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关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否有了改变的问题,成为国际与论议论纷纷的题目之一。西方评论家有一种说法,似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有了根本改变,它已经放弃“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和战争政策,而在实行和平政策。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关——美国新闻处也说,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美国外交政策和做法究竟改变了没有?如果说有些地方改变了,那么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答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在迅速推进 ,人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同特征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将来是一个无意识形态差异、东方与西方、南半球与北半球完全同一的社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亦不会再存在了呢 ?事实证明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世界各国各地区所走的道路与发展模式都不一样 ,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只有一种模式的迹象。世界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与中国具体形势所决定了的。“趋同论”只不过是为资本主义的永恒而唱的滥调 ,我们不能为之迷惑而动摇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非典”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我们应该以全球化眼光来对待“非典”问题。中国应具有全球意识,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全球化时代,随时准备“应急”,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全球化时代,需要有一种综合安全观;全球化使国际合作与协调成为任何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与前提。“非典”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改变,已经开始显现,且更久远和更深刻的变化,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自1992年出现中国威胁论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或是中华民族复兴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今天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们从中国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而不是从外国的角度讨论问题。自有“中国威胁论”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减少“中国威胁论”,如何让周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别认为中国是威胁。阿富汗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一结束,美国就出台了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报告和国会中美关系评估委员会报告。这说明尽管我们一直想办法消除“中国威胁论”,但美国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念是不断加深而不是日益淡漠。那么,中国实力的增长如果可以缩小了中美实力差距,这对美国和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也就是说美国不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防范对象是否可能?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国际困难是什么?是经济的,是政治的,还是安全的?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如果美国超强实力地位20年不变,其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既定政策,那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这次宣传“中国威胁论”,东盟国家和欧洲国家都没有附和。这是不是说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客观影响变化了呢,还是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阎学通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知识界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即在全球化形成的话语霸权面前,如何分辨、借鉴西方文明的精华,拒绝“现代病”的糟粕,并在此过程中对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重新进行审视、反思和新的认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互依存”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仅仅数年之后,它又被一个更新的名词取代了,这就是9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全球化”。对许多人来说,“全球化”使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得便利了。互联网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恰恰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汇合,有的海外人士甚至将此称做“中国机会”。一位中国学者指出:“全球化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些年间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没有一件不与全球化相关。”与此同时,中国人对“全球化”的思考亦在深入。人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全球化”?“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这些都是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沉重问号。这些问号将会伴随今后好几代中国人。因为在我看来,“全球化”与其说是一个概念,更不如说是一种实践,而人的实践是没有止境的。我以为,无论是对待“全球化”还是实践“全球化”,要紧的是要多一点文化自觉。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归结起来就是,对现代中国人来说,要想明白“全球化”这个大历史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即它的来路,它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应当尽量看清楚它已显现出来的一些特征,看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国家兴衰乃至人类生存所形成的冲击和挑战。“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对时代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文化自觉”是一个观察角度,一种处世心态,一种精神境界,最终应当是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妇女的解放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妇女们有幸被誉为“顶起了半边天”。于是“半边天”也就成了妇女们的代称和美喻。如今,“半边天们”是否占据着半边“天”呢?她们的“天”有多大?即,妇女的地位作用如何?很值得研究。旧社会,中国的妇女同时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权”的压迫,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7.
烧开水时,妈妈根本不需要揭开壶盖就可以知道水是否烧开了。我问妈妈其中的秘诀,她说这是因为“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听水的响声就可以判断水是否烧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钟,最早是18世纪由英、法传教士带到中国来的,其中有一个叫勒于伯的法国传教士就这样疑问过:“中国人没有钟,他们是怎样掌握时间的呢?”一天,勒于伯在乡间碰见一个放牛娃,勒于伯就问他:“现在到了12点钟没有?”放牛娃看看天,满天乌云,根本没有太阳。勒于伯心中窃喜,这下可难倒你啦!然而放牛娃愣了一下之后,却转身跑  相似文献   

