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囡 《科学通报》1989,34(15):1154-1154
二氯三丙烯基硫脲合镉[分子式Cd(C_4H_8N_2S)_3Cl_2,简称ATCC]是我们依据将无机畸变多面体与有机共轭分子体系相结合的物理思想,利用粉末筛选实验,设计、合成、探索出的一种新型非线性倍频材料。半定量粉末倍频实验表明其倍频效应强于脲素。本文简要报道了这种新材料的合成、生长、结构测定及其物化性能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郭常霖 《科学通报》1980,25(14):632-632
磷锆硅酸钠(Na_3Zr_2Si_2PO_(1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Na~+离子导体,其300℃的电阻率可以和现在最好的Na~+离子导体Na-β″-Al_2O_3相比,且具有烧结温度比β-Al_2O_3低,耐湿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希望的快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Goodenough和Hong用单晶试样测定过Na_3Zr_2Si_2PO_(12)的晶胞参数,并根据NaZr_2(PO_4)的晶体结构推测了Na_3Zr_2Si_2PO_(12)的晶体结构.至于Na_3Zr_2Si_2PO_(12)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文献上未见报道,到1977年的国际X射线粉末衍射标准数据(JCPDS卡片)亦未收集过.本文  相似文献   

3.
于亚勤 《科学通报》1993,38(11):1055-1055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的稀土锂钒酸盐Y_(0.5-x)Li_(1.5)VO_4:(Dy~(3+),Eu~(3+))_x多晶粉末的制备,多波段发光和结构. 样品的制备是采用稀土氧化物(Y_2O_3Dy_2O_3和Eu_2O_3)纯度为99.99%与光谱纯的V_2O_5和Li_2CO_3按化学计量比混匀,在  相似文献   

4.
周公度 《科学通报》1963,8(8):47-47
将乙炔气体通入硝酸銀溶液中,随着溶液浓度和溶剂成分的改变,可获得几种乙炔銀和硝酸銀的复合物品体,已知的有Ag_2C_2,Ag_2C_2·AgNO_3Ag_2C_2·2AgNO_3,Ag_2C_2·6AgNO_3等。六硝酸銀合乙炔銀是首先由Shaw通过化学分析和x射线粉末图鉴定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蔡树芝 《科学通报》1996,41(16):1451-1453
纳米硅和多孔硅发光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纳米级半导体材料研究的重视.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主要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因颗粒尺寸小而引起能带结构的变化,导致跃迁选择定则改变引起发光,即所谓量子尺寸效应;二是在硅小颗粒表面的氢、氧等杂质与硅化合形成缺陷,悬键所引起发光。目前对这两种解释尚无定论。对于后者,弄清楚纳米硅中氢、氧的存在方式与结构的关系对研究纳米硅的发光机理有很重要的意义。红外吸收光谱作为探测硅中的氢、氧等的手段已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本文利用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用SiH_4为原料制备了平均粒度为10~12nm的晶态纳米硅粉。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纳米硅粉末中的氢和表面氧化所引起的氧的存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纳米硅粉末由于表面原子活性大,有氧化现象,在其中存在(H_2-Si)。原于团和HSiO两种类型的硅氢结构。前者是一种不稳定结构,退火温度达到600℃时分解,在红外谱上的吸收峰消失;后者是一种稳定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氧含量的增多,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这主要是由于氧的电负性对H-Si的影响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89,34(18):1412-1412
Maeda等在Bi-Sr-Ca-Cu-O系统中发现了两种超导相(85K和105K)。在这些化合物中,Pb的替代有利于超导性的提高和结构的稳定性。最近史凡等用名义组分为(Pb,Bi),Sr_2Ca_3Cu_4Oy经温度为870—880℃的长时间烧结后成功地得到了107K的超导单相物质。本文研究仅限于对该单相物质用X射线粉末法测定其晶体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12,(9):783
壁板颤振一般是指高速气流中的飞行器表面壁板结构发生的一种自激振动现象,具有3个特点:(1)它是一种典型的超声速/高超音速现象;(2)气流的作用仅发生在壁板的一侧表面;(3)振动的振幅一般受到结构非线性的限制,因此壁板颤振通常不会引发迅速的破坏,而更多的是造成结构的疲劳损伤.虽然壁板颤振不像机翼颤振那样,  相似文献   

