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出游行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日益成为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对旅游目的地供给方的英文网站和海外游客的博客游记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了涉外旅游的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发现黄山市涉外旅游形象侧重于认知形象的构建,忽视了对情感形象的构建,供需双方在认知形象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建议我国类似的旅游目的地应从迎合海外游客的旅游偏好,实现文化旅游的再生产,重视情感形象的构建以及加强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出发,对涉外旅游形象建构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2.
《特区科技》2011,(11):14-15
我创办的“集合游”是一家在线旅游网站。由于携程的出现,旅行社丧失了拿低折扣机票的优势。我们索性在旅游链条上把这个环节剔除,只帮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寻找最棒的“地接社”。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市场:游客自己可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国百强旅行社官网公布的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运用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海南岛旅游线路模式、空间格局及旅游目的地的类型与角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倾向于选择具有高知名度的多目的地区域环游旅行模式和单目的地旅行模式,这一特征在海口与三亚两地表现最为显著;海南岛不同旅行模式所吸引的客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海南岛目的地节点在旅游线路中各有角色分工,这由目的地旅游资源禀赋、景点基础接待服务设施状况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决定;相比海南岛东部各目的地旅游资源,海南岛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游+购"旅游形态的蓬勃发展,免税购物游将成为海南岛又一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梅 《科技资讯》2006,(30):250-251
旅行社是联结旅游目的地与游客的桥梁和纽带,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的实现与满足程度,从而影响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本文在分析旅行社服务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探时了如何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从而增强旅行社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2007,(30):33
在浩荡的组团旅游大军中,参团出游的大学生却是寥寥无几,而且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旅游项目少得可怜.与正规旅行社忽视大学生市场相反,一些小旅行社在大学校园里张贴大量的虚假广告,严重扰乱了市场.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决策,为了使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本论文从游客的视觉研究旅游地形象的感知特征.文章采取市场调研法、统计分析法,以云南丽江古城为研究载体,以游客对丽江旅游前后的形象感知为研究内容,对丽江古城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丽江古城旅游形象对游客出游的影响和选择,以及对游客的满意度、回游度...  相似文献   

7.
李海鸽  卢松 《河南科学》2010,28(1):116-120
通过对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5地,共52家旅行社在江苏设置的205条旅游线路的搜集和研究,结合江苏旅游发展现状,从旅游目的地组合、景区选择和组织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国内游客观光旅游线路与省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情况,以及省内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游时组合和角色分工;计算各景区的出现率,得出了出现率最高的20个景区,并分析了景区的地域、等级和类型对其出现率的影响;解析了江苏省国内游客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模式、主题组合和8条主要线路的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多个省市的主导产业,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国内对旅游目的地整体满意度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框架,导致研究结论差异性、波动性较大.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满意度的研究进展,构建了一个基于旅游相关行业——景点、酒店、餐厅、旅行社、零售、交通6个行业的旅游目的地满意度整合模型,并以广州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对广州市的酒店业与餐饮业满意度较高,同时验证了上述游客满意度指数动态测评体系在国内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普遍适用性,并通过进一步与香港比较发现不足和未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但地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度较低,如何提升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成为目的地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河西走廊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评价量表,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量表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进行测度,以期研究结论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研究河西走廊旅游目的地意象提供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0.
以农民旅游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的详细分析得出农民旅游人数、出游天数、游客年龄、日均消费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农民旅游的时间对旅游目的地的住宿需求、农民对旅游目的地宣传途径的选择、农民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对目的地的消费价格的影响、农民旅游的动机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等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居民出境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7月到2005年10月,对上海市700名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旅委出境资料,对上海市居民的出境经历、出境特征、出游目的、出游方式和旅游地选择等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上海市居民出境旅游行为特征.并根据调查数据对今后的旅游行为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2000年~2011年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年~2011年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的年际变化较大,入境游客数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2000年的集中趋于分散、均匀,地级市之间相对差异有缩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及高级别景点数量、空间距离及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1997—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水平的5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国内旅客人数和旅行社个数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国内旅客人数每增加1×10~6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会随着平均增加约12. 18亿元;每增加一个旅行社,国内旅游收入将平均减少0. 47亿元;对此,应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市场结构升级,开发相关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2013年国庆期间新浪微博网友关于"旅游法"和"导游"的原创微博为样本,采用数量分析法、词频统计法和共现分析法研究发现,网友在旅游法实施后对导游工作的感知在于:导游与旅行社、景区、游客之间关系的改变,对导游资质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罚,导游行为的规范化,导游收入的变化等几方面。由于缺乏实施细则,旅游乱象的治理难度很大,但旅游法实施后,导游强制购物的现状得到改善、对无证导游和导游宰客的执法力度正在加强,旅游法正在发挥维护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旅游气候舒适度对旅游者出行以及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山西省气象站50年气象站的资料,对反映气候舒适度的两个指数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进行计算,并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从年代、年际两个方面对山西省50年来4月、5月、9月及10月的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总体变化趋势和站点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从气候适宜度的总体变化来看,山西省这4个月的温湿指数表现为上升的趋势,风寒指数表现为下降的趋势,都朝着人体感觉更加舒适的方向变化,且山西省的旅游适宜期总体上有延长的趋势;从空间变化趋势来看,得出了在山西省的西南—东北一线,即五台山、原平、太原、隰县、临汾等站点,温湿指数上升趋势明显,风寒指数下降趋势明显的结论,为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活动组织开展提供了气象气候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消费过程可以区分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大阶段,旅游者三大阶段的消费特征既反映了旅游接待地市场需求特点,又是旅游地进行开发建设、旅游地营销的重要依据.以江苏国内旅游者为例,分析了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大阶段中的旅游动机、信息获取途径、旅游产品、出游方式、旅游项目偏好及购物偏好等方面的行为出游频次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3年~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据,采用相关的地理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各地级市游客流波动性不一致,变化率不稳定;各地级市入境游客的空间集聚性逐年下降,分布越来越散,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两中心结构"向"一核两带南北辐射式"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游客低碳行为的培育是低碳旅游模式转变的基础.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游客低碳行为进行引导、疏理和监督,才能促进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游客低碳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景区管理机构、政府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社会组织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9.
山西寺观壁画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保护和开发却不容乐观。从文化旅游的视野下探讨对山西寺观壁画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提出须加强寺观壁画的保护与管理;创立核心景区、注重品牌营销;加强对壁画常规宣传方式的变革;培养专业的寺观壁画的旅游管理人员;利用壁画复制品提供旅游者参与绘制或者修复壁画的亲身体验,利用旅游产业带动相应的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展现山西文物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促进文旅融合,助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