9.
2020年12月12日是有关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这一年,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相继公布了“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晕无疑问,全球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企业发展业态。碳中和的缘起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社会持续生存的主要威胁,减少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规则的秩序(ruled-based order)是欧美以及若干周边国家"说道"中国时喜欢使用的一个辞藻,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力推这一概念的美国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表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有秩序"状态。也就是说,与国内社会相比,国际社会不存在统一的政府,但大多数情况下仍处于有序状态。但是,支撑国际秩序的基础是变动的。大致上,从《威  相似文献   

12.
6月14日~16日,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亚洲与中国”。朱镕基总理到会演讲,戴相龙行长及石广生部长、国际舞台上的一些知名人士、重要国际机构的主要官员、中外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外著名企业家等,做了精彩发言。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马尔科姆·弗雷泽的演讲一开始就很耐人回味:“全球化对政府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不同政治体系下的政府对全球化规则的接受程度有着巨大差别。中国和亚洲从全球化的机遇中获取了巨大利益,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一开场白引起了本刊记者的浓厚兴趣。在弗雷泽先生下榻的饭店,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近70%来自外贸的贡献,因此与外销有关的企业必须问问自己,若人民币升值5%,是否仍可安然生存?若升值10%呢、15%呢、25%呢、甚至更高呢?与外贸无直接关系的企业也要问问自己,如果经济开始衰退,业绩下降5%,是否仍可安然生存?若下降10%呢、15%呢、25%呢、甚至更高呢?救生门的宽窄是会改变的,政府所争取的是时间不是空间,人民币仍是要涨的,经济仍会受到波及,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为企业敞开的“救生门”将越来越窄!因此企业要“居安思危”,必须了解这个“安”是政府努力争取来的,这个“危”是进入国际社会所必须付出…  相似文献   

14.
“东突”问题国际化是“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妄图达到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一罪恶目的所采取的手法之一。冷战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再次兴起与泛滥,国外反华势力对“东突”势力的利用,“东突”势力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寻求“国际支持”,以及跨国民族问题的客观存在,都增加了“东突”问题国际化趋向的风险。这实际上是全球化过程对国家主权制度挑战的表现之一。因此,要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公民意识,并深入贯彻“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方针,全面深化国际合作,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形成新的思路和办法,坚决捍卫国家核心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它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简称“三育两有”)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不仅指明了我国社  相似文献   

16.
9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关于“东突伊斯兰运动”组织的声明,并将冻结该组织的资产。9月11日,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名单。9月13日,中国外长唐家璇在联合国总部指出,国际社会应团结合作,坚决打击一切证据确凿的恐怖势力,包括接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训练、武装和资助的“东突”恐怖组织等。“东突伊斯兰运动”是个什么样的恐怖组织?它有着怎样的黑背景呢?  相似文献   

17.
与“冠生园”的纠纷类似,百年字号“菜根香”也同样遇到了商标侵权的问题。 究竟遍布全国的“菜根香”们,是否属于商标侵权?谁才是“菜根香”真正的东家?在这一切尚无定论的时候,处于纠纷漩涡中心的老板们,请接受这次洗脑良机。树立企业商标注册意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根植于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中的乐观精神,其本质是世界可以抛弃逻辑和理智,并按照美国的主观意愿被任意塑造。然而这种乐观并无力缓解美国对自身国际地位下降的担忧。自二战结束后,处于全盛的美国无时不在探讨其是否处于衰落的危险之中。1987年,在美国即将迎来冷战获胜缔造的“单极时刻”之前,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凭借《大国的兴衰》一书,再度将“美国将会走向相对衰落”这一石块投入国际政治的湖泊中,随即引发的“涟漪”持续了30多年。  相似文献   

19.
百年回顾——变动的世界与变动的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动之际往往也是中国内部出现深刻变化之时:国际体系变动初期看似对中国不利,但结果常常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不断进行的内部革命不但改变着自己,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后,世人企盼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并没有出现,世纪之交的1999年更成为多事之秋。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前景如何?当前的讨论大多围绕外交政策层面展开。而我想从大历史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国际青年年”和“国际森林年”。有人不禁要问,诸如这样的“国际年”始于何时,是由谁作出决定,又是根据什么原则作出决定的呢? “国际年”是由联合国提议并作出相应决议而确定的。每次关于“国际年”的提议都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