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今年来,我们对水稻三化螟卵赤眼蜂和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这两种卵蜂的个体发育初步研究结果简述于下:稻螟赤眼蜂及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重要寄生蜂。个体发育是发生规律的一部分,也是繁殖利用寄生蜂最基本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2.
褐腰赤眼蜂属纹翅卵蜂科,是黑尾叶蝉卵的主要寄生蜂,在我省分布极为普遍,据调查早晚稻后期黑尾叶蝉卵寄生率高时可达80%以上,对控制叶蝉猖獗为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两年来我们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利用途径初步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3.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4.
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 是多种农作物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目前已知它能寄生2目、10科、38种昆虫卵(张荆,1980通讯;张孝羲等,1981)。笔者于1980—1982年在闽北沙县调查稻田赤眼蜂过程中,发现稻螟赤眼蜂的另一重要自然寄主——沼刺水蝇 Paralimna sp., 这是迄今所知3种沼蝇 Sepedon spp. (沼蝇科)以外的又一种双翅目蝇类寄主。近年来,沼蝇作为稻螟赤眼蜂的过渡转换寄主在稻田环境内出现,已经得到广泛重视。沼刺水蝇在闽北稻田及其周围,数量十分丰富,成虫周年均可发生。笔  相似文献   

5.
赤眼蜂三种潜在病原体及其所引起的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卵寄生蜂,作为害虫天敌加以利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我国于五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大规模繁殖和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对这种益虫的疾病的研究还未见有文章报导.1978年,我们在广州市郊区石龙寄生蜂站罹病的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中曾发现一种细胞内的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organism),最近,我们在对罹病蜂群和国内不同地区的蜂种作进一步研究和重新  相似文献   

6.
黑尾叶蝉的天敌种类颇多,其卵、若虫和成虫均有许多天敌,对抑制黑尾叶蝉的发生量有一定的作用。据我们初步调查,属于昆虫和蜘蛛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卵寄生蜂:黑尾叶蝉卵寄生蜂有褐腰赤眼蜂、黑尾叶蝉赤眼蜂、黑尾叶蝉缨小蜂和黑尾叶蝉大角啮小蜂等四种。田间查到以褐腰赤眼蜂寄生率最高,黑尾叶蝉缨小蜂次之,其余两种较少见到。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农林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对赤眼蜂的需求量也与日剧增,当前生产上所采用的用自然卵(柞蚕卵、蓖麻蚕卵、松毛虫卵等)做中间寄主的土法繁蜂工艺,已经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开辟新的中间寄主卵来沅,简化生产工艺,使赤眼蜂的繁殖由用自然卵土法繁蜂向用人工卵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湖北、浙江、湖南等省,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先后成立了赤眼蜂中间寄主人工卵研究协作组,开展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1972年我们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面积有了扩大,防治效果达85.76~97.13%。此外,还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科学实验,初步摸索了稻田放蜂的规律和存在问题。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在寄主卵保存、赤眼蜂繁殖、蜂种收集和蜂卡保存等四大问题上得到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9.
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调查及黄眶离缘姬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Xanthium sibirium属菊科,为一年生草本,是稻田周围常见杂草类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有分布.作者从1992—1997年查明湖南省部分地区苍耳蛀虫种类和苍耳螟寄生蜂种类,考查五千多头幼虫,鉴定出四种蛀虫,17种寄生蜂,其中姬蜂7种,茧蜂7种,小蜂3种.黄眶离缘姬蜂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可达19%.该蜂是苍耳螟幼虫的一种主要寄生蜂,并可寄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黄眶离缘姬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保平  刘小宁 《武夷科学》2002,18(1):317-317
赤眼蜂是棉铃虫卵的主要天敌 ,但自然种群数量很低 ,需人工繁蜂释放到田间 ,方可达到助益控害的目的。由于新疆地处内陆 ,干旱少雨 ,加上实行高密度矮化的独特栽培模式 ,使田间小气候以高温低湿为特点。所以 ,筛选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赤眼蜂种 (品系 )就成为工厂化繁蜂的首要任务。对此 ,我们对新疆棉铃虫赤眼蜂进行了种系筛选和赤眼蜂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对寄生新疆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 (Trichogramma pintoi)和广赤眼蜂 (T.evanescens) 2个蜂种的 6个地理品系 (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 ,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 )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 ,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 ,暗黑赤眼蜂乌兹别克 II品系对棉铃虫卵表现很强的选择性 ,其次是暗黑赤眼蜂库尔勒品系 ,其余品系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不明显或对米蛾卵表现强选择性。对采自新疆棉铃虫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和 1个广赤眼蜂品系以及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了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各赤眼蜂种 (系 )后代性比之间的差异受温湿度组合的影响较小。同一种系中 ,雌蜂倾向于在较高温度下产更多的卵 ,达到更高的寄生率 ,但性比 (雄 /雌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高温 (35℃ )低湿 (45 % )条件下 ,暗黑赤  相似文献   

