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库车拗陷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库车拗陷三叠至侏罗系烃源岩分布面积10000 km2以上, 厚度可达1000 m, 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煤岩有机碳含量分别可达6%, 40%和93%, 有机质以腐殖型为主, 形成了一个超强充注的富气系统; 上第三系、下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优质区域盖层分别与上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至下第三系砂岩构成库车拗陷最重要的储盖组合, 其次是侏罗系泥岩与砂岩构成的储盖组合; 褶皱-逆冲断带圈闭定型晚, 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 其中可识别出10种构造样式, 它们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分布特征, 与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有关的盐下断弯背斜为最有利圈闭; 该油气系统以晚期成藏为特征, 喜马拉雅早期以形成凝析油气藏和油藏为主, 主要分布在生烃中心的外环, 喜马拉雅中、晚期是气藏主要形成期, 分布在靠近生烃中心的内环; 气藏超压与巨厚膏盐岩盖层形成封闭体系、强烈构造挤压作用及抬升作用有关. 在库车拗陷褶皱-冲断带第二、三排构造带, 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优质区域盖层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是进一步寻找大中型气田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9):576-576
晚古生代,山西地区位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的中部。分析沉积层及岩相变化规律,可将山西地区中-晚石炭世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的古构造类型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柏林 《科学通报》1984,29(3):193-193
山西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在太原西山,其下界位于北岔沟砂岩之底,上界位于骆驼脖子砂岩之底,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的含煤岩系。目前,在我国通用的山西组,实质上被多数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认为是一年代地层单位,山西石炭系二迭系专题组也采用这一概念。有关山西的山西组的对比、划分、化石群及地质时代,山西石炭系二迭系专题组近年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17):1088-1088
太原组是山西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岩系之一,太原组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山西各地太原组中含丰富海相动物化石的石灰岩层之间的正确对比,成为上述地区太原组煤层之间正确对比的关键。 在太原西山玉门沟,太原组层型剖面的石灰岩层及主要煤层的层序自下而上为:吴家峪灰岩、八尺煤、丈五煤、庙沟灰岩、毛沟灰岩、下三尺煤、斜道灰岩、七尺煤、东大窑灰岩及新七尺煤。  相似文献   

5.
四川城口陡山沱组的Epiphyton锰质叠层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旭 《科学通报》1992,37(20):1873-1873
一、地质概况 上扬子地台北缘展布着震且纪陡山沱期锰矿沉积成矿带.Epiphyton锰质叠层石发现在成矿带东段高燕锰矿的太山村采坑。在高燕一带,陡山沱组厚度50—60m,下部是夹有砂岩、石煤的碳质泥岩,上部是含锰泥质白云岩,在泥岩和白云岩之间是厚度1.5—2.5m的锰矿层.矿层多呈薄层状并夹有薄厚不等的含锰碳质泥岩.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测试结果,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是钙菱锰矿,其次是少量的石英、白云石、锰白云石、黄铁矿、伊利石和有机炭等.锰质叠层石是矿石类型之一,呈数毫米至数厘米厚的薄层夹在矿层的中部(图1-A)。  相似文献   

6.
关于华北早、中石炭世的海侵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国清 《科学通报》1991,36(6):454-454
华北石炭系本溪组(群),一般可划分为三段:下部铁铝岩段,中部砂岩、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早石炭世海侵即由下、中岩段的海相层所代表.1987年作者曾据辽东和朝鲜平南等地层、岩相分析及王敏成(1987)报道产于辽东本溪组的Gigantoproductus,推之辽东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7.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6,31(16):1250-1250
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非(竹蜓)有孔虫化石丰富,夏国英、张志存在《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微体古生物分册》中曾描述过部分属种,但华北晚石炭世非(竹蜓)有孔虫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至今尚无详细报道,为此,本文将山西河东(黄河东岸)煤田南部乡宁-河津——华北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主要产地之一——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及其垂直分布,作一简略报道,以利于研究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和垂直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戎嘉余  詹仁斌  黄冰  俞国华 《科学通报》2007,52(22):2632-2637
奥陶纪末赫南特期(Hirnantian)以北非为中心的大陆冰川形成, 全球海平面大幅下降, 凉浅水海域广泛分布, 底栖无脊椎动物群与前赫南特期(pre-Hirnantian)的面貌迥异. 截止目前, 所报道的赫南特期化石群基本上属于较浅水的产物, 而深水底栖生物群还鲜为人知. 最近, 笔者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镇安乐村旁狮子山堰口组上部泥岩中, 发现一个以腕足动物-三叶虫占优势的底栖化石群, 将其命名为Leangella-Dalmanitina(Songxites)组合, 其时代宜确定为奥陶纪末期. 通过动物群的对比和群落生态分析, 推测该组合可能栖息于BA5的底域生态位. 本区Leangella-Dalmanitina(Songsites)组合与世界广布的Hirnantia-Dalmanitina动物群尽管生存时代相近, 但主要生态域不同, 面貌组分差别很大. 研究表明: (1) 奥陶纪末期从赣西北到浙北可能发育从浅斜坡向深斜坡过渡的海底栖息环境; (2) 深水相环境是奥陶纪末大灭绝首幕之后底栖腕足类幸存的一个关键场所.  相似文献   

