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系统工程存在的迭代周期长、开发效率低、模型二义性等问题, 结合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理念, 将敏捷系统工程概念引入到民机研制过程中, 并利用系统建模语言定义了基于场景的功能建模方法, 详细分析了民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高度控制用例的顶层功能愿景, 建立了对应的功能模型和接口描述视图。该方法以迭代的形式展开系统功能建模, 能够充分保证需求和功能模型紧密结合, 正向构建满足民机系统以需求为导向的功能建模方法, 为民机系统的架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Agent的作战单元行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军多兵种协同攻击蓝方海上舰艇编队的作战想定背景下,为拟制红方参战兵力联合作战协同行动规划计划,采用智能体理论和多智能体技术,将担负作战任务的作战突击兵力定义为作战单元智能体,建立了作战单元智能体的BDI原型结构模型。基于分布计划的分布规划方法,定义了作战单元智能体的协同作战行为规划范围,建立了其协同行为规划问题求解操作方法类模型和行为规划模型,描述了作战单元智能体拟制协同作战行动计划方案的整个规划过程。通过规划形成决策功能,完成了协同行为规划初步计划方案,通过行动计划管理功能完成领域行为规划库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测试性分析基于故障分析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结构、性能、功能的测试性定量分析方法。定义了系统设计特性覆盖测试模型,系统结构、功能、性能及测试关联模型,性能覆盖率、功能覆盖率、结构覆盖率的定量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设计特性覆盖的测试性定量分析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基本信息建立、信息间直接关联关系生成,测试覆盖率定量计算及测试未覆盖项分析。以某飞机舵机系统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WfMS系统建模和内部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相关定义和功能的分析,建立了基于关系和模型分解的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参考模型、针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协调重点,从任务序列的执行和模型对象的扩展两个方面,对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两种协调模式,并对协调方式的机理和内容进行了研究,为了满足系统扩展的需要,本文还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放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复杂网络的节点可以具有多个属性,不同的属性(集)将导致节点间的连接关系不同,进而使得网络具有不同的功能。针对现有复杂网络模型无法根据选择的节点属性构建具有不同功能的网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多功能复杂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仅使用节点及其关联的属性集来表示,通过对节点属性的选择以及节点在对应属性下的映射规则定义,确定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功能。通过建立并分析某导弹防御作战网络,验证了多功能复杂网络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品多模型协同机制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工作流管理系统 ( Wf MS)功能组成的定义和分析 ,建立了基于复合三元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 ,并对 Wf MS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分类 .结合 Wf MS涉及整个产品形成周期的特点 ,利用产品多模型协同机制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约束和协调 ,构造了基于产品多模型协同机制的 Wf MS框架结构 ,并对该框架结构的运作原理和产品多模型协同机制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功能替代模型的定义 ,分析了原有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 .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模糊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 ,对功能替代模型进行模糊可靠性评估 ,得出了该模型模糊可靠度和模糊平均寿命的计算公式 .最后 ,给出一个示例 .  相似文献   

8.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基于CIM-OSA框架的集成化制造系统模。它的建模框架基于一个集成模型的四个建模视图:功能视图、信息视图、资源视图和组织视图。功能视图是以围绕中心的四个基本结构的建模方法来建立制造系统的功能与行为模型,四个基本结构分别是:事件、过程、作业和操作;信息视图是基于结构化的面向对象的模型以信息元素、对象视图和企业对象的形式表述事务数据与信息;资源视图描述制造系统的被动的和主动的资源;组织视图定义模型不同部分的责任和权力,以及以组织单元、组织细胞表示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综合现有模型体系、建模方法和面向对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对象的模型体系,简述了使用该模型进行总体设计的方法.该模型体系不但能全面地描述系统中的状态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同时由于它的整个定义集都是建立在对象、属性和服务这三个基础定义上的,这可以使模型方便地转换成数学描述,有利于对现有系统和未来系统的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过程、效率和可行性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任侠  谭庆平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Z1):122-124
为建立一种可以合理的同时描述工作流中的过程信息和数据信息的模型,在过程定义方面,本文采用Petri网建模方法,建立工作流过程模型;在数据信息方面,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分级多粒度的数据模型.通过结合过程模型和数据对象模型,提出一种扩展数据对象工作流Petri网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的配送系统柔性库存模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真虹 《系统工程》2006,24(6):28-34
