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矿坝漫顶溃坝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汛期尾矿坝溃坝的一些典型事例,概括出了导致尾矿坝漫顶溃坝的基本事件.应用事故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及结构重要度,对尾矿坝漫顶溃坝事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尾矿坝漫顶溃坝的最小割集合有54个,说明尾矿坝漫顶溃坝容易发生;防止尾矿坝漫顶溃坝的最小径集合有4个;通过计算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表明,存在坝体隐患、坝体设计不当、坝体施工差、未作日常维护、地质条件差等都是控制尾矿坝漫顶溃坝事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尾矿坝溃坝生命损失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尾矿坝溃坝概率计算、溃坝砂流下游演进模拟、溃坝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估算、溃坝生命损失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制定及降低风险的最优安全投入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尾矿坝溃坝生命损失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尾矿坝坡失稳破坏的功能函数及我国尾矿坝溃坝个人生命损失可接受风险标准.以某一尾矿坝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对挽救生命损失的最佳安全投入进行计算,得到最优安全投入为390万人民币,并对比美国和我国现行的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建议我国相关部门提高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3.
尾矿设施是矿山生产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矿山三大控制工程之一。尾矿运行状况的好坏不仅仅涉及到矿山生产的经营管理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影响到库区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与库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尾矿坝溃坝事故是尾矿库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尾矿库溃坝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尾矿库坝体失稳。  相似文献   

4.
ANSYS软件在尾矿坝浸润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尾矿坝的安全现状,特别是由于水的原因引起坝体产生渗流而导致的失稳溃坝.为了得到尾矿坝的浸润线位置以及安全控制范围,运用大型软件Ansys分析了尾矿坝不同标高时的浸润线位置及变化情况,采用水上和水下不同的物理力学参数来分别计算.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溢出点均在初期坝坝顶,此处容易发生管涌导致垮塌事故,须采取相应排渗措施,来降低坝体浸润线,从而保证坝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为尾矿坝以后的设计和安全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尾矿坝的渗漏、垮塌、滑坡、溃坝等突发事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遥感技术已成为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中必要的手段之一。在尾矿库泄露事故发生初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提供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物判别的信息。本文提出运用多源遥感技术提取尾矿库重金属泄露区信息,使不同遥感数据源发挥各自优势;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尾矿库重金属泄露泥石流区域进行定量分析;以无人机环境应急遥感为例,分析应急遥感的数据分析过程,为环境应急处置技术选择及物资调运等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地震作用下者拉母箐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矿库堆积坝是矿山生产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坝体稳定性不足引起的溃坝事件是尾矿库的一种严重病患。采用不排水有效应力法对者拉母箐尾矿坝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计算了尾矿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析得出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者拉母箐尾矿坝在8度地震作用下是稳定的。这种分析方法也为尾矿坝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3个一级评价指标、13个二级评价指标为模糊参数,利用模糊理论,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尾矿坝稳定性。以我国某铀尾矿库中的3个坝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时期的坝体稳定性,将利用瑞典圆弧形法得出的传统坝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最小安全系数)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较为准确可靠,其评价结果对预防溃坝事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如何管理陈旧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建坝第一大国,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是我国大坝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我国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每年汛期小型水库出险、溃坝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建坝第一大国,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是我国大坝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我国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每年汛期小型水库出险、溃坝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尾矿库溃坝事故,选用国内外历史尾矿库溃坝事故数据,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关系函数,对影响尾矿库溃坝后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尾矿库溃坝事故的风险因素为尾矿库的坝高和容积.在尾矿库的建设、运行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尾矿库的坝高和容积的限制,减少尾矿库潜在溃坝风险.  相似文献   

11.
荆昱  房全力 《科技信息》2011,(31):201-201,223
