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烷基磺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在水溶液中通过超声震荡形成具有分子有序组合体形式的单室囊泡。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以及混合体系中烷基磺酸盐的碳链长度对囊泡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卵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所形成的囊泡模拟细胞膜,利用Langmuir膜天平、Zeta电势研究卵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停留法和TEM等方法从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对细胞膜结构破坏方面来探讨不同组分对囊泡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囊泡中的蛋白质、胆固醇和卵磷脂分子之间是相互吸引的.相对于卵磷脂囊泡,混合体系囊泡更加稳定.表面活性剂是通过静电吸引力和疏水效应嵌入囊泡的双分子层中,导致囊泡被破坏.通过动力学实验得到Gemini表面活性剂对囊泡破坏过程的活化能,进一步证明加入蛋白质、胆固醇能够使卵磷脂囊泡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 3种体系的水溶液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自发形成囊泡. 结果表明, 虽然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相似, 但在与同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囊泡时的复配比例及囊泡的稳定性却有很大区别. 考察了3种体系囊泡自发形成时的复配比例, 并探讨了囊泡的形成机理及其时间稳定性,利用负染TEM技术观察了囊泡的形貌.  相似文献   

4.
将天然磷脂1,2-二-十四烷基磷脂酰乙醇胺(DMPE)与合成肽脂N,N-二-十六烷基-Nα-6-三甲胺基己酰基-L-甘氨酰胺混合,制得了混合双层膜囊泡,对制备过程中的超声条件进行了探讨.用透射电子显微照相、动态光散射及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表征了混合囊泡的形态及粒径大小,确认了混合囊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用司盘(Spa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CHOL)通过真空旋转-超声波法制备维生素C囊泡,研究包封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考察维生素C囊泡的形态和构造.实验结果表明:Span60与CHOL摩尔比为2∶1,40℃超声30 m in,对1.00 g/L的维生素C的包封率可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6.
用无毒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T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的溶液自发形成囊泡,并将之作为阿司匹林药物的载体开展在模拟肠液及模拟胃液中的缓释性研究。结果表明,用该体系的囊泡包封药物在模拟肠液或模拟胃液中均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但随着体系组成配比、药物包封量以及环境的不同,其缓释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全氟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囊泡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合成了一种用于形成囊泡的全氟代表面活性剂,确定了合成及提纯该表面活性剂的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分子骨架上没有支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与氯化铵、水能够自组形成较大的囊泡,有利于药物的包藏。  相似文献   

8.
在无盐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PT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在某些比例得到自发形成的囊泡,而盐或尿素的加入可以扩大自发形成囊泡的比例范围,首次用尿素诱导了囊泡的自发形成,采用负染色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方法对囊泡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分子几何堆积因子f对盐和尿素诱导囊泡自发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T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自发形成囊泡.用其作为药物阿司匹林的载体,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开展了组成,温度对包封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005 mol/L,PTA/SDS=3∶7(mol/mol)时,包封率最高为61.8%,最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5-氟尿嘧啶(5-Fu)囊泡,并对其进行了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5-Fu的类脂囊泡,以5-Fu水溶液为对照,尾静脉注射自制5-Fu囊泡和5-Fu水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5-Fu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5-Fu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小鼠的组织分布参数.与注射水溶液组相比,5-Fu囊泡组MRT值延长,AUC0~t值增加.组织分布结果显示:5-Fu囊泡在肝、肾中AUC值显著增加;5-Fu囊泡明显延长了5-Fu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比普通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缓释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vesicles formed from surfactant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s. The vesicles formed from salt-free cationic-anionic surfactant system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with excess salts, having many particular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properties of vesicles prepared from salt-free surfactant systems, according to our own results, especially the vesicles formed from surfactants with divalent metal ions as counterions in aqueous solutions and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Moreover, the primary results on template effect of the metal-ligand vesicles have also been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种新型的全氟代表面活性剂(APFO)、水和氯化铵对形成囊泡影响的研究,表明APFO/H2O/NH4C1体系可在一定时间和较大温度范围内以及各组分含量变化较宽的范围内都能形成囊泡。而且当温度为40℃,NH4C1的质量分数为0.04-0.1,APFO的质量分数为0.02-0.42时,形成的囊泡尺寸无变化,且能稳定存在24h以上,为药物的包藏及缓释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Bacteriorhodopsin in purple membrane was reconstituted into different lipid vesicles. The effect of three different lipid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acteriorhodopsin in lipid vesicles was studied by the observation on freeze-fracture eletron microscopy, the rotational diffusion of bacteriorhodopsin in lipid vesicles, the measurement of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the absorbance change with time. For these prepared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MPC was the stable lipid environment of bacteriorhodopsin; egg-pc causeed the loss of retinal chromophore of bacteriorhodopsin and it was not reversible change, cholesterol could stabilize the bacteriorhodopsin in lipid environment,but it caused the aggregation of bacteriorhodops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PLA-NPs),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比较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的稳定性;以5-氨基荧光素(5-AF)为模型药物,研究了4种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在pH值为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PLA-NPs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性质密切相关;SDS,Poloxamer 188和BSA修饰的PLA-NPs具有相似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其药物释放曲线呈现明显突释效应;CTAB修饰的PLA-NPs则呈缓慢持续释放,且药物释放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性质对PLA-NPs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固体微粒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乳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钻井液、完井液中常见的固体微粒和某些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乳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亲油的固体微粒(如有机土)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相配伍,接近于中性润湿的固体微粒(如SN-1)与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类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一定的协同乳化作用.亲水的固体微粒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时情况比较复杂,在W/O或O/W型乳化钻井液中,某些固体微粒能够代替或部分代替表面活性剂而起到乳化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对铝热轧用润滑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T702,SPAN80,油酸三乙醇胺皂,Tween80和NP-10这5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对铝热轧润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基础油中添加油性剂,可与表面活性剂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其乳化性能,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乳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油酸三乙醇胺皂与Tween80或NP-10复配能使乳化液分散更细、更均匀,进一步降低其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乳化剂的类型、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用量和复配技术对乳化液的粒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