9.
贾炳文 《科学通报》1986,31(23):1838-1838
在沁水煤田北缘阳泉荫营一带,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碳酸盐岩,它产于太原组四节石灰岩(K_2)和钱石灰岩(K_3)之间,厚1—3m,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夹于13~#煤层底板砂岩中,貌似细砂岩。经详细研  相似文献   

10.
内潮汐、内波沉积的特征与鉴别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何幼斌  高振中 《科学通报》1998,43(9):903-908
内潮汐,内波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新的重要类型,根据已发现的内潮汐、内波沉积,可将其归纳为5种岩相类型或沉积类型:(i)双向交错纹理砂岩;(ii)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砂岩;  相似文献   

11.
胶莱盆地中新类型金矿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竹如 《科学通报》1994,39(20):1917-1917
作者在华北地台胶莱盆地含炭岩系中发现具一定工业规模的金矿床.含炭岩系属下白垩统莱阳群底部层位(K_1L_1),厚度>270m,不整合于元古界-太古界变质岩上.该岩系为黑色泥岩、砾岩、砂岩、泥灰岩及砂质炭酸  相似文献   

12.
普陀山岛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有名的自然风景区,关于该岛的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著述颇丰,然而从未有过早于全新世的湖泊沉积的报道.1997年3月,笔者在该岛飞沙岙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侵蚀面之上,发现并建立起了一条序列清楚、环境标志明确,具有事件多发、环境频变的晚第四纪地层剖面.依其事件类型和岩性变化自上而下可划分为4段:即(ⅰ)6个旋回的冲积砂砾层;(ⅱ)17个铁染土壤层与18个风沙沉积层交互更叠,形成事件旋回沉积层;(ⅲ)湖泊相沉积的砂岩、泥质砂岩、泥岩和碳质泥岩,其中有6个铁锰壳层,显示出湖泊盛衰的频繁变化;(ⅳ)10个旋回…  相似文献   

13.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山西宁武-静乐盆地上石炭统太原组(N-8)地层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定, 72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分成303~320 Ma (6颗)、1631~ 2194 Ma (37颗, 峰值1850 Ma)和2318~2646 Ma(29颗, 峰值2500 Ma)三组. 第二组和第三组碎屑锆石是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反映. 第一组碎屑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分布于0.281725~0.282239, 具有较低的εHf (t)值(-12.4~ -30.3)和较老的Hf模式年龄(1.43~2.16 Ga), 与华北北缘内蒙古隆起内的石炭纪火成岩锆石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相似, 而明显区别于兴-蒙造山带, 表明山西宁武-静乐盆地太原组的部分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内蒙古隆起. 第一组年轻碎屑锆石的Th/U都较高(大于0.67), 应为岩浆锆石, 其中最年轻的两颗锆石的平均年龄((304 ± 6) Ma) 与地层沉积年龄相近, 暗示晚石炭世内蒙古隆起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抬升和岩浆活动, 为晚石炭世华北克拉通北缘活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10):798-798
在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上,■类Nankinella,Sphaerulina首次发现于庙沟灰岩层之中。庙沟灰岩层位于太原组的中部,系太原期早期Pseudofusulinapseudovulgaris-Fugosofusulina xalida时之沉积,可与苏联Asselian阶下-中部大致对比。  相似文献   

15.
运用碎屑组分统计、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下扬子巢湖-南京地区古生代碎屑岩进行沉积岩石学和物源分析.下扬子地区志留系坟头组砂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以火成岩岩屑和低级变质岩岩屑为主;泥盆系五通组砂岩为石英砂岩,岩屑含量少,以变石英岩岩屑为主.五通组和坟头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模式,主峰为465~420和838~812 Ma,表明泥盆纪沉积继承了志留纪沉积的物源特征.早古生代下扬子巢湖-南京地区的碎屑来自其南侧的华夏地块武夷地体.巢湖-南京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砂岩分别为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成熟度低,岩屑均以中酸性喷出岩岩屑为主,巢湖地区龙潭组具有指示武夷地体古元古代基底的1866 Ma峰值年龄,南京地区龙潭组具有与早古生代砂岩相似的445和970 Ma峰值年龄.结合前人岩相古地理和地球物理资料,认为下扬子地区龙潭组物源区仍位于南侧的华夏地块武夷地体.此外,下扬子地区龙潭组具有341~254 Ma(石炭纪-二叠纪)碎屑锆石,其e_(Hf)(t)值分布在-19.80~+14.90之间,代表碎屑物源区一次新的岩浆事件,该事件具有影响范围大、活动持续频繁、中酸性火成岩为主、岩浆来自古老地壳与新生地壳混合熔融等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华南板块武夷地体在石炭纪-二叠纪(341~254 Ma)的构造背景为大陆弧.  相似文献   

