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1.喜欢白色的男人他是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和无可救药的浪漫迷情的男人。回忆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情思,容易依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游走,自恋倾向颇严重,对身边的人、事、物,总带点挑剔的口吻。他色得很有格调品味,也很罗曼蒂克,给他空间和时间,比较容易抓住他的心,温柔、体贴的情感,最能打动他的心,肉体和精神上的契合,是他所竭力追求的。  相似文献   

2.
给你留饭     
男人下岗了。下岗后的男人认真地调整着自己的角色。他每天很早起来,为爱人和孩子准备早饭。他原本不会做饭,但是他终干学会了熬豆浆;他不会炸油条,因此熬好豆浆,他飞快地跑到集市上买回热腾腾的油条。等一切妥当,他才来到爱人和孩子身边,说:”起床,开饭了。”  相似文献   

3.
婚姻欠条     
孩子和他们分床睡后不久,他和她的感情发生了危机,没有吵,没有闹,他们也平静地分床而睡了。分床而睡第一夜,他怎么也睡不着。而立之年后,他在写作上春风得意,一个刚毕业的迷恋文学的大学生走进了他的视野,那个女孩再三请求要做他的“小徒弟”。他觉得女孩乖巧,具有青春活力,也有一定文学潜在气质,就同意了。他把收“徒”之事告诉了她,她很平静地接受了他的“徒弟”走进他们的生活,她好像早预料这一天会到来。眼下他和她正因此发生危机。分床睡后数日,她终于提出了话题,离吧!他一听,欣然同意。  相似文献   

4.
在访谈中,席文教授介绍了所受的教育和进入中国科学史和医学史研究的过程。与许多中国科学史研究者的重要区别是他试图用古人自己的话语来理解他们的观点,而不是把古人的工作翻译成现代内容。另一个区别是像其他西方学者一样,他广泛阅读多种外文文献并建立起他独特的中国、日本和欧洲研究。他还谈到了他与学术同行的密切联系,除了许多中国的科学史和医学史家外,还包括日本科技史家薮内清、中山茂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看来,他自己与李约瑟某些学术观点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属于两代人。他认为人类学研究方法之于他的著作的重要性在当代美国历史学家中是非常典型的。最后介绍了他当前与保健相关的研究,该研究使用人类学方法来分析宗教和仪式治疗。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2,(3):70-71
他是躁郁症患者,病魔像甩不掉的阴影常年尾随身后;他一生没有朋友,父亲是他最好的知音和助手;他有翻译的天才,看过他译作的人这样评价:文字细腻,比原文还好.他叫金晓宇. 在1月17日之前,除了22本出版书籍的封面,译者处印着他不起眼的名字,人们尚不知晓他更多的故事——他的苦难、他的挣扎、他的天赋以及他背后伟大的父亲和母亲(...  相似文献   

6.
我们班同学刘甲第偏科严重,政治和历史回回拿第一,数理化一塌糊涂。许多同学不明白,问他考政治和历史有何诀窍,他总是避而不答且诡秘地一笑。我与他是上下铺,有幸得到他的“秘笈”。他说:“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7.
正出身微贱的希特勒所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极有限,并且说话和态度都非常粗俗。但当他站在我们的面前,却一点都不感到局促不安,他好像是和他的亲信同乡在一起,让人感到非常轻松。他和具有较高文化背景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数学教育家和数学史家史密斯(D.E.Smith,1860-1944)集多种非凡才能于一身,学问宏博、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是杰出的收藏家和旅行家;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150余部数学教材;他在美国率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和中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他创建了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点;他创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他为数学教育点燃七支理想之烛。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创立了科学史学会,推动了美国的科学人文主义运动;他的《数学史》、《数学原典》和《算术珍本》是数学史的经典之作;他是最早研究东方数学的美国学者,是中美数学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卡尔·皮尔逊:著名科学家和自由思想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和自由思想家。他27岁便当上了大学教授,39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40多年间,他一直处在科学的理智力量的最前沿。他的贡献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专业是应用数学、生物统计学和统计学,但他又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科学哲学家、民俗学和宗教问题的研究者、律师、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优生学家,弹性和工程问题专家、教育改革家、伦理学家、受欢迎的教师、编辑、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的作者。在他去世前三年由他的助手编选的《卡尔·皮尔逊的统计学和其  相似文献   

