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正>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在其网站公布,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当天,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2298,而前一日报6.1162;也就是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幅度达1.86%,当日人民币较前一日贬值1136点,为历史最大单日降幅。8月11日之后,人民币又多天连续贬值,一时在国内外市场上激起千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多数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现实背景,考虑到交易成本在内的一价定律,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影响出发,以大宗农产品中的大豆、小麦和白糖为例,根据大宗农产品的国内期货价格的日频数据和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运用多元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正相关关系,美元的贬值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大宗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3.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12,(9):10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0.5%扩至1%中国央行4月14日上午发布公告,决定将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原先的0.5%扩大至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加大了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强了汇率弹性。由于当前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升值速度加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2008年3月14日中间价为人民币7.0882元,2008年以来第22次创新高,汇改以来累积升值幅度达12.61%。  相似文献   

5.
采用整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通过对各阶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分析,揭示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不同尺度上的信息.分别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和混合模型(EEMD-SVR)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预测,得出EEMD-SVR混合模型的预测具有较高精度,其预测结果对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走势及其成因,阐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论述了人民币今后的走势及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而2005年7月汇改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节奏加快,我国输美纺织品价格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趋于敏感,人民币升值显著提高了我国输美纺织品当地市场价格。进而本文指出,加快纺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纺织品内在价值将是我国纺织出口企业消化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近期美元汇率变动情况及趋势,以及对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了美元汇率变动对我国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指出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对我国企业避免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何帆 《世界知识》2008,(10):12-1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之后,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再度升温。和几年前的讨论不同的是,如今学者和官员们对于升值的必要性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分歧在于什么是合适的升值方式。由于我们在犹豫不决中已错过了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期,因此汇率调整比几年前更为棘手。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走势及其成因,阐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论述了人民币今后的走势及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1997-2012年度数据,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境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边际弹性为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会导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增加3.7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会促使出境旅游人数增长2.27%.但在短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境旅游短期影响要小于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贸易账户平衡角度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采用《世界表6.3》所提供的2001—2007年世界各国(地区)汇率和购买力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均衡汇率长期走势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析结果表明,升值将是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趋势,未来10a内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平均每年将升值2.04%。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风险测度方法;以2015-08-11—2019-09-1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EGARCH模型和TGARCH模型刻画了外汇收益率序列存在的不对称性、波动集聚性以及尖峰厚尾性特征,并在GARCH族Va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QR-GARCH族VaR模型,最后选择Kupiec失败率检验和动态分位数检验等后测检验方法,比较了两类模型的风险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相对于GARCH族VaR模型,QR-GARCH族VaR模型不仅仅对随机扰动项的假设分布不敏感,并且表现出显著优异的风险预测能力,其中基于t分布的QR-EGARCH VaR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优,故QR-GARCH族VaR模型在人民币兑美元风险测度问题上更具适用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货币兑其他货币的贬值(或升值)率计算方法较为重要,也是外汇市场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方法主要使用简单收益率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计算简单;但缺陷是:简单收益率方法所计算出的贬值(或升值)率是实际值的有偏估计,统计上讲就不能作为实际值的有效估计值. 而如果把外汇当成资产,就应该用资产收益率的连续复利计算方法来算一种货币兑其他货币的贬值(或升值)率. 本文给出了如何用连续复利收益率方法来计算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贬值(或升值)率公式. 并建议今后我国外汇市场给出连续复利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15.
欧、美经济走势逆转,市场改变对欧洲及美国利率的预期,欧元汇率近期难以大幅反弹。在充满动荡和不安的1998年之后。1999年1月1日欧元带着人们对汇率市场稳定的希望面世。在最初两天,欧元以金融市场明星的光辉耀人耳目,1月1日欧元兑美元的实质成交价为1.1685美元。1月4日欧元兑美元汇率猛升到1.1835美元,最高价达1.1953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囊》2003,(4):40-41
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取决于升值与贬值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量角逐,但不管怎样,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直接影响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三区制的Markov转移模型引入自回归模型,研究了1991-01~2008-0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波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后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存在显著的三区制特征:"过度贬值"区制、"适度贬值"区制和"升值"区制.同时,得到以下结论: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区制转移的动态过程,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适度贬值"或"升值"区制;②1991年以来的2次汇率改革都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元的贬值,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财政次长泰勒均发表过要求人民币放弃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言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有文章根据所谓的麦当劳巨无霸指数(BigMac),声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了56%。《华尔街时报》的评论是,即使人民币汇率问题目前还未列为布什的王牌政治幕僚卡尔·罗弗(KarlRove)的首要工作,但不久以后也会的。如果出现美国政府出面与中国政府谈判,要求人民币升值,那后果将十分严重:●由于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所以美国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可以…  相似文献   

19.
对2015年8月11日汇改之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分析,建立ARIMA(14,1,0)模型,残差检验证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利用模型ARIMA(14,1,0)对2016年3月10日至2016年3月23日的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基本接近实际值,相对误差控制在0.5%以内,并且前5天的平均误差为0.2%。预测结果再次表明,ARIMA(14,1,0)模型完全适用于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建模,特别是对短期范围内汇率的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徐奇渊 《世界知识》2010,(12):13-13
<正>从2009年末的高点开始,欧元兑美元汇率一路低探。到今年6月初,其累计贬值幅度已经超过20%。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曾经对欧元的诅咒,又再次被人频频提及。欧元的前途也似乎显得扑朔迷离。欧元受伤了。那么,是谁伤害了欧元?最近几个月,欧元区国家的一些负面消息接踵而至,这些消息大都直接来自"欧猪五国":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