16.
武宿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外观设计运用了三角翼飞行器的形象,将各功能空间的屋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象地突出了"起飞·三晋"的主题. 体现山西和太原文脉的建筑造型理念 设计独特的三角形构型,是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浓缩和提炼:从文字角度看,它是"山西"的"山"字,为古代象形文字,由三个三角形构成;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原市本身就是三面环山;在历史文化方面,"三晋"的称谓不仅是建城史的开端,也代表了太原和山西独特的文化;除此之外,太原晋祠中的"三泉汇聚"、"三宝"和"三绝"使太原与"三"也密切相关;而且设计中,3个三角形内院象征了山西著名的三所大宅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和曹家大院.  相似文献   

17.
克拉2气田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克拉2气田位于库车拗陷克拉苏构造带中段, 是双重构造中呈串珠状分布的一系列褶皱中的一个局部构造. 含气层系以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为主, 其次为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白云岩段和砂砾岩段及下白垩统巴西盖组砂岩. 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大于97%, 属于干气, 气源为侏罗系煤系地层. 克拉2号构造圈闭形成于西域期, 成藏期晚. 下第三系厚层膏盐区域盖层形成的良好封盖条件及其成藏期晚是克拉2大气田得以很好保存的根本原因. 克拉2气田的异常高压是由于西域期来自北部的强烈构造挤压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西部全新世中期湿润气候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安成邦  冯兆东  唐领余 《科学通报》2003,48(21):2280-2287
野外调查表明, 沼泽-湿地相地层在黄土高原西部广泛分布. 地层分布的连续广泛性说明这是大范围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测年结果显示黄土高原西部的沼泽-湿地相地层形成时代是一致的, 为9~3.8 kaBP. 该地层有机质含量很高, 水生-湿生类型的蜗牛在该地层中大量出现, 指示气候湿润. 粒度记录表明9~3.8 kaBP冬季风减弱. 孢粉记录表明, 从9 kaBP开始, 黄土高原西部河谷区植被逐步繁茂, 孢粉组合中乔、灌木成分的含量最高可达80%以上, 气候湿润程度增加. 5.9 kaBP以后气候湿润程度逐渐降低, 3.8 kaBP夏季风强烈衰退, 气候总体趋向干旱.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中段长6~长8段发育6组高角度天然构造剪性缝,组成3组共轭裂缝系统,分别为走向60°和120°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E-W向;走向150°和75°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NWW-SEE向;走向30°和90°的共轭剪裂缝,最大主应力为NEE-SWW向.由于延长组地层的各向异性,走向约75°的裂缝为延长组中段的优势裂缝.地震各向异性计算和成像测井识别得到的裂缝走向玫瑰图均显示:和长6与长8相比,长7中的优势裂缝走向顺时针偏转了约5°.而各层的平面裂缝分布图也显示各层的裂缝密度分布发生了改变.根据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划分岩性,分别统计成像测井的图像识别结果中泥页岩和砂岩中的裂缝.走向玫瑰图结果显示,同一构造背景下,砂岩中的优势裂缝走向和泥岩相比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约10°,和野外露头的节理测量结果一致.由常规测曲线的值带入公式和前人总结的经验数学关系中,计算得到泥岩的内摩擦角较砂岩的大18.6°,因此泥岩的剪裂角较砂岩小约9.2°.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一组共轭剪裂缝的锐角平分线方向与最大挤压应力方向一致,剪裂缝和最大挤压应力的夹角为剪裂角.而延长组地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近水平,成像测井中识别的剪性天然构造张开缝均为高角度近垂直,由于优势裂缝走向约75°,对应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SEE向,因此砂岩中的NEE至E-W向的裂缝较泥岩中的向逆时针方向发生偏转.根据单井中自然伽马值(GR)的分布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进行了各层砂泥比计算:长6砂泥比0.72;长7砂泥比0.24;长8砂泥比1.04.将长7作为纯泥岩段,长8作为砂泥互层段,计算得到的剪破裂角和成像识别出的裂缝走向差异一致.  相似文献   

20.
庙河型生物群在贵州江口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元龙 《科学通报》2004,49(18):1916-1918
贵州江口晚震旦世陡山沱组上部黑色碳质页岩、碳质泥岩中产有大量宏体碳质压膜生物化石,计有宏体藻类9属、动物化石3属,遗迹化石1属及一些可能性的化石属种,其生物面貌和组合特征与湖北峡东地区的庙河生物群基本相似。江口宏体碳质压膜生物化石保存好,丰度和分异度高,表明雪球事件以后我国华南地区经历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庙河生物群或庙河型生物群分布广泛,为晚震旦世陡山沱晚期生物首次大辐射及生物演化、岩相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