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竭力阻止各国对华的武器销售:上升到“以美关系”损害的高度向以色列施压,最终使其屈服,取消了向中国销售先进武器装备的计划;软硬兼施,使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计划泡汤,迫使乌克兰停止了一些对华军售合同。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冷战思维在美国仍有很大市场,不少人仍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相似文献   

3.
借助“民主同盟”美国和日本防范中国,是澳对华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过,澳对华战略更大的部分还是对中国崛起的“借重”。“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在亚洲国家的关注之下,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正式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宣言》。这是日本自1996年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后,第二次与其他国家签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将经济遏制战略的首要目标指向前苏联,同时积极调整对中国的贸易管制政策,逐步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前苏联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挑战,是美国对华实行技术转让政策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对美国亚洲安全的威胁,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对美倾斜外交,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罗曦 《世界知识》2020,(12):26-28
早在2018年初宣布退出《中导条约》意向以来,美国一直利用各种场合强拉中国进入多边军控谈判,军控谈判成为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组合拳"中的一个。对新时期中国的核力量发展和军控外交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美国缘何急推"下一代军控"4月6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福特在国务院网站上发表《美国“下一代军控”的优先任务》报告,正式提出“下一代军控”(Next-Generation Arms Control)概念,表示美当前军控与防扩散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启动以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为基本框架的“下一代军控议程”。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医学会杂志》为主要资料,观察抗战期间美国主流医学界视野中的中国。抗战期间,美国医学界对华关注增加,他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日本侵华行为、美国对华的医药帮助、中国的医学和医疗情况以及中国的疾病问题。其中,在美国参加“二战”后,美国医药助华活动的影响持续增长,促进了中美医学交流,加速了某些先进科技传播到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给美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打击,使美国的对华贸易额急剧下降。但是,这种打击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致命的。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美国更为担心的是中国的门户会因此对美关闭,因为中国市场是美国最大商业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有所改善。2002年中国全年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创记录的427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中美贸易额达464.2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1~4月美中贸易额为512.4亿美元,其中美对华进口426.8亿美元,对华出口85.6亿美元,贸易逆差达3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面对这一差距,美国内不少人将之归结为“中国未能履行双边贸易协定及美方敦促不力”,只有通过加大对华反倾销力度,阻止中国产品更多进入美国市场,才可有效平…  相似文献   

9.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10.
正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4月14日和15日首访中国,并带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商务代表团。虽然南海问题并不在此访的日程表上,但鉴于近期美国和澳大利亚正在商讨在澳北基地轮换部署美军B-1B战略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一事,中澳关系的走向还是引发了外媒普遍揣测。澳大利亚一直在对华和对美关系中寻找平衡,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而它与美国则有着军事同盟关系。从澳大利亚当前的政策走向来看,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美澳同盟将进一步强化,这将对其对华  相似文献   

11.
踏上海权之路伊始,美国极力避免挑战海军强国,通过与法国的私掠战、第二次英美战争以及南北内战锻炼了自己的海军队伍。19世纪末,利用英国受困于欧洲的有利国际形势,美国通过在大西洋采取守势,向太平洋扩张,实现了海权的振兴。美国的海权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在适宜的国际环境下,应“天时”而动,才能突破海权强国的围剿,实现海权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9·11"后美国鉴于中亚的战略地位以及全球战略,全方位调整了中亚政策,分析其中亚政策调整的目标及实施手段,可以看出它给中亚各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给中亚地区以及周边大国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著书的理念,历来被认为以"真与实"为基点,附以"发愤著书"之精神,可谓妙绝人寰。曹丕著书的态度,极具"发奋著书"之特点,亦即不朽之论。两者相较,值得探析。二人著书的原因、目的及其对著书观的提倡是各有千秋的。总体来看,司马迁之著书更偏重于抒"愤"及批判现实,而曹丕则更提倡发奋和强调自我之情。  相似文献   

14.
"5S"技术与地理科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晋宁 《实验室科学》2006,13(4):100-101
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五大现代技术简称5S的内容及特点,5S技术的相互结合给地理科学及地理教学带来技术革命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GIS,RS和GPS作为现代空间处理技术的三大支撑技术,各具特色.通过介绍"3S",阐述了"3S"集成研究的理论、技术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角度出发,在语气和情态两个子系统的框架内,分析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初期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讲“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揭示了说服性政治演讲这一独特语篇类型的人际意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市交通的整体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北京市交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3S”技术的优越性,论述了“3S”技术在交通运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纵横》2002,(4):14-15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科学数据的利用上都是采用有偿享用,而据《科学时报》报道,在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美国,在信息时代最核心的科学数据利用问题上,最终却选择了一条与市场运作方式相“背离”的“完全、开放、无偿”共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基于“4S”四共原则对艺术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思维与表达”展开了线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详细介绍了“4S”四共原则的教改思路,从平台、资源、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包围式地推进在线教学模式的实施。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组织在线教学活动。结合“抗疫”主题开展项目式教学,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最终对课程的实施情况展开评价反思与总结,熟悉在线教学模式完整流程,为探索信息化在线教学地顺利实施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