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城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然遵循世界城镇化的共同规律性,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建国以来随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江西城镇体系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系列到系列化,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成长过程,城镇人口分布亦从主要见于小城镇转为现在以大、中、小城市为主,集中趋势很强,城市,尤其大、中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违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问题,并提出了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契机,利用城镇化过程控制人口增长、保证农业与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最终实现大、中城市与特色小城镇共同繁荣,实现农民真正城镇化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为我省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关系到8亿农民的出路和前途。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很低,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这却是我国农民的必经之路。我国人口城镇化,是指整个城镇体系,即大、中、小城市(镇)而言的。一我国人口分布和城镇化的特点: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城市多集中在交通枢纽、经济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其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同类省份中已处于前列,但在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的状态下,也存在着发展进程缓慢、省内区域差异大、推动力不足、有效制度创新乏力等结构性、发展性矛盾.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以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协调发展为原则,积极实施符合吉林省省情的"一体两翼"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管理制度等有效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业已存在的阻碍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在此过程中一些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而另一些城市却面临人口流失的困境。在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下,如何有效维持城市业已集聚的人口规模,成为巩固城镇化成果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供给关系的研究,为政府通过公共服务政策安排,巩固城镇化成果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本文选取典型的外来人口集聚城市——东莞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分析东莞8个经济发达镇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特征,深入揭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对人口集聚的影响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城市""人口"三个维度构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近三年16地市的城镇化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安徽省各类地区产业、城市、人口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不同区域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且在"产城人"方面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应分类发展,加快构建省域城镇化发展的协调联动机制及相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是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其城镇化建设对于加快西部大开发有重要意义。近年达州城镇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吸纳功能弱、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达州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为:市区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人口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双向发展模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但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约束瓶颈。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山东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将对其他省份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本身城镇化的发展却质量不高、速度不快,因此通过合理的建设途径解决和规避现存的约束瓶颈,能够顺利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关系,城镇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关系,城镇化和我国国情特点的特殊关系,城镇化和区域空间差异的对应关系,城镇化和现行体制的约束关系五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途径,以期顺利推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也是生产方式、生活居住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转化的过程,城镇化更是人口、财富、技术服务聚集的过程.现代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是国家最大的财富,拥有国家很大部分的生产力,提供国家大部分的经济产出,汇集着国家主要的科技、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机构.城市也是国家政治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科学的发明、技术的创新、伟大的文学艺术创作大多来自于城市.  相似文献   

11.
王建芳  张培艳 《科技信息》2012,(7):113-113,118
城镇化是在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广大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参照现代城市先进的经济、社会标准,发展中小城镇.从而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带有鲜明的行政推进色彩.洛阳市是一座集历史传统与现代特质于一身、极具代表性的重工业城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镇化对其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基于异速生长模型考察洛阳市区城镇化的动态演进过程,探讨影响城市发展最主要的人口和建设用地两大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印证了行政导引对洛阳市区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强力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深刻变化的产物。随着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促进城镇日益发展,出现了“人口城镇化”过程。一般地说,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目前山东乡村人口过多,农业生产力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口城镇化水平不高。采取什么途径实现山东人口城镇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本省的省情,提出应该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镇和集镇的方针。并建议运用中心城市扩散机制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在发展中心城市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较内地省市略显滞后,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受一定制约。近年来,西藏在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内地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提上议事日程,预计到2015年,拉萨市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2%左右。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拉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着手,分析探讨拉萨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两个重要子系统。采用2009—2018年呼和浩特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极差法、熵值法计算城镇化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呼和浩特市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10年中快速增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从时序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交错发展,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从演化趋势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历经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期三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土地城镇化仍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呼和浩特市应注重各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产业调整,在提高人口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同时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耿明斋  曹青 《河南科学》2014,(6):939-948
城镇化过程中,随着产业成长和人口流动趋势的不断加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城城市的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以及城市的最终形态如何,不仅是持续令人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更是对城镇化负有规划和引导责任的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试图从人口变迁的角度,估测未来河南人口分布的层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推测出相应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并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果。城乡之间经济资源、公共资源、社会服务等要素不均等的配置是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城市的独特优势产生了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催生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和发展呈三个阶段展开。它制约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其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区域协凋发展的重要途径.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其城镇化过程不仅是集聚经济、人口和改善基础没施条件的过程,也是调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有效提高人均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本文以农牧交错带张北县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动力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张北县城镇化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第二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大于第一、二产业.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一五”末内蒙古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现阶段内蒙古人口城镇化已进入中期加速阶段,但在多年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内蒙古城镇化建设继续平稳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ARCGIS软件对2003年内蒙古旗县统计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内蒙古旗县城镇化城市规模偏小,总数偏少,分布散的,辐射带动力弱的问题,以及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实质存在偏差,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差距加大,城市设施水平大多没有跟上城镇化速度的问题.为保证内蒙古城镇化快速平稳前进,要继续重点发展大中城市,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关注“三农”问题,保证城镇化进程稳步前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化趋势不可避免 "城镇化"一词是中国学者近年来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与城市化的概念一样,"城镇化"概念也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笔者以为,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又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