10.
他,通过多重的身份,演绎着多样的实践人生。他是企业家,又是国家干部;他是管理界的专家,又是高级经济师;他是高级政工师,又是农民思想家。人们惊讶于他的丰富阅历与不尽的斗志。他,就是现任常熟市名城实业有限公司和名城文化传播公司总裁的袁勤生。  相似文献   

11.
小帅 《科学大观园》2010,(19):60-61
他出身贫苦,在一家俱乐部里打工。每天,他都要面对许多繁重琐碎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并未使他感到疲倦和畏惧,他最头疼的是:自己每天得步行40多分钟去俱乐部上班;他做梦都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可他微薄的薪水总是让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灭。  相似文献   

12.
日行一善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个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且不取报酬,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6,(15):46-47
吴玲玲(化名)是因为丈夫发生了婚外恋之后来找我的,她一踏进我的咨询室就哭叫起来,她把丈夫蒋夫庆(化名)骂得一无是处——“他太没良心了,他比陈世美还要陈世美,世界上没有比他更坏更没有心肝的男人。”“我为他的事业成功付出的太多了,他原先是一个农村穷小子,是我父亲把他弄到广州来和他们一起开厂的。我们家给他太多太多的帮助,现在他取得芝麻大一点成绩就翘尾巴了,就忘了我们之间的感情,爱上别的女人了!他还想和我离婚,没那么容易!他不让我幸福,我也不会让他好过!”吴玲玲一遍遍地诉说“她的无辜”和丈夫的“狼心狗肺”,动机只有一个:宣…  相似文献   

14.
他出生在山民之家,那里根本没有音乐。12岁时,他跟父亲出山,看见一个人在拉小提琴。他的心灵被震撼起来,回家,自己用木板和铁丝做出了那玩意。他还不知道那是小提琴,不知道音乐,但他认定那是人间最好听的声音……他说不出来,心里明白,因为,他每次做出拉琴的样子时,就魂飞高天,就大声吼唱山里的歌!所有人都说他疯了,家里人差点叫来神婆用火烧他。15岁,他终于在山外捡来一把小提琴,人家扔了不要的,没有弦的。他一  相似文献   

15.
博学的绅士——弗朗西斯·高尔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人说他是种族主义者和法西斯蒂的精神鼻祖,有人说他是人类追求自身完美这一崇高目标的化身,他的知识系统可称得上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拼盘,他是历史上罕见的“巨人”式学者,他的著作早已成为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老古董,他的工作是当代一系列闪光的科学成就的源泉。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同时遭来如此多互相矛盾的诋毁和赞誉呢?让我们追寻他的生活足迹作一番考察,然后再对其历史功过给出公允的评价吧。  相似文献   

16.
贺年卡     
我与他从小就是邻居,知道他的妈妈跟有钱人跑了,酗酒的爸爸常常打他。我们一起上了小学和中学,我却从来没见过他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  相似文献   

17.
一种快乐     
65岁的约瑟克是一位高山救援队员,他在阿尔卑斯山的冰峰之间工作了40年。退休前三年里,他已不是救援队员,而是救援队的后勤和队长许诺给他的替补队员身份。实际上他一直担任着后勤工作,他没有机会参加救援队,因为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约瑟克一点都不快乐,生活中的情趣越来越少。他知道这并不是年龄的缘故,而是因为没有机会再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成了画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数学的。当年做教师,水平不高,在校园里生活得很被动,对未来没抱什么希望。他自小喜欢画画,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的业余时间。当教师后结识了一些美术界的朋友,那些朋友劝说他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他就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累,他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的接济生活。和许多文艺界的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朋友圈子很小;甚至,他连美术界的新潮流、新动向都不甚关心,只是凭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 ,对计量科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重视测量中的精度问题 ,重视对计量基准的搜集和保存。他对前代度量衡标准器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时间计量方面 ,他对基本计时单位回归年、朔望月和时刻制度都做过探讨 ,他的探讨促进了传统历法的进步。对计量问题的关注是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他的个别工作也有欠严谨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