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兴安岭南部内蒙古林西地区发育有晚古生代地层,其中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巨厚层暗色泥岩,具有潜在的生油、储油环境。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特征研究。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平均0.61%,表明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较好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但由于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且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的高变质演化阶段,生烃应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蒙古图牧吉油砂油的油品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日益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为合理利用油砂资源,本文对内蒙古图牧吉地区油砂油应用化学洗油剂热洗进行油砂分离,并做了物理化学方面的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砂油密度(20℃)为0.989 5 g/cm3,运动黏度(50℃)为923.5 mm2/s,硫的质量分数为0.03%;其化学组分中饱和分和胶质含量比较高,芳香分相对较低.该油砂油是一种高含氮、高含蜡、高含胶、低含硫的重质原油.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油砂油具备工业开发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喀什凹陷是塔西南坳陷油气显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塔里木盆地连接中亚油气勘探的前沿阵地,确定油气显示的油源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克拉托背斜北翼大量存在的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凹陷北缘库孜贡苏剖面侏罗系烃源岩和南缘炮江沟剖面石炭系烃源岩,得出了两套烃源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油源。结果显示,中、下侏罗统粉砂质泥岩和下石炭统黑色碳质泥岩是该区较好的两套烃源岩,两者存在明显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差异;通过对饱和烃馏分中甾、萜烷和芳烃馏分中三芴化合物、三芳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特征的刻画,发现喀什凹陷原油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具对比性,克拉托背斜油砂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而与下石炭统黑色碳质泥岩具有较好的对比,三芳甾烷证据认为早期石炭系烃源贡献可能对原油和油砂都有影响。油源的新认识对喀什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柴北缘鱼卡地区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油气资源日益紧张,油砂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柴北缘鱼卡地区含有丰富的油砂资源,主要出露于上侏罗系统石岭组,分布面积近0.1 km2。以鱼卡油砂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样品中饱和烃相对含量较高平均达44%。样品的Pr/Ph值分布在1.16~1.42之间,属于弱氧化沉积环境;三环萜烷/霍烷分布于0.019~0.025之间,r-蜡烷/0.5C31丰度平均值为0.16,具有淡水沉积环境特征。油砂饱和烃GC-MS总离子流图上具明显UCM鼓包,并在C30处出现最大值,反映该区油砂油遭受过微生物降解作用。规则甾烷C27C28C29呈"L"字型分布,说明原油母质以水生生物为主。甾烷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20S+20R)和C29-αββ/(αα+ββ)均大于0.2且小于0.4,萜烷成熟指标OEP值平均值为1.2,都说明油砂原油演化程度处于低成熟阶段。研究为柴北缘地区多元化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渤海海域东部凹陷各次级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一二段、东三段烃源岩热解数据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深入分析,结合构造演化、油源对比,明确了烃源岩特征和油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套烃源岩均为优质烃源岩。其中:局限咸化湖盆的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从差到优质均有分布,成熟度相对较高;广泛分布的沙三段和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好到优质,成熟度较低;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好到优质,但成熟度最低,导致其生烃能力有限。不同次洼主力供烃源岩存在较大差异,庙西北洼以沙一二段烃源岩生烃为主,庙西南洼和黄河口东洼为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混合供烃,莱州湾东北洼以沙三段烃源岩供烃为主,莱州湾南洼以沙四段烃源岩供烃为主,其中,高硫油主要来源于咸化湖盆烃源岩,是该地区沙四段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6.
运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对最近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发现的致密油藏进行研究。扎哈泉地区沉积相以滨浅湖的滩坝砂为主体,为致密油的形成打下了沉积学基础。本区致密油的产状特征是油层薄,与烃源岩呈薄互层产出,为近源自生自储关系,提供了非常有利于致密油形成的源储共生组合条件。致密油储层致密,具有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隙,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8%,平均渗透率为0.45m D,属于典型致密油藏。与致密油储层互层的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Tmax在311~461oC之间,处于低熟至成熟阶段。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29%~4.42%之间,但多数低于1.0%,比现阶段致密油烃源岩的标准明显偏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与其他盆地相比,虽然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但该地区咸化湖泊环境使其具有生烃转化率高的典型特点,因此,同样可以生成较多的液态烃类,预示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青海南部开心岭-乌丽冻土区是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地区,该区二叠系那益雄组的烃源岩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为系统评价该地层烃源岩特征,对研究区钻井岩心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成熟度为高-过成熟,且干酪根类型以II型为主。由于所测岩样现今埋深均较浅,长期的风化、淋滤作用导致实验测定的残余有机质丰度偏低,需要进行有机质丰度恢复以重新评价。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二叠纪那益雄组烃源岩达到了好的烃源岩评价标准。此外,该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已经产生并排出了大量的烃,且目前处于干气大量产生的阶段,被深大断裂导通的深部烃源岩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气源。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预测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方法建立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评价风城组致密油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目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风城组烃源岩在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和0.85%时分别达到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风城组烃源岩现今累积生烃量为3.185×10~9 t,累积排烃量为1.531×10~9 t,残留烃量为1.654×10~9 t,其中云质岩致密油与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0.613×10~9 t和1.565×10~9 t。综合分析认为,风城组烃源岩类型好、生排烃量大,为晚期排烃,具有广阔的致密油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南西部地区各钻井的原油、地面油气苗、以及油砂样品进行分析化验,从其物理性质、轻烃特征、碳同位素以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进而通过原油及油砂、烃源岩在物理性质、轻烃特征、碳同位素以及生物标志物和成熟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第三系—白垩系原油更可能是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通过断裂或各种裂隙向上运移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