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9世纪,首条铁路诞生于英国;21世纪,世界铁路的未来已在中国。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对外输出的靓丽名片。靓丽的背后,离不开"铁路人"的执守和奉献。近四十年如一日在铁路技术管理和技术研究岗位上勤奋工作,曾获得中国铁路科技工作者最高荣誉"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上海局专项)"以及中国铁路职工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的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龚佩毅在退休之后,开启了一条鲜有的养老之路——创业,于是上海欣铁机电科技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12,(11):11
在历经5年建设后,哈尔滨至大连高铁10月8日起在921千米长的全线上试运行,预计今年年底将正式开通。正式通车后,哈大高铁将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长距离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全程仅需约4小时。哈大高铁是"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南至辽宁滨海城市大连,纵贯东北三省,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是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复杂巨系统。中国铁路通过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之路, 成为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本文回顾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高铁在技术、安全、性价比三方面的特点。中国高铁的技术先进主要体现在运营速度高、建设环境复杂、运营场景多样, 并能与世界先进铁路技术相兼容等方面;安全可靠主要体现在建立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强化工程质量源头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准入管理、严格运营过程管理、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等方面;性价比高主要体现在建设工期、建设成本、节能环保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展望了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 提出应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要求, 研发更先进、更可靠、更经济的高铁技术, 确立中国铁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曹吉力 《世界博览》2013,(17):22-24
建设一条高铁为何需要20年?英国高铁项目自从2010年公布以来一直争议不断,直至今日尚未开工。过去几年,高铁项目用多种方式听取民众意见,并作出适时修改。英国要建新型高铁的计划,早在五六年前就通过大报小报放出消息。2012年,伦敦当局正式宣布批准建设之后,朝野和民间却并没有送上掌  相似文献   

5.
乔治·史蒂芬森(1781年6月9日——1848年8月12日):英国著名的土木和机械工程师,蒸汽火车的发明者。此外,他还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运行蒸汽动力火车的铁路,被誉为“世界铁路之父”。  相似文献   

6.
乔治·史蒂芬森(1781年6月9日——1848年8月12日):英国著名的土木和机械工程师,蒸汽机车的发明人。此外,他还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运行蒸汽动力火车的铁路,被誉为“世界铁路之父”。  相似文献   

7.
《工程与建设》2009,(4):596-596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京福高铁安徽段项目的一个控制性工程,同时还是合肥-庐江-铜陵铁路和铜陵至巢湖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因此在功能设计中作为一座公铁两用桥,上方按双向六车道建设一条铜陵通往无为至巢湖的高速公路,路面宽33.5m,设计时速为100km,下方按四条铁路复线建设,其中,京福高铁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km,作为南北货运通道的合庐铜铁路专线设计时速为200km。目前,相关设计单位正在做公路、铁路桥相关线型、路网及控制性工程等项目设计,南北接线工程等投资业主已确定。  相似文献   

8.
鲁学 《今日科技》2006,(10):53-55
正当人们欢度国庆、中秋之际,带着些许离愁,怀着几分憧憬,我们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开始了英国、瑞典科普考察之旅。2006年10月2日,我们一行8人兴致勃勃地乘上伦敦至曼彻斯特的面包车,天上云朵飘浮,窗外秋雨淅沥,绿树、草坪在眼前迅速掠过,我的脑海翻腾着的是对欧洲繁荣背后无尽思考……曼彻斯特:“科学之城”引领学科学、爱科学的明天走进到处洋溢着激情的曼彻斯特,马上让人想到“英国足坛的红魔”曼联足球队,甚至联想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还有工人运动。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平原,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也是国际公认的…  相似文献   

9.
罗竹 《科技咨询导报》2012,(13):221-222
近几年,我国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铁建设更是进入世界前列,目前,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的"四纵四横"已基本形成。今年,我国铁路将新增通车里程6366公里,其中将有3500公里高铁通车,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作为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就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加强铁路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加分析,并认真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作为一名铁路建设管理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桥梁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和铁路桥。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内,欧美各国大规模兴建铁路,促进了铁路桥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蕊 《华东科技》2012,(11):68-70
白1876年7月,第一条铁路——从上海开往吴淞的“吴淞铁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总计蜿蜒盘旋超过了90000公里.近几年.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又为这个“全球第三大铁路网”增添了新的徽章: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相似文献   

12.
英人的企图 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利用瓦特发明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西方国家风行修建铁路。但是,70多年后的1876年,在英国要求下,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怡和洋行才在中国偷偷修建了一条从吴淞到上海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  相似文献   

13.
1825年在英国修建的斯多克顿——达林顿铁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 1864年,一个名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小铁路,这是在我国出现的最早的一条铁路。当时,蒸汽机车挂着车厢轰隆轰隆地驶来驶去,杜兰德企图用这条铁路作为广告,引诱清朝统治者答应外国侵略者在华修筑铁路的要求。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不加以赏识,反而用“观者骇怪”为理由,勒令把这条铁路拆掉了。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投资修建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窄轨铁路(轨距762毫米),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条建成后曾正式办理客货运业务的铁路。但不久也被清政府  相似文献   

14.
焦点     
高铁降速 为增加中国高铁系统设备安全可靠性,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在高铁运营初期,中国将全面下调高铁运行时速。这是中国在过去几年连续6次铁路大提速及多次冲击高铁最高时速后的首次降速运行。也是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后,铁路系统对中国高铁的一次“补课”。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1日,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列车——奥运重点工程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京津城际铁路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速度达到350km/h的客运铁路专线。目前,世界上只有德、法、日3国掌握了高速铁路的技术,但还没有一条运营线路达到350km/h的速度。京津城铁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宗和 《创新科技》2012,(12):10-11
“高铁,让我回家方便多了”十年前,中国铁路的平均时速不到100公里,客车装备制造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十年后,全国铁路大面积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时速达300公里的高铁里程世界第一,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年前,乘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最快要2小时40多分钟,从北京到上海最快要11个多小时;十年后,乘坐高铁从北京到天津只要30多分钟,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5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正网友津津乐道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你如果回答不出来,那就太跟不上时代啦!它们已经家喻户晓,分别是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如今,高铁是闪亮的中国名片,乘坐高铁列车成了很多中国人出行的首选方式。因为它具有高速、准时的特点,每一位乘客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方便。1876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这条铁路仅长14.5千米,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步伐,新华社报道称,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达4万公里以上。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随着近年来郑徐、沪昆、宝兰等多条高铁的开通,我国高铁"四纵四横"主骨架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12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跨入高铁时代时速超过200公里,采用动车组及专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铁路,被国际上定义为  相似文献   

20.
财经剪贴     
<正>1中国赢得印尼高铁项目成铁路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单10月16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