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时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这两类格式中虚词"给"与"所"的隐现规律,得出复合被字句中"给"与"所"的语法功能;在"焦点标记"理论基础上,文章通过论证得出,"是"、"给"与"所"都是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字考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一词多义的解释.弄清词的多个义项在特定语体环境中的具体运用,有助于对古代文选的熟悉和对词义的把握.要正确把握词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及其引申、假借而产生的变义.古代汉语中常用虚词"以"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释"以"字的源流及其演变轨迹.了解怎样掌握词义的方法,对于人们把握或研究古代汉语词义定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3.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汉语"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时必须出现,有时不能出现,有时可出现可不出现."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是什么?从句法上看,"被"字宾语出现与否同"被"字结构及其前后成分有关;从语义上看,同"被"字宾语是否需要"指别"及"被"字句语义色彩的特殊要求有关."被"字宾语的有无还受到上下文、认知语境和说话人表达意向的影响,"被"字宾语出现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5.
古文中有"举"字,其构形像用二手向上举子状,"举"多用作族名.殷卜辞反映出举族与商王室同姓,常受商王之命从事农稼、田猎、征伐活动.武王克商后,周对殷遗民分而治之,举族也被迫迁徒到其他诸侯国.至西周中期,举族与周及其他族融合,遂湮没于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6.
"以"字是用法较复杂的文言虚词.本文归纳、总结了<孟子>中"以"的用法,"以"用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介宾词组,做连词与"而"字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永佶 《科技信息》2007,(22):241-241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相似文献   

8.
“所”是一个由来久远、语言学界多有争议的文言虚词。本文从“所”的本义、“所”的用法源流、“所”的词性、专书“所”的研究、“所”与相关虚词的比较研究、“所”字研究的新途径等六个方面,对语言学界有关“所”字研究的成果,作了客观简要的历史性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释"交"     
"交"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人的正面形."交"一词的发生和燎祭文化相关,"交"一词的本义当为:在燎祭仪式的焚人活动中充当被焚之人,并成为进行祭祀的人和祭祀对象的上天之间起交通作用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罗山方言中"昝"可构成"这昝"、"那昝"、"多昝"和"可昝"等词,这些词的语法功能各异."这昝"可充当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那昝"、"多昝"和"可昝"则可充当时间副词.这些都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体现出罗山方言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也谈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有义,义随人生,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与语境,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密切相关,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再探究其引申或比喻之意,还要看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才能得出的正确的,忠实于原的译义,否则必生歧义。所以,认真地研究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对于良好地传达原的思想感情,增强译的表达效果意义重大,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相似文献   

13.
藏文分词是藏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根据藏文虚词在藏文文本中的特殊作用以及虚词的兼类性、结合性、黏着变体性和还原特性,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藏语虚词切分的正向最大匹配的藏文分词系统,该系统对原始文本进行逐次扫描处理得到分词结果。实验表明,文章提出的藏文分词系统具有较高的切分精度和切分速度。  相似文献   

14.
《蜀语》从实际语言出发,忠实记录了大量的明末蜀方言词语,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一部分蜀方言词语在辞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考证了一部分蜀方言本字并辨析了相关的文字字形。《蜀语》是研究明末蜀方言的重要资料,其断代断域的方言记载和研究模式对后代的方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汉语没有像英语及其他印欧语那样具备形态变化,词不好划类。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出现为词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根据该理论,词及词性的概念不是基本概念,词在语言单位中没有特殊地位,词性是由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取决于允准它的功能语类。鉴此,汉语作谓语的词和动补复合词的第二个成分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相似文献   

16.
计时动量词"稔"在汉语史上曾被广泛使用,"稔"来源于其"庄家成熟"之义,"年"由本义引申而来,梳理计时动量词"稔"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可知其在元明清之后逐渐走向消亡,消亡的原因是其句法功能较弱,使用频率小,在竞争中为其他计时动量词所淘汰。  相似文献   

17.
在藏文文本理解中虚词发挥着重要的句法、语义桥接作用,其规则的有效性在藏文分词处理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由于虚词本身及其角色的丰富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藏文分词处理是虚词识别的过程。因此,虚词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藏文文本分词处理的效果。文章依据藏语自身的语法规律和虚词功能的特殊性,首先构建了虚词知识库、虚词兼类库,以及其作为藏文连续文本中识别虚词的依据;其次,研制了标有词汇属性的分词词表和一定规模的训练语料库资源,以基于条件随机域(CRF)的方法进行词性标注,并结合虚词和词性赋码的资源制作了藏文自动分词赋码一体化处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共八卷,近四万字,记载其寓居湖南八年间的见闻,其中多用考据之法,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性质。其中对湖湘地方文化有诸多考订,颇具真知灼见。文章重点介绍书中江昱对地方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考据篇目。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文中之诗”,是指其文章作品中所存在的诗体。此处的“诗”是个广义概念,凡用韵语写成的作品均可视为“诗”,相当于“押韵之文”。对韩文中的“有韵之文”的性质判定,我们当从韩愈自道,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乃至今人的见解等三方面入手。韩愈的“文中之诗”,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由此进一步把握韩愈的诗学观、古文观,并由此可见韩愈诗歌多样风貌的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公允诠释与《全唐诗》的“新”辑佚。  相似文献   

20.
李波 《开封大学学报》2002,16(2):1-3,45
对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历来解释都是相同的,即: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但无论从孔子本意还是从历史环境或语言文字角度看,这都是不当的,该句意思为:在上述的人应当晓之以仁义,在下位的人应当晓之以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