11.
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1957年于温州市郊的第三代三化螟卵块里初次发现,卵寄生率仅0.2%,1962年第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上升到1.7%,1963年第三、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迅速上升分别达3.1%和39.2%,我所当时曾对此蜂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964年以后田间螟卵寄生率骤然降低,1971年重新采集三化螟各代卵块885块,经检查未见有该蜂寄生。现将1962——1963年饲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今后探讨啮小蜂在本地利用和保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初步调查了安徽芜湖稻田害虫的小蜂总科寄生蜂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结果显示,共采集了小蜂714只,隶属于9科、28属、34种,其中安徽新纪录科1个,安徽新纪录属16个,安徽新纪录种21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赤眼蜂科为1.31,其次是金小蜂科和缨小蜂科,分别为1.20和1.14;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旋小蜂科为0.99,其余较低;以金小蜂科的物种最为丰富,而数量上以赤眼蜂科最多.稻螟赤眼蜂、褐腰赤眼蜂和赤带扁股小蜂是值得开发利用的本地寄生蜂资源.  相似文献   

13.
褐腰赤眼蜂(Japania andoa Ishii)是水稻主要害虫黑尾叶蝉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蜂在我省稻区均有分布,据调查,早、晚稻后期黑尾叶蝉卵寄生率高时可达80%以上,是田间抑制黑尾叶蝉为害的重要因子。本所自1973年起,对褐腰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动态及其保护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的蜂群质量,是影响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效果的先决条件。在有了良好的中间寄主前提下,要培育大量优质的赤眼蜂,还必须掌握好繁蜂过程中的一整套技术。为此,我们去年对中间寄主柞蚕剖腹卵的摘腹适期,以及减少自产卵、不成熟卵的方法和赤眼蜂适宜冷藏虫态等繁蜂过程中的几项技术进行了一些试验,现将结果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5.
74一5271/72 以蜂、菌为主的综合防治水稻害虫试验 总结(12页) 广西农科院.飞 一九七四年74一5283/84 应用不育技术消灭三化螟的初步试验报 告(4页‘) 广东农林学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73/74 广东省1973年生物防治研究概况和今后 工作意见(11页) 广东省农科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85/86 亚非草蛤的人工繁殖试验初报(4页) 广东农林学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75/76 螟卵啮小蜂寄生—莎草螟研究初报 (12页) 广西农科院 一九七四年74一5287/88 有关稻螟赤眼蜂由间转换寄主一一治蝇 的资料(6页) 浙农大 一九七四年74一5277/78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豆无…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长效蜂卡是为了区别于现行一般蜂卡而命名的。长效蜂卡的特点是:蜂卡上寄主卵内寄生的赤眼蜂能逐日分批羽化,连续出蜂15天左右,故田间放蜂只需一、二次。为此,研究了制作长效蜂卡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田间试验,并在10万亩以上地区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介绍1975—1977年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条毒蛾Lymantria dissluta Swinhoe发生林内的4种卵寄生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dasychiri Chen*Wu是优势种,地三代毒蛾卵的平均寄生率为40.79%,另外3种卵蜂的寄生率明显低于毒蛾黑卵蜂,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条毒蛾和松毛虫时应注意保护这些卵蜂。  相似文献   

18.
芜湖地区水稻由于受三化螟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年分约减产一、二成,严重受害年分如1965年和1970年部分社队单、双晚稻减产高达五成以上。因此,三化螟是芜湖地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考虑到长期单纯应用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药公害,从而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总体中,积极开展稻螟生物防治,研究利用螟卵寄生蜂防治三化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这就必须首先查明芜湖地区三化螟卵寄生蜂的种  相似文献   

19.
房间繁蜂     
繁殖赤眼蜂以往均用小蜂箱,随着大面积育蜂治虫工作的开展,房间繁蜂(即大房繁蜂或大空间繁蜂)速度快、质量好,又简便。现在已由一面繁蜂发展到二面、四面繁蜂,一般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可以日产赤眼蜂1亿~2亿头。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方面的技术,兹就房间繁蜂的几个经验教训,讨论如下。 (一)繁蜂室的布置和要求: 房间繁蜂和蜂箱繁蜂原理相同,房间不需太大,有20平方米的房间就可以,我们称之为“房间繁蜂”。把一间有平顶的房间,在房间中的1/3处,用纤维板把房间分隔光源区和繁蜂区两间。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不同赤眼蜂酚氧化酶(PO)活性的大小,明确赤眼蜂种间免疫防御能力强弱,本研究通过研磨、离心提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匀浆液,首次测定了几种化学因子(Ca2+、昆布多糖、纤维素、右旋糖酐、脂多糖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3种供试赤眼蜂匀浆液中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PO-AS)的激活程度。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匀浆液PO活性最高,螟黄赤眼蜂次之,松毛虫赤眼蜂最低。Ca2+是激活供试赤眼蜂proPO的必需因子,且在0.03mol/L浓度下激活作用最强;昆布多糖和脂多糖也能有效激活proPO,0.01及0.05mg/mL昆布多糖能强烈激活PO活性;纤维素和右旋糖酐对PO活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证明了赤眼蜂种间存在明显的免疫能力差异。本研究建立了小型昆虫proPO-AS研究体系,为研究Wolbachia-小型昆虫的免疫互作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