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1):72-73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天书”之谜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i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呢?据考证,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么,那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据史书记载,契丹人建立辽国后确实曾经创造契…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最早为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令内蒙古呼和浩特)。但由于“走西口”的人群极为庞大而繁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有所不同,泛指秦野各地至内蒙的各个通道隘口。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古迹     
《科学大观园》2006,(5):52-5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1日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高句丽”(“句”读作“勾”),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武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  相似文献   

4.
"镔铁"新考     
“镔铁”作为一种高质量的钢铁制品在中西技术文化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镔铁”最早文献记载于隋代的《不空弱索咒经》,见于史书最早为初唐的《周书》、《隋书》。唐代惠琳《一切经音义》有“镔铁”最早的词义解释。“镔”字除了外来语直接音译以外,也可解释为来自局宾的铁。“镔铁”频繁出现在各种古代文献中,其中作为物产出现最多。史料记载的“辽以镔铁为号”应是金人杜撰;元代“镔铁局”只是借用“镔铁”这个名称,仅仅是对来自中亚、西亚的色人铁匠们进行管理的一个机构;哈密“噢铁石”的记载,经考证可能是陨石或者坩埚钢;太原府的镔铁坑(祠)应为一个7台铁遗址;镔铁制作的物品范围很广,不仅有兵器工具类,也有利用其精美外观特性制作的各种物品。南宋《云烟过眼录》中“金水总管造”镔铁小刀,是最早有关带花纹镔铁刀的记载。中国古代大量诗歌中,以镔铁为喻的篇章多谈及其锋利、表面花纹等特征。大马士革钢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表面花纹钢的代名词,以自然花纹为特征,更像是由中亚的布拉特钢加工得来,而由南亚乌兹钢加工得到的大马士革钢却很少见。“镔铁”不是“大马士革钢”的同义词,更接近于坩埚钢系列。无论从文物考古还是文献资料来看,中国中原地区一直缺乏镔铁生产的可靠证据。新疆冶金考古的新进展,应该能够为探讨镔铁的起源与传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1872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  相似文献   

6.
杨捷 《科学大观园》2009,(18):36-37
在北京历史上,最早对胡同进行介绍的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爵编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衔衙集》记述了明北京五城33坊的名称、位置和各坊的街巷胡同。在书自序里张爵特别叙述了自己编写的过程,“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衙衙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葺成编”。由此印证这样一个事实:张爵虽收集北京的胡同,  相似文献   

7.
“靖康之变”(1126~1127年),是北方女真人继陷辽之后,南下攻击北宋京师,并导致北宋全面崩溃的历史大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女真人掳走了徽、钦二帝及宗室、侍从。宋王朝建国以来收藏的全部典籍、王宫中使用的卤簿、礼器、铜人及测验之器也为之一空。它给予北宋的政治和科学文化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一事件对其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日本国京都大学中国科技史家薮内清教授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粗略的讨论。他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三点:1)、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典籍多次提到“夏造冰”,并记录了操作方法。古人是否真的实现过“夏造冰”,或者说,如何才能“夏造冰”,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技史问题。分析《淮南万毕术》所载制冰方法和过程,提出低压下水快速蒸发吸热制冷是“夏造冰”的制冰原理;结冰的部位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瓮底,而是在瓮口的缣上;指出要实现“夏造冰”,需满足三个条件:相对湿度低(低于26%)、瓮的容积大(100升左右)、空气的温度适当(20℃左右)。定性模拟试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剑河之桥     
晓华 《科学大观园》2010,(14):12-12
剑桥这座12万人的小城,每年都会迎来超过300万人次的游人。特别是到了夏季,剑河周边一定会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一边欣赏着剑河两岸风光,一边感受着“在垂柳间,赛艇船桨那精准的韵律”。这剑桥市,便是因剑河上最早的一座桥梁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0,(17):17-17
有“香港脚”的朋友很苦恼。他们的脚由于汗多出现瘙痒、脱皮,并且发出臭味,因此常出现到亲朋好友家探访都不敢脱鞋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8):59-59
2003~200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磁场处理瓜菜种子的分子育种研究”(项目号:022057)于2006年通过了专家鉴定。该项研究的关键技术是用强电磁场对种子进行辐射,实现“电子剪刀”的作用,使基因断裂、重组和突变。在强电磁辐射瓜菜种子的前期研究中已获得了黄瓜等果蔬的突变体,尤其是连续3年发现第三节以下开花结果的黄瓜突变株(一般是第五节开花结果),而且果形比原种长大,产量分别比对照组增产15%~20%。  相似文献   