8.
废铁粉末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排出物,但最近美国土壤学家发现它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他们对废铁粉进行分析,测得它含有43%的铁、5%的锌和2%的镁。接着在暖房里把蜀黍植物种在常常产生缺  相似文献   

9.
赵有祥 《科学通报》1979,24(22):1014-1014
从经验中知道,B1、D5_c和A15(或NaCl、Pu_2C_3和Cr_3Si)型三种晶体结构的立方晶体材料,可能提供人们所期待的高超导转变温度。合成和研究这些材料的超导性质,自然是人们很感兴趣的。NbC是NaCl型材料,曾经用粉末配料烧结法和溅射沉积法对该材料进行合成。Giorgi等用粉末配料在10~(-5)毫米汞高真空中在2000℃左右加热2—24小时,获得了不同含碳量的NbC样品,其超导转变温度T_c最高可达11.1K。Powell等用超细铌粉在H_2和CH_4气氛中烧结,在850—1050℃下保温2—113.6小时,获得了NbC微晶,T_c值最高为9.5K,开始超导点10.1K。Spitzer在Ar和CH_4等离子体中进行溅射沉积,合成出NbC薄膜,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钼铁硫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6,31(21):1634-1634
一、前言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及其模拟物的合成是许多化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人们认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可能是一种钼铁硫原子簇结构,并且推测了两种可能的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模型。此后,模拟固氮酶的活性中心的Mo—Fe—S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十分活跃,从而也促进了Mo—Fe—S原子簇化学的新发展。迄今报道的Mo—Fe—S原子簇化合物已有四十几种,它们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立方烷型,另一为线型。再按金属原子的组成和排布,其中立方烷型又可分为:(1)MoFe_3(单立方烷);(2)Fe—MoFe_3,(铁单立方烷);  相似文献   

11.
一年多来,氧化物陶瓷高温超导不断取得突破。现在Y_1Ba_2Cu_3O_y(钇钡铜氧)陶瓷在90K下具有稳定的超导性质已确认无疑。因此,液氮温度下超导的实用,便取决于如何把这种较脆的氧化物陶瓷加工成线材、带材、薄膜等。下面介绍新涌现出来的超导材料三种加工方法。拉伸加烧结制造多芯线现在使用的线材加工方法,多系把Y_1Ba_2Cu_3O_y粉末填入Ag管(套管)中,然后通过拉伸将其拉制成细的线材。所用的高温超导材料芯线也都是一根单线。  相似文献   

12.
变高岭石(Metakaolinite)的强非均质性及2V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齡 《科学通报》1963,8(10):63-63
高岭石加热脫結构水后的相变問題,是国內外实驗矿物学与工艺界极为重视和久經研究的一个課題。大致可将前人的学說归納为两种不同的見解: 1.非晶貭混合物说:主张这一說法的人认为其在X-射线粉末照相中为非晶貭,就把它作为主要依据,特别是院士认为高岭石脫水后形成非晶貭Al_2O_3和SiO_2的混合物,并測得其折光率为  相似文献   

