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由于“为政治服务”之类的偏颇主张,导致了长期独尊现实主义乃至“伪现实主义”盛行的局面,损伤了真正现实主义文学的声誉。文学创作的路应是多方位的,由于与社会生活及现实人生的密切关联,真正的现实主义,至今亦仍具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生时,寓言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呈现了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并在后期成为中国自先秦寓言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本文全面观照了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表述了它的作家,作品、年代爰寓言的基本性状,认为这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很有成就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作为一段历史即将逝去,而在这20世纪末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的确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在这世纪末的今天,我们有可能将20世纪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回顾、反思和总结。而且或许由于距离的拉开,我们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将更加准确和深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组织了这组“20世纪中国文学反思笔谈”,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和立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及其研究状况加以了反思,以期引起学术界、文艺界的进一步探讨,促进21世纪中国文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家是时代之子,何其芳一生的文学活动与特定时代有紧密联系.对于主流性文学,他划下了从远离到汇入的运行曲线.他为时代奉献了有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与诗歌,但其文学评论却明显具有双重性.总结其成败得失,对于建设新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作家们创造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形象。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类。它们是:安琪儿——提纯了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的象征;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苦难现实的体现者;红色接班人以及浪子和逆子。这些内涵各异的形象反映着作家们不同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核心概念。20世纪初,中国学者在中西会通中开始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与创新之路。20世纪3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弘扬了革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精神在多元化发展中重新定位,既注重传承传统美学精神,又注重与现代西方美学、艺术流派的会通,走上了健康理性的自我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纯文学"概念入手,追述了它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文学语境中内涵的演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文学批评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回到文学自身"这一提法的有效性以及文学是如何同生存境况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星爆发和中国干旱的关系。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新星爆发是中国发生严重干旱和大旱的一个重要根源。具体内容有三点。第一,新星爆发是20世纪中国全部10个最严重旱年的一个根源。第二,最亮视星等3等及更亮的新星爆发后,中国都要发生严重的干旱。这种严重的干旱绝大多数要连续两年,时间多数发生在新星爆发后的第2年和第3年。第三,最亮视星等3等及更亮的新星爆发后,黄河流域都要发生严重的干旱,时间是新星爆发后的第2年或第3年。新星爆发引起中国干旱的程度和最亮视星等有关,大体是新星越亮,引起中国干旱的程度也越重,但并非严格的正比关系。超新星也是引起中国干旱的根源。本文指出,古人畏惧异常天象、害怕它引起自然灾害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应被指责为迷信。本文的发现为预警我国今后的大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启蒙、救亡、娱乐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所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它们之间有相互联接的内在联系,具有相互渗透的特征.启蒙与救亡主题的主旨都指向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启蒙主题中的科学主义思想又会引发娱乐主题的创作,救亡主题与娱乐主题在一些作品中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纷纷嚷嚷的“人文精神”的讨论中,其实争沦的各方对于“人文精神”的确切内涵都往往是歧异和交叉的。不过在主张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的一派中有一种倾向却是明确的,即认为当前文学(当然还有其他人文学  相似文献   

11.
赵维东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3):81-82,9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暖昧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年代后觉醒张扬的超越期,渐渐走向成熟。这种变化是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妇女解放的步伐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觉醒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在女性意识的嬗变发展过程中,显示着女性意识由自觉走向自醒,由模糊困顿到明晰多样。从不同阶段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精英文学或者说知识分子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三四十年代,受时代及政治影响,提出了文学的大众化问题,求知识分子向工农兵大众学习,并对自身进行思想改造。一次发生在九十年代,在文学市场化商品化大潮中,大众文化以其消费性、娱乐性、可复制性等特征,对精英文学造成了巨大影响。以时代为背景,比较大众化和大众文化这两次对精英文学的“纠偏”或“补充”过程,分析精英文学受到的“外力”因素,并在审美现代性的基础上,探讨精英文学重建以及健康发展的问题,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0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学科的建立、比较文学的方式、国际化的视野与方法、文学文献的全面整理研究(含出土文献)等方面,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经学与文学的彻底分离悖离了中国文化的实际。学科的条块分割导致对国学的漠视和研究的壁垒。学术思路、视野的拓宽,环境的变化,文学研究失去对文学本身的理解。复杂的文化背景及种种干扰,使文学研究成为名利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世界建筑艺术ArchitectureArtinthe20thCentury¥//吴焕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北京100084)20世纪即将结束,在这个世纪,建筑思潮汹涌激荡,擅变迅速;建筑流派五花八门,多元并立;建筑艺术不断翻新,奇峰迭起。...  相似文献   

17.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人”,理论批评界给予的巨大关注是有目共睹的。所谓“人的文学”自“五四”呱呱堕地后,就在艰难中曲曲折折地成长着,同时也随着时世机运的变化,变奏着人之觉醒、抗争和解放的主旋律。理论批评界为此而亢奋地呐喊、呕心地论说,想方设法将“文学是人学”或“以人为中心的文学”勒石刻碑,置于文苑中央,像世纪宝鼎那样牢牢地屹立在国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文人心态的分化与裂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发生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与论证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多元分化的深层复杂原因,并以池莉、张承志、贾平凹等人为例对转型期文学空间的分裂状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