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启容 《遵义科技》2007,35(4):25-29
为了加快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促进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根据贵州省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引进品质优良,经济性状较好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通过试验评价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适口性,以期为我县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韶关市2001—2002年晚稻新品种(组合)试验材料进行多个主要性状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华优86综合性状最好,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大,表明该组合在粤北地区生态条件下,是最适宜本地推广栽培的晚稻新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九五”期间广东省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汕头市农科所试验点试验结果的整理,对参试品种(组合)在本试点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综合评价和利用意见,向选育种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试验结果,为各地农业生产部门及广大农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炜  王怀昕 《遵义科技》2007,35(4):15-18
为鉴定评价省内外各单位选育和推荐的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我省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及抗逆性,为水稻品种(组合)的审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本文对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水稻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变异性状的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水稻航天育种工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刘洪梅 《遵义科技》2006,34(2):9-10
近年来,遵义县范围内的水稻品种呈现新老交替的趋势,由于近几年自然气候恶劣,为了筛选出在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宜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005年在遵义县龙坑镇八里村前进组进行了6个品种的新品种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陈洪宇 《遵义科技》2007,35(4):32-33
近年来,遵义县范围内的水稻品种呈现新老交替的趋势,由于近几年自然气候恶劣,为了筛选出适宜遵义县新民镇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宜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005年在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官田坝组进行了优良水稻新组合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陈应昂 《遵义科技》2006,34(2):13-16
为优选习水县中低海拔新杂交水稻品种,2005年习水县开展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被浙江省科委列入“百万亩高产示范项目”的汕优10号、协优46号水稻杂交组合,继1989年全省推广31.6万亩的基础上,去年一下子推广到245万亩,占全省杂交晚稻总面积的26.5%。这显示出这个水稻杂交组合的强大优势,行家们认为,这个组合将是浙江省汕优6号的理想接班组合。浙江省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但是随着推广年限的延长,品种抗性下降,产量不稳,然而近几年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汕优10号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杂交水稻引种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贻 《遵义科技》2006,34(5):26-29
为了鉴定国审及相邻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在我市范围内的适应性、丰产性,为我市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引种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遵义市种子站的安排实施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国 《遵义科技》2006,34(3):28-30
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对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渴望进一步增强。遵义裕农种业作为我市集育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主要种子龙头企业之一,为加速种子的更新换代,组织了一批在生产上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全市范围内作对比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使杂交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此我站今年应遵义裕农种业的要求,按其试验方案完成本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DTOPSIS法评价四川省2002年水稻区试优质米新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DTOPSIS法( Dynamic Technique for O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fo Ioleal Solution) 对四川省2002年水稻区试优米D组的14个新组合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综合分析水稻新品种较合理。对水稻选育与推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宜香优725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谭福亮 《遵义科技》2010,38(4):25-27
近年来,遵义县范围内的水稻品种呈现新老交替的趋势,由于近几年自然气候恶劣,为了筛选出在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宜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009年在遵义县新民镇新民居玉丰组进行了6个品种的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汕头市2006年晚造开展的水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的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及统计分析,考评了参试品种的各方面性状,筛选出一些有前途的品种(组合),期望能为我市“十一五”的水稻品种更新和良种推广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波  陶梅 《大自然》2012,(6):6-7
水稻源于亚洲,现已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稻米成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1964年起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过"三系法"于197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近年来,科研人员又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已育成一批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大面积产量潜力达12~15吨/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陈洪宇 《遵义科技》2007,35(5):23-25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更新,各种育苗方式从两段育秧到早育稀植高产栽培法,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已有了一个飞跃,但是栽培优质稻的产量上只停留在550公斤左右的水平上。为了打破“优质水稻不高产,高产水稻不优质”的传统,探索优质水稻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态性,且只能扩增出1~5个片段的4个引物能有效地区分和鉴定红莲型(HL)2个杂交水稻组合(粤泰系列,从广系列)的杂种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18.
云县2000年示范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2100亩综合效益明显,笔者通过对该示范不同混栽组合与对照的产量比较和效益分析,充分肯定水稻生物多样性品种混栽这一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并初步总结出适宜云县低热坝区示范,推广的水稻混栽品种,以期为水稻生物多样性品种混栽推广成效率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列杂交法分析水稻杂种优势.用杂交水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按所有可能成对杂交,对配成的28个组合进行田间重复试验,评估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性状.结果表明.所考察6个农艺性状在各组合问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6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即表明所研究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从8个亲本6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i)分析可得出.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其gi值不同.同一性状gi值在不同亲本间亦有很大差别;从28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Sij)可得出,特殊配合力在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以及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多数组合中表现一致.但也有例外,是由于双亲杂交具有很强的非加性效应所致.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单株实粒数表现为最高杂种优势,其次是有效穗数,而千粒重优势最小。  相似文献   

20.
在39°17N,117°18E地区,完成了温室加速水稻世代进程栽培技术体系。利用温室自然温度1年完成2个世代,提高育种效率1倍;人工调温1年完成3个世代,提高育种效率2倍,结合温室加代3年内获得了稳定新品系。结果表明:温室加代一可以解决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生育期超亲大田不能成熟及回交、复交的困难;二可以解决花培育种绿苗越冬难题。研究认为:选育适合本地生态类型水稻品种宜采用温室加代与本地大田选择相结合;选育广适应性品种宜采用温室加代与穿梭育种相结合。温室加代与花培育种相结合是加速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提出了温室加代技术关键及杂交后代选择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