13.
一种有机新晶体——GO单晶的生长、结构及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孟凯 《科学通报》1988,33(1):13-13
NH_2CH_2COOH是一种较活泼的有机化合物。据报道,它可以与H_2SO_4,H_2BeF_4,AgNO_3,HNO_3,CaCl_3等化合物形成单晶。最近,我们首次发现NH_2CH_2COOH还可以与H_2C_2O_4化合形成一种新化合物——甘氨酸草酸盐(分子式为NH_2CH_2COOOH·H_2C_2O_4,简称GO)。GO单晶的培育及其性能在文献中均未见报道.本文简要报道了这种有机新晶体的生长、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早在数百年前,牛顿就指出,鸟类羽毛的颜色不单来源于色素,还是羽毛结构和光作用的神奇结果,而最新的科学研究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比如,把红色的羽毛研磨成粉末,粉末会保持原有的红色;如果从一只小水鸭身上拔下一根绿色的羽毛,研成的粉末却是黄色的;而蓝色的羽毛变成粉末之后,呈现的颜色也同样不可思议:绚丽的蓝色会瞬时变成单调的棕色。  相似文献   

15.
盐酸药根碱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先荣  林翔  杨建华  戴琴  承强  郭灵虹  李晖 《科学通报》2009,54(12):1711-1715
在步长0.00836°、停留时间8.255 ms的条件下, 对Jat粉末进行X射线步进扫描, 得到较高分辨率的粉末衍射谱图. 再运用Monte Carlo模拟退火搜索得到三维晶体结构模型, 用Rietveld方法精修晶胞参数. 同时用水作溶剂, 用降温法培养得到盐酸药根碱(Jat)单晶体, 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解析. 单晶衍射和粉末衍射解析结果一致表明,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单晶衍射结构解析得到的晶胞参数为a = 7.72 Å, b = 12.61 Å, c = 20.99 Å, α = γ = 90.00°, β = 95.0°, Z = 4, V = 1961.3 Å3. 粉末衍射结构解析得到的晶胞参数为a =7.69 Å b =12.55 Å, c = 20.89 Å, α = γ = 90.00°, β =106.53°, Z = 4, V = 1933.4 Å3.  相似文献   

16.
早在数百年前,牛顿就指出,鸟类羽毛的颜色不单来源于色素,还是羽毛结构和光作用的神奇结果,而最新的科学研究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比如,把红色的羽毛研磨成粉末,粉末会保持原有的红色;如果从一只小水鸭身上拔下一根绿色的羽毛,研成的粉末却是黄色的;而蓝色的羽毛变成粉末之后,呈现的颜色也同样不可思议:绚丽的蓝色会瞬时变成单调的棕色. .  相似文献   

17.
郭祝崑 《科学通报》1964,9(5):457-457
在前一篇报导中我们曾经确定了 La_2O_3-BeO系统中包括有 La_2O_3·2BeO 和 3La_2O_3·2BeO 两个化合物。其中铍氧聚合阴离子的结构型式可能分别是Be_2O_5~(6-)和 BeO_4~(6-)。以下我们将假定熔体内也有铍氧复合离子存在,并引入一种化学反应的熔体结构模型,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可更好地说明 BeO 活度的变化。按照热力学关系,溶液中溶媒的熔点降低表示  相似文献   

18.
如何防护可裕于水的铯、锶寺放射性元素是核泄漏事故中的一大难题。最近,日本金泽大学的太田富久教授与一家企业合作开发出一种粉末物质,可以吸附沉淀的铯、锶,有望用于处理受福岛核污染的积水。这种粉末由天然沸石等几种矿物和化学物质组成,太田教授利用不再有放射性的铯做了实验,  相似文献   

19.
纳米SnO_2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健 《科学通报》1993,38(21):2014-2014
SnO_2纳米晶体粉末是采用水热法制备的。将金属Sn粉末与硝酸溶液反应,得到的透明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压釜中,150℃处理24h后,冷却至室温,即可获得白色纳米固体SnO_2粉末,充分洗涤后,150℃烘24h再经10~5kg/cm~2压力压成片。样品的初始粒  相似文献   

20.
黄金陵 《科学通报》1980,25(19):883-883
三价钼的结构化学迄今还较少被研究过.六十年代以前,只是用X射线粉末法研究了几个简单卤化物(MoF_3,MoCl_3)的结构.应用单晶衍射较完整地研究Mo(Ⅲ)的络合物的结构,直到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才陆续有所报道,但仍然寥寥可数.看来,在这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