术和书画业贸易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名门所藏的书籍既是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又是他们自我标榜的重要工具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浩如烟海的书籍为子孙后代的读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诬利,藏书——读书——再藏书俨然成为文化君门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一大特色。唐代文化名门在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针对遗址文物磁源体异常信息通常在性态和类属方面存在一定的中介性,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成都金沙遗址发掘象牙、陶器、动物遗骸等文物遗存样品的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分析了全区高精度磁测异常分布特点,并采用基于传递包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硬划分聚类处理的局限性,由此建立了研究区磁源参数量化特征的模糊相似关系.对研究区异常进行了聚类划分和识别,指出了遗址区三类文物赋存特点和分布状况,为指导该区文物发掘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半坡遗址在遗址保护、规划与开发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遗址博物馆建设有助于保护半坡考古遗址原址及遗址出土的文物,半坡母系氏族村建设不仅可以供人们欣赏和参与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和民居生活,还可以集科研、考古、教学与旅游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石质文物性地质景观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工修饰自然景观而成的石窟、石雕、岩画以及古矿冶遗址等。本文论述了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文物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环境,针对石质文物地质景观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石质文物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姬琦 《中国西部科技》2007,(10):179-181
石质文物性地质景观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工修饰自然景观而成的石窟、石雕、岩画以及古矿冶遗址等.本文论述了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文物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环境,针对石质文物地质景观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石质文物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质文物性地质景观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工修饰自然景观而成的石窟、石雕、岩画以及古矿冶遗址等。本文论述了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文物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环境,针对石质文物地质景观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石质文物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南邦嘎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与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辉 《西藏大学学报》2001,16(4):50-51,56
邦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现存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呈条状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30米,海拔3900米。该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由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区文物普查时发现。2000年9月至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博物馆及山南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田野考古考察与发掘,获得了重大考古发现。邦嘎遗址是继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昌果沟遗址在西藏腹心地区雅砻河谷地带发现的另一重要的史前遗址,其在西藏考古学的学术地位和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遗址的性质、绝对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堆积、出土物类型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科学认识,联合考古队于2001年5月至6月进行了第三次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在此,本文将对此次发掘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论孝民屯遗址的布局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民屯遗址由殷墟一期时的小型村落,到殷墟三、四期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繁荣的村落、发达的手工业和经精心规划的高级武官家族专用墓地并存的区域。孝民屯遗址的变化发展过程是和殷都的整体布局变迁过程相一致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蒋家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400多件,主要有石镞、网坠、石锛和石刀等,石器中含石玉.C14测定年龄最早为5070±150a.B.属新石器晚期遗址.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将家山文化遗址有居民生活区,部族首领生活和指挥区,燎望台等功能区.初步研究,该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晚期生活在太平盆地中的一个部落,其文明发展有3个活动期,期间有四个文化间断期,其文化变化的原因与古气候等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的遗址中,各遗址的结构为地表只有半地穴式居住址的形式和半地穴式居住址与土城垣相结合的形式,土城垣都是"掘土为壕,堆土为垣"的构筑方式构筑;在遗址采集到的文物,有石器、陶器和极少量的铁器。遗址与遗物和"滚兔岭文化"类型相同。  相似文献   

18.
张多运  毛祖永 《甘肃科技》2011,27(10):43-45
庙山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秦岭中部花岗岩带,属北中秦岭陆表海盆中段,赋存于高桥-洮坪大断裂西段。通过对庙山金矿化特征、找矿标志有较为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庙山金矿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条件。庙山金矿经深部坑探,矿体氧化深度较深(最深110m),矿体向深部有变富变厚的趋势,应加大深部勘探力度,边探边采,运用就矿找矿法扩大了金矿资源量,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物拍摄,从摄影学来说,属于静物拍摄一类。因其在操作上有独特的要求和规范,故又有别于其它静物摄影。在这里,我主要谈的是能移动文物的拍摄,即是我们日常所讲的文物,而非古建筑、遗址和古墓地的拍摄。文物拍摄的规范要求高,主要在于其文物的安全问题。文物是我们祖先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宝贝,其中很多又是易碎和易破的物品,不小心  相似文献   

20.
文物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山东是文物大省,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文探讨了文物的基本特征及文物旅游开发原则,阐述了山东省文物资源赋存,提出了山东省文物旅游持续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