尾矿坝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统计资料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尾矿坝事故都与水有关,所以研究水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水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即水对尾矿坝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尾矿坝渗流场的影响和对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尾矿堆积子坝在不同降雨量作用下的溃坝反应,以湖南某尾矿堆积子坝中尾砂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制的尾矿子坝溃决破坏试验装置,探究尾矿在下游运移的长度和淹没高度与降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降雨工况下,尾砂下游运移长度和淹没高度呈现不同状态.在距离原子坝较远处,随降雨量的增加,溃坝运移距离和淹没高度都相应增加.2)试验中降雨强度取0、20、40、60和80 mm/h,近坝体部位降雨强度为60 mm/h时对子坝危害最严重,较远处降雨强度为80 mm/h时对下游危害严重.3)近坝体处,降雨强度为0和20 mm/h时淹没高度较接近,降雨强度为40 mm/h和80 mm/h较接近;稍远处降雨强度60 mm/h和80 mm/h较接近.研究成果为急降雨导致尾矿子坝呈现不同的破坏状态,进而溃坝这一灾害的演进提供参考,对加强子坝防护,增加坝体整体安全等级措施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危害极为严重的尾矿库溃坝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与尾矿库溃坝事故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尾矿库溃坝事故二维模拟方法。本方法可以模拟任意条件下的尾矿库溃坝事故,确定事故可能的影响范围,并将结果在地图上显示出来,使安全管理部门迅速做出决策,展开应急救援。为了证明方法的有效可行性,笔者以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为例,对溃坝事故可能影响范围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尾矿库溃坝灾害会造成尾矿大量泄漏,溃坝砂流会淹没农田、污染环境、危害生命财产安全。为研究溃坝砂流演进运动及规律,基于尾矿库溃坝砂流的流变特性,构建了尾矿坝溃坝砂流在下游演进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4 次抛物线概化尾矿库溃坝下泄砂流流量过程线,该方法确定了泄砂总量、溃坝口平均宽度、坝址最大砂流量、坝址流量过程线等溃坝的重要参数;以某失事尾矿库为例,利用该数学模型,从平面堆积范围、堆积纵剖面、堆积横剖面3 个方面揭示了溃坝砂流在下游演进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中型水电站大坝至今没有发生溃坝失事,但曾多次发生洪水漫过坝顶、泄洪时水淹厂房等重大工程事故。对大坝事故的反馈分析表明,大多数事故与设计阶段的失误、施工阶段遗留下的隐患、运行管理中的差错等因素有关。为确保水电站大坝的安全,必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对策以确保大坝的可靠性,以此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尾矿库实例,根据尾矿库几何特征建立了尾矿库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实现了尾矿库基于流固耦合—强度折减的三维稳定性分析,分析了尾矿坝滑移面的形成过程,得出尾矿坝内三维滑移面空间分布:该滑移面在尾矿坝坝面上表现为一个封闭的塑性带,塑性带分布范围与尾矿库地形相关;该滑移面在尾矿坝的纵剖面上表现为近似圆弧的曲线,且其埋深与库区地形相关,对尾矿库三维破坏区合理分析有利于确定尾矿库可能溃坝范围,为尾矿库风险分析提供依据.最后对三维强度折减法和二维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坝临界滑移面位置和安全系数与三维地形相关,建议采用二维分析时计算剖面选取应考虑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堰塞坝溃坝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地质灾害事件,堰塞坝溃坝研究的目的是减少堰塞坝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交通道路和生态环境的威胁。目前对堰塞坝溃坝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溃坝模式、溃坝模型、溃坝过程、溃坝机理和溃坝洪水等5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中外有关堰塞坝溃坝问题的发展历程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堰塞坝溃坝模式、溃坝模型、溃坝过程、溃坝机理和溃坝洪水5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提出了堰塞坝溃坝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将目前的溃坝模型分类,每一类别的模型要确定它所适用的堰塞坝类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以得到更加精确、可靠的溃坝模型;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得到堰塞坝外部几何形态和内部物质组成结构的方法,为溃坝模型提供合理的参数;开展大尺度或原型堰塞坝溃决试验;构建一种可以精确预测堰塞坝溃坝问题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稳定管理,提高溃坝预测预警水平,以坝体位移为研究对象,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递归消除与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的尾矿坝坝体位移预测模型,并与XGBoost、LSTM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SVR等预测模型对比,以验证其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低于XGBoost模型3.93%,并考虑了外部因素对坝体形变的影响.该结果对于矿山施工决策、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减少溃坝事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春立  李亮  徐亮  赵民  王超  蔡凤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908-11917
地震荷载下的坝体稳定性及溃坝风险始终是岩土工程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引入弱化系数考虑地震对尾矿坝筑坝材料的弱化效应,采用极限平衡拟静力法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进行尾矿坝地震可靠度分析及风险评价。利用极限平衡拟静力法与蒙特卡罗方法寻求可能的失效样本,进而采用自主研发的SPH程序模拟失效样本下尾矿坝失稳过程以及最终堆积状态,引入临界位移值确定滑动面积以评估尾矿坝的失效后果。应用本文方法对云南某一加高扩容尾矿坝的稳定性及风险进行了评价,算例分析表明:随尾矿坝扩容高度的上升,旧坝的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而新坝的稳定性持续降低,扩容高度完成后,尾矿坝最小安全系数与规范要求值接近,需要重点关注其稳定性。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当尾矿坝筑坝材料变异系数为0.1时,其相应的失效概率为1%,该失效概率值的变异系数约为0.3。不考虑地震作用对筑坝材料的弱化效应,扩容尾矿坝的失稳风险为309.17m2,考虑弱化效应后,随弱化系数减小,扩容尾矿坝的失稳风险增大。随着弱化系数的减小,临界位移值对失稳风险的影响逐渐减弱,弱化系数大于0.5时,临界位移值对扩容尾矿坝的失稳风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渗透破坏是引起尾矿坝事故的重要原因。渗透破坏模式不同,影响也不尽相同。有必要对其判别方法进行研究,进而有效预判可能发生的尾矿坝渗透破坏形式,从而更为有效的保护尾矿坝下游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通过开展铁尾矿的渗透破坏试验,电镜扫描观测,显微镜观测,对细颗粒含量与结构影响下的铁尾矿渗透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应用现行的一些渗透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对铁尾矿渗透破坏模式进行判别时,其准确性降低。2)以达西定律为基础,提出采用渗透系数对平均孔隙直径进行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计算均匀尾矿的平均孔隙直径,沉积尾矿粗、细粒层的平均孔隙直径。为后续尾矿渗透破坏模式的判别提供有力依据。3)提出了适用于铁尾矿的渗透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对不同粒级与结构铁尾矿的渗透破坏模式判别准确性较高。开展砂槽试验,在较大尺度范围上对提出的铁尾矿渗透破坏模式判别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较为准确。研究成果对维持尾矿坝安全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