12.
“避雷针”一词最早见于日本。1872年,在日本的一本德日词典中,该词用来对译德语的Blitzableiter(避雷针),此后逐渐流行。20世纪初,“避雷针”进入中国,如在《世界通史》(1903)和《日本法规解字》(1907)中,均能找到例证。不过有人认为,“避雷针”这个名称不是很适合,于是出现了“接闪杆”。理由是这个名称比较科学,符合这种装置的原理。但实际情况是,用“接闪杆”的人少,用“避雷针”的人多。  相似文献   

13.
炎龙 《科学大观园》2012,(14):19-20
美丽的街道美丽的人 海参崴,俄国称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意为“征服东方”,城如其名,是俄罗斯的滨海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占地面积560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在战争年代的它对远东地区虎视眈眈。而如今天下太平,海参崴也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疗养圣地,一年四季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相似文献   

14.
40多年前,一位来自麻省理工的数学系学生爱德华·索普能在赌场里准确预测出转盘上红球停留的位置。通过这番本领,他在赛马、篮球以及股市上赚了大钱,成了百万富翁。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对数学概率的精确掌握和运用,而并非简单的运气。当爱德华站在赌桌前,他一点儿也不会紧张——因为他随身携带着当时最早的“便携式”电脑,一台可以预测转轮走向的神奇机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猩猩”(orangutan)、“大猩猩”(gorilla)和“黑猩猩”(chimpanzee)这三个词来自日语,它们很容易发生混淆,例如将“大猩猩”理解成大的猩猩,“黑猩猩”理解成黑的猩猩。其实,这是三种不同的动物。现在日语已将这三种动物英语名称的音译作为学名,三个名称各自独立,不再干扰,但汉语还在使用原来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4,(11):23-23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的是当河岸边的芦苇变成老青色,露水也因气温降低而转化为霜花了。这是一首秦地(今陕西一带)的民歌,写的是陕西秋季的物候与天气现象。“白露为霜”后来被许多诗人作为秋季的特征写入诗篇。如曹操的儿子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的这首诗被认为是现存文人作品中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曹氏父子长期活动在河南、河北,诗中指的当是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气候与物候。霜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冰晶。霜的形成与露相似。由于霜是…  相似文献   

17.
最早独立于宗教来探索世界和自身的是古希腊人。他们把这种探索称做“philosophy”(哲学),它由希腊词philos(意为“爱好……的人”)和sophia(意为“智慧”、“知识”)构成。他们在探索,正是因为他们酷爱智慧和知识。自古至今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向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这属于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范畴。“moral”(道德)一词,源出于拉丁词mores,意为“方式”。因此,道德哲学研究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探索也引伸到了其他一切方面,它可以涉及自然界中大至宇宙小到草芥的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18.
本设计的创意来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算经《周髀》所保留之日高图和勾股圆方图:“圆出 于方,方出于矩”,“度高者重表”,“虽天圆穹之象犹曰可度,又况泰山之高与江海之广 哉?”(后两句出刘徽《九章算术序》)。一条地平假设,两根量杆就导出测量太阳高度的方 法,充分代表了公元纪年前后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水平。此图如果着色,以橙红涂圆形代表太阳,以绿色涂方形象征科学史事业的繁荣,三个蓝色的 英文字母分别代表“历史”、“科学”与“技术”。红、绿、蓝三原色又象征事物的本原。 对三原色的认识源于西方近代光学,而三原色同人类生…  相似文献   

19.
深切怀念竺可祯同志·””·“·”·”·“一卢嘉锡(2‘l)科学家论坛“形成拳头,左右开弓”— 谈中国科学院发展的战略思想“一卢嘉锡(1 .1)加速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振兴信息 处理产业·…””·”··”“·“··”“··”一曾茂朝(l .2)通往本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关于W+、 W一和z0粒子的发现与感想···”一张文裕(2 .6)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和意义·“”·“一张宪宏(2·1)关于数理统计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赵林城(3 .5)跨越传统阶段,直接采用肮天技术…王希季(4 .D要首先从认识上转变 —谈理工科教育改革问题“·“一余宗森(4。3…  相似文献   

20.
读到本刊1991年第4期阎康年同志《关于牛顿的引力和颜色理论及质量概念的说明》(以下简称“阎文”),对我在本刊1991年第1期上发表的《关于牛顿的色散研究和质量定义》(以下简称“前文”)中对他的《牛顿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以下简称“阎书”)的批评提出反驳,认为前文“不少地方存在明显误解和错误……,更改引文,曲解原意却恣意引伸,然后强加于作者……无讨论余地”等等。今作简短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