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渝地区桥梁施工,受山区河流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受特大洪水影响的情况下进行高支架现浇箱梁施工,考虑洪水破坏力的不可预见性,高支架渡洪加固处理相当关键。本文总结合川南屏嘉陵江大桥P4墩现浇箱梁高支架渡洪施工的体会,以为类似山区河流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泥沙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态环境效应对维持水环境平衡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宽级配泥沙是山区河流河床组成的主要类型,与平原河流级配较窄的泥沙相比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加之山区河流中大规模梯级水库建设运行等人类活动愈加强烈,宽级配泥沙的生态环境效应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系统梳理了山区河流宽级配泥沙在污染物吸附、解吸和输移等方面的环境效应,以及对水生微生物、动植物的生态效应,分析了梯级水库影响下山区河流宽级配泥沙的生态环境效应变化,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山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来沙条件对山区河流推移质输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区河流推移质输沙规律,在西南山区吊嘎河进行推移质运动野外观测和人工加沙试验。观测发现,推移质输沙与水流条件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山区河流推移质输沙明显受到来沙量、来沙强度、级配等条件的影响。在同样的水流条件下,推移质输沙率在汛前和第一次洪水后可能相差数百到上千倍,推移质输沙率-水流强度关系呈顺时针"绳套型"。试验表明,粒径较小的推移质颗粒(D<20mm)运动主要决定于来沙条件,而粗颗粒泥沙的运动则主要依赖于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4.
山区河流河床结构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床结构是山区河流河床在洪水过程中达到较强阻力及较高河床稳定性时床面大颗粒的组合,对山区河流的推移质输沙起重要影响.引入河床结构强度S对山区河流河床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使用河床结构测量设备对河床强度进行测量,采用类似于坑测法的子母双槽进行推移质输沙率实测,对云南小江流域的15条主要支流河床结构及推移质输沙进行野外实测,发现推移质输沙强度至少受单宽水流能量与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共同影响,在同等级水流能量条件下,河床结构的发育程度越高的河流(或河段)其推移质输沙强度越小,河床强度值越小的河流(或河段)推移质输沙强度越大.单宽水流能量小于50kg/(m·S)、河床结构强度大于0.35时,推移质输沙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是研究山区河流的重要数据源。针对山区地物类型复杂、河道狭窄等原因导致的河流表面信息提取完整性差、河宽难以自动提取且精度低等问题,结合随机森林(RF)和神经网络(ANN)算法,建立了河流表面信息提取方法RF-ANN。该方法支持并行运算且能降低热红外数据尺度辅助去噪,实现了对河流表面信息的像素级提取。利用Laplace算子及边缘算法改进了RivWidthCloud河宽提取算法,使其不需要人工设定判别阈值,提升了算法的普适性。以国产GF-1、 ZY-3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取黄河一级支流皇甫川为研究区域。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提取了皇甫川流域2级及以上河流的河流表面信息和平滩河宽。结果表明:RF-ANN的河流表面信息提取精度达到94.7%。提取河宽的平均误差为1.07 m(约0.5个像素),提取的最小有效河宽为6.1 m(约3个像素),提取河宽与检验河宽的R2和RMSE分别为0.93和1.52,宽度小于10 m极细河流、 10~30 m细小河流、 30~90 m较细河流及90 m以上较宽河流的河宽提取误差分别为18.5%、 8.8%、 2.0%和0....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泰山区水量丰沛,从而导致阿尔泰山区河流纵横,这些区域又无太多的水文控制网点,有的甚至连水文调查资料也极少,对这些区域设计水量计算的难度相应增大。根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网状河流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网状河流是由低坡降、深且窄、重复分汊合并的多河道系统及大片的泛滥平原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河流类型,研究尚待深入。中国的许多河流发育了网状河段,其中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和长江等一些大型河流以及许多中、小型河流。按照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平原地区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四大类。这四类网状河流在形成机理、地貌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研究古代沉积,对于研究油气储集体来说,进一步地了解网状河流,特别是研究平原地区和三角洲平原上的网状河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山区河流航道的特点,对山区河流航道的观测要点进行分析,对山区航道测量进行分析,研究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提供出有借鉴价值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区河流航道狭窄,滩多流急,通航环境十分复杂,同时桥梁林立,存在较大的船撞风险。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防撞技术,依托重庆双碑大桥,围绕船撞风险、船撞力、防撞方案等方面对该桥进行全面研究;并通过详细的方案对比分析,表明新型柔性防撞装置可削减约55%的船撞力;且在碰撞过程中拨转船头、改变航向,有效地保护了船舶与大桥安全,能较好地适应局部流速大、比降大、水位落差大的河段,在山区桥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来沙条件对河床结构及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过程,认识山区河流的推移质运动规律,选择在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堆积体上进行野外试验。试验选择在非汛期进行,在试验河道采用人工加沙模拟上游来沙,对不同加沙率时的推移质输沙率及河床结构强度的变化过程进行连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上游来沙(或推移质运动)会使河床结构强度Sp降低,对河床结构造成危害,导致推移质输沙率的迅速增加;而推移质连续来沙必须先改变河道的河床结构强度才能增加推移质输沙率。在水流能量和河床结构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河流的推移质输沙运动相似。  相似文献   

11.
