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类学角度解读传统叙事文本“桐叶封弟”和“司马牛致邑与珪”,可以还原珪玉在叙事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它反映了古代文化大传统——玉文化传统对文字文本的影响.珪是玉的一种,既是祭祀礼器,又是神性表征,同时起着沟通鬼神、权利通神的作用.玉是帝王权力表征中不可或缺之物.王权在现实中的凸显和强调,权力从抽象变的具体,都需要借助玉这个媒介.诉诸N级编码理论,实物“玉”从内容到形式恰当反映了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它传达了超越文字文本的原始编码意义.由此形成的玉文化传统正是隐藏在文化表象后的古代文化大传统,即先于文字的大传统,也称一级编码.  相似文献   

2.
《书》传求是札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序《尚书·周书》自《大诰》至《立政》十一篇,七千多字,内容相当具体而丰富;它们都是周公的文献,而周公乃是缔造周朝,制定典章制度的主要人物。《周书》所反映的,有对殷遗民的政策,有训诰成王施政和用人的原则,还有周公虑后的设想。如果我们通过《周书》把这些问题搞清楚,那末,周公在那些方面和在什么程度的,承袭  相似文献   

3.
汉代画像石中有不少历史故事画像。表现忠孝思想的画面有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等,表现孝子思想的画面有老莱子娱亲等,贞妇图有鲁义姑姊图等。另外,墓、祠中刻绘大量历史故事,也与当时的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当时的人物故事画在构图中已经讲究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并注意疏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公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历史人物,他辅佐武王伐纣灭商;辅佐成王执掌朝政;平乱东征;分封建国;制礼作乐;提倡德治,对西周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是西周初年最为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6.
“两兄弟型”故事作为中国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态有兄弟友善型、兄害弟型和弟害兄型三种;其中兄害弟型是最主要的类型。兄害弟型故事在各地、各民族的流传中又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亚型。这些亚型故事尽管情节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却都是一致的:同情弱者、赞扬勤劳善良、鞭策懒惰心恶。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建设思想,他认为"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因而,在权位分配上要以德配位,德才兼备;在处理君臣关系上要君臣对等,以德抗位;在权力使用上要执政为民,不谋私利;在道德修养上要存心养性,率先垂范。孟子的廉政建设思想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周公不可能是这首诗的作者,因为周公作为总揽全局的政治家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对当时的社会底层的具体生产和生活认识得那么清楚;其次根据整个诗的文风、意境分析,已不是古已有之,至于“集体创作”一说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首诗只能是产生于成、康之际的太平盛世,是由熟悉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田大夫”所作,然后通过“采风”的方法达之于王室的。  相似文献   

9.
以5个种源的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千年桐叶、枝热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叶热值在19.155~19.787 k J/g,衰老期在18.832~19.714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枝热值在17.496~18.030 k J/g,衰老期在16.635~18.549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热值均高于枝热值;多数种源千年桐冠层上部叶热值高于冠层下部;成熟期千年桐叶、枝热值普遍高于衰老期;千年桐叶热值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衰老期莆田、政和、尤溪种源千年桐枝热值显著高于沙县种源(P0.05),莆田种源与建阳种源也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周公不可能是这首诗的作者,因为周公作为总揽全局的政治家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对当时的社会底层的具体生产和生活认识得那么清楚;其次根据整个诗的文风、意境分析,已不是古已有之,至于"集体创作"一说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首诗只能是产生于成、康之际的太平盛世,是由熟悉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田大夫"所作,然后通过"采风"的方法达之于王室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周公不可能是这首诗的作者,因为周公作为总揽全局的政治家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对当时的社会底层的具体生产和生活认识得那么清楚;其次根据整个诗的文风、意境分析,已不是古已有之,至于"集体创作"一说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首诗只能是产生于成、康之际的太平盛世,是由熟悉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田大夫"所作,然后通过"采风"的方法达之于王室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所存“十六国”史料中,保留了十六国君臣引用“汉朝故事”及在实录后加入“如汉朝故事”之类的记载,这是十六国史官为构建“华夏化”政治体形象编排的“史相”,而“史实”是两汉以来经史分离,史学地位提高,《汉书》因特殊的历史地位而被广为传播,十六国君臣引“汉朝故事”为现实政治服务。这使“史相”与“史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利用汉朝的政治资源促进了十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康芬 《科技信息》2009,(34):I0130-I0131
《一小时故事》是一篇关于早期女权主义的作品。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产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马拉德太太同样也是当时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的产物,但在丈夫去世后,她开始了有意识的觉醒,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自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酒在《诗经》"二雅"及清华简《耆夜》的宴飨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作为一种媒介,沟通神人、君臣、宾主,是贯串宴飨礼的纽带。酒是宴飨礼的中介物,也是宴飨诗的关键意象,它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酒是宗族血缘网络的纽带,也是祭祀祖先神灵的媒介。周人重德,在对酒的态度上重视酒德。周人饮酒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德是礼的内化,酒德是周人对酒的态度的表现。周人不杜绝饮酒,但反对纵酒失德。从某种程度上说,宴飨诗是周人礼乐制度嬗变的镜子。《耆夜》展现了宴飨礼典尤其是赋诗的具体过程,反映了周公的"无逸"思想,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在完成对厦汽迷局调查后,我们的一个突出感受是,中国的汽车企业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厦汽迷局的典型性在于:与其他的汽车企业变周不同的是,厦汽的故事是一场内战,一场省市两级政府主导的权力迷局。这也是我们将《厦汽800天权力迷局》作为封面故事隆重推出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16.
周公在历史上被推崇为圣人,先秦典籍对周公事迹有所记载,但是从文学角度而论,这位圣人的形象是比较稀薄的、抽象的,无法从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层面加以关照。《逸周书》中的周公形象可以补充其他典籍的记载,从文学层面构建较为丰满的周公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有线电视公司HBO高层日前透露,热播奇幻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将在第八季时迎来大结局。《权力的游戏》是HBO制作的一部中世纪奇幻题材电视剧,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虚幻的中世纪世界,主要目光集中在西方的"日落王国"——维斯特洛大陆上,讲述那里的人在当时政治背景下的遭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五礼中,"冠服体制"的分类分等要求参与典礼者按照场合和身份的不同更服适宜的服饰。吉礼之皇帝亲郊、嘉礼之册皇太子、宾礼之大朝会和军礼之献俘等仪式中君臣的易服均表示身份和地位的转变以及适应场合变化的需要,凶礼之孝宗居忧期间的易服则是表达感情。礼仪作为一种权力表达的方式,正是在频繁易服等仪式的展示中,权力获得认可并发挥作用,礼制所蕴含的追求秩序等方面的含义也才得以表达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过去注家解释《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四句字面意义基本准确。但是不能定为何人何事,仍是不得其解,根据这四句在《天问》中的语境和历史文献考证,可以确定为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为加强对基层社会资源的控制,不断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整合,而实行地方自治则是当时通常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在此背景下,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国家权力在山西进行创制新"村制"探索,并最终走上了乡村社会体制变革的道路。由此,国家权力不仅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直接控制,也正式以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替代了乡村社会原有的权力组织。由此可知,当时国家政策不仅在有计划地改造基层社会,且已成功介入了乡村社会的秩序再构、权威重塑等领域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对民国时期以山西"村制"为主要内容的具体考察,可以揭示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自治思潮兴衰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