研究了配送系统的柔性定义并对配送系统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应用信息论中的熵原理给出了配送系统的库存柔性的定量化定义。基于以上定量化定义建立了以门店和配送中心服务水平为约束的配送系统柔性库存策略优化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并应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包求出了模型的最优解。算例的优化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了此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时序多目标决策的模糊优选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定义了时序多目标决策,建立了模糊优选理论模型,并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本文模型是文献[1]中模型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基于UML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分析与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婷  唐涛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8):1993-1996,2043
简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针对系统的复杂性,按照功能将其划分成三层结构,以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了系统本身及其与外围的关系。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将这个系统处理成列车,轨道线路,ATC系统等对象,描述了每个子系统的结构,并通过适应静态性和动态性模型的统一建模语言UML及其Rational Rose工具建立了严格定义语义的可视化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将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引入模糊目标信息系统,建立了模糊目标信息系统的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定义了四种该模型上的知识约简——β上下近似约简和β上下分布约简;讨论了β上下分布约简的一些性质,提出了β上下分布协调集的判定定理,通过定义相应的区分矩阵给出了求β上下分布约简的区分矩阵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关键基础设施和多层网络相关定义,分析了不同耦合方式下多层网络间的差异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双层耦合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推广到多层耦合网络中,建立多层耦合网络的脆弱性模型。并运用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对复杂又脆弱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以我国某城市电力网络、燃气网络和供水网络为实例建立多层耦合网络。针对不同耦合方式和不同攻击方式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研究发现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系统的脆弱性增大,并且在单向功能依赖关系模型下和基于负载的蓄意攻击下,系统表现出了明显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6.
可变结构冗余模型的模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正了可变结构冗余模型的定义。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 ,将可变结构冗余模型的经典可靠性拓展为模糊可靠性。定义了模糊正常和模糊故障 ,通过将可靠度和平均寿命时间的模糊化 ,把模糊正常的概念和隶属函数引入模糊可靠度。在模糊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 ,对可变结构冗余模型进行了模糊可靠性分析 ,并给出实例说明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定量信息和非线性因果关系的丢失,符号有向图(signed directed graph, SDG)模型的可诊断性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校核与验证。为此,提出了基于符号模型检测的SDG模型可诊断性形式化验证方法。首先定义了SDG模型的有限状态变迁系统形式化描述,建立了符号模型验证器(symbolic model verifier, SMV)模型;其次利用SDG的深层知识,构造了可诊断性函数,设定了可诊断性上下文,给出了可诊断性定义。然后,构造了SDG耦合孪生SMV模型,定义了可诊断性的计算树时态逻辑公式,提出了验证算法SDGD_CSMV。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可诊断性的判定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系统风险模型及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经济系统的系统目标出发,针对经济系统中经济活动事件的价值体现过程,对经济系统风险进行定义,提出风险因子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包含两层结构的经济系统风险模型。通过分析风险值与风险事件关系,建立顶层风险模型;分析风险因素与风险因子关系,建立底层模型;顶层模型和底层模型由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的关系进行连接,从而提高风险分析过程所包含的信息量和风险分析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群决策过程中区间数偏好序、区间数效用值、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等四类不确定性偏好信息的集结方法.定义四类不确定性偏好信息的一致性,建立具有相同决策机理的各类不确定性偏好信息的统一权重求解模型.为解决决策误导问题,引入偏差系数建立权重分布范围的估计模型.建立决策群体意见集结的目标规划方法,研究了模型所具有的性质.为度量决策群体意见的一致度,定义了专家偏好与综合偏好的决策关联度系数和排序相关性系数.  相似文献   

20.
区间数据包络分析的决策单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义了区间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讨论了DMU的最高效率值和最低效率值的求解,从而确定决策单元(DMU)的区间效率值,并依此对DMU进行分类。建立了一个后区间DEA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评价DMU保持其最高效率值的稳定性的指标,实现了对DMU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