以祁连山大都麻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域,采用等效多孔介质的方法,利用DEM以及其他的降雨径流资料,尝试利用MODFLOW模拟山区地下水径流.考虑到山区地形复杂,地下水变化大,本文将河流概化为排水渠边界,设置两个模型分别代表不同的地下水活动层厚度.通过查阅资料及模型调试,得到模型a,b的山区基岩补给量分别为降雨量的2.762%,0.103%,模型a,b的年基流量分别为地表径流量的79.307%,77.57%,地下水蒸散发都为潜在蒸发量的36%,模型a,b的降雨补给量分别为降雨总量的67%,21%.本文利用有限的水文地质资料概化了缺乏资料山区的地下水运动,并模拟得到山区基岩补给量及基流量,为未来山区地下水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河流水体溶解离子及其运移规律独特,作为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其河流水化学研究对区域河流环境乃至水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从河流水体中主要离子组成角度出发,综述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了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规律,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难点及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对沣河的不同断面溶解氧的24h连续监测得到溶解氧(DO)质量浓度ρ昼夜变化,结合DO平衡关系计算各断面初级生产率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应用河流代谢速率评价沣河河流健康.研究结果表明:24hρ(DO)的变化曲线在上游呈抛物线趋势,而在中下游人类活动较多、污染较大地区呈倒S型;上游断面的初级生产力速率和呼吸速率均远大于中下游地区;沣河上游属自养型河流、中下游属异养型河流.根据河流代谢理论评价沣河健康状况表明高冠裕河上游断面健康状况良好,沣峪口断面中等,其余断面都属较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分析及经营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全市各区县山区风景林面积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昌平区(8 022.1 hm2)、海淀区(5 881.9 hm2)、门头沟区(4 999.8 hm2)等少数几个区县,且有77%面积的山区风景林由中幼龄林构成。从风景林树种组成上来看,由纯林组成的风景林面积比例较大;树种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树种上,不利于风景林林分稳定,也降低了风景林观赏性。针对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笔者提出采用分类经营措施,按照分类经营原则,将北京市山区风景林划分为游憩型风景林和生态型风景林,同时对风景林经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是改变山区落后面貌造福于民的工程,但是高速公路的修建必然要改变山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和质态环境,其较之于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尤甚。因而在工程建设之初就要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做好探讨和规划。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河流汛期泥沙、树枝、杂草等漂浮物量多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供水泵站正常运行、设备安全以及运行效率,文章对山区供水泵站前池技术改造提出有益的思路和解决办法,供山区径流引水式电站压力前池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内水利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都在加大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整体建设力度,而重庆市也不例外。重庆市中小河流大多都是丘陵区与山区类型的河流,受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会受到泄洪不畅、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在洪涝灾害方面存在着较大损失。鉴于此,该文以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对策,以期能够为各个研究人士带来参考指标,从源头上提升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河流功能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流自然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河流自然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一级功能和12个二级功能的河流功能体系,并对各河流功能进行了整体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河流各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河流生态功能是河流自然功能的生态效益,河流社会功能是以人为主体对河流自然功能的索求,河流的自然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把河流的二级功能之间的关系分为完全兼容、条件兼容和不兼容.最后,提出河流功能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胁迫.通过对河流功能的研究,期望能为河流功能区划、河流健康、河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香溪河是一条多泥沙的山区河流.香溪河古洞口Ⅱ级水电站为发电需要要求进水口前淤积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清除.通过水工模型比对试验在原取水防沙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取得了效果较好的取水防沙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杭州附近六和塔至梵村沿山麓一带分布的之江组,对它的成因众说不一。笔者根据砾石层具有磨园度、层理、凸镜体夹层、定向性、厚度及砾径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变化等特征,论述了之江组的形成是与新构造上升运动有关的山区或山前地区溪涧和河流堆积的产物。既不是冰磧、冰缘、亦不是海积,而是洪积成因。新构造上升运动受钱塘江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