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上次的《能源漫话》中,曾提到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这是能源的三种特性,用来说明能源在转换和使用之间的区别。其中终端能源是二次能源经过输送、分配,在各种设备上使用,最后变成的有效能源。所以能源实际上贮存在产品之中,或以提供服务来衡量,诸如家庭照明、取暖以及坐火车、乘飞机等的能源消费。终端能源的构成,一般分为工业、交通、农业、家庭、商业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家庭用能消费就是生活用能。 人们的生活用能多少,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当今发达国家生活用能源要占全国终端用能消费量的30%以上。例如,美国为30%,意大利为  相似文献   

2.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这将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自从我们的祖先掌握了用火的秘诀,人们就一直在利用地球上的植物资源来满足对于能源的需求。这些可用作燃料的植物,是“生物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努力探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07,(9):5-6
江世亮:您的新著和报告所展示的"甲醇经济"既能提供能源需求,又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景令人激动,能不能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甲醇经济"?奥拉:我们提出的这个概念不是在制造能源,这点首先要搞清楚。我们首先想把某种能源储存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非常关心一个新的时期降临到我们人类社会。在掌握信息、材料、生物、能源、海洋……等方面,我们将更多地离开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谈到被称为“新技术革命”的这个词语时,我们特别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常常提到“信息革命”、“信息社会”、“信息世界”等。而且提到“信息技术”时,总是把“新一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等放在首位,并把大规模集成电路看作是主要关键。这都是有道理的,但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从本期起,我要打开一个似曾相识、但又有点陌生的世界——科学与艺术。这里讲的“科学与艺术”,不是科学和艺术两样东西,而是讲它们的关联、关系和它们的结合,讲它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我希望能同青年朋友们一起来培育“科学与艺术”这块园地,让更多的人成为“科学与艺术”这门新兴学科的爱好者、参与者及开拓者。 历来,人、们把科学和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从古到今,特别是眼前,在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历来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电子产品绿色化是今后电子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德国施奈特电子公司前不久研制出一种环保型电视机。据称这种电视机的零部件回收率可达到90%左右。美国近两年来也十分重视绿色电脑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制定了称为“能源之星”的绿色电脑开发计划并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8.
极地科学探险历来就充满着艰辛和危险,而且更不是每一次科学探索都能满载而归。本文记述的就是一次“夭折”的科考经历。但是,从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科学家们百折不挠、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也许这才是最为宝贵的。  相似文献   

9.
热化学贮能     
1.引言在能源市场上,激励引入替代能源的倾向与日俱增。把核能和太阳能用作为主要热源是实现这种替代的、最先进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之一。上述两种能源都能产生中、高温范围的热能(250~800℃),它们都需要开拓适当的贮能系统,因为其生产和需要都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对于核能,生产速率总是不希望改变的,而对其需要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太阳能,生产和需求都会短期或长期变动。因此,核能和太阳能贮存之循  相似文献   

10.
3.氢能的开发利用 在众多的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热值高、无污染、应用面广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 前苏联在1989年成功地将液态氢用于重型飞机的飞行。德国的科学家计划在本世纪末让第一架用氢气驱动的“空中客车”飞机飞上蓝天。美国已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计划把一种光合细菌——红螺菌带上太家,用它所放出的氢气来作为能源,供航天器使用。这种红螺菌生产成本低,生长繁殖快,在农副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为了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八十年代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出在八十年代特别需要推进“科学技术立国”,确定把飞机、宇宙、原子能机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光学、工程技术、产业机械人八大产业作为重点在八十年代加以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照相术是人类发明的奇迹之一。它能捕捉瞬息即逝的现象,留下永久的记录供人研究。它能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让基本粒子留下可供追踪的径迹。它能把空间“缩小”,24卷的大英百科全书可以缩印在一张5厘米见方的胶片上。它能把时间“拉长”,使我们能够观察发生在万分之一秒内的现象。它还能使时间“缩短”,让我们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看到胚种发育,新芽茁长,蓓蕾怒放的生动情景!因此,它在信息记录、贮存和传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新一代“源-网-荷-储”式异质能流复合供能系统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必然需求,加快其发展对构建多能互补、灵活、智慧的能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能源系统转型与升级进程加快,能源系统多能流交织、多品位分布、多时空尺度等特征愈发突出,给能源的高效利用带来新的理论和技术挑战.为实现异质能流系统的协同发展,还需要突破单一能流系统能量转换分析的局限,从能质、能量品位的角度,解释不同能源系统间的耦合逻辑并指导能源结构优化和能量管控,解决异质能流多尺度协同响应难等问题.因此,本文以“源-网-荷-储”式异质能流复合供能系统的构成和特征为切入,明晰了异质能流系统基础架构及各层间的关系,阐明了按质用能思想和能量品位相匹配对构建高效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实现能量有序按需转化的重要性,总结了异质能流系统动态响应特性与协同调控、结构优化和能量管控等研究现状和挑战,并对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反映“电脑通”栏目的文章介绍电脑发展趋势的较多,比较空泛,无法解决他们“面对电脑不知所措”的问题,而市面上出售的电脑书,又都是大部头,初学电脑的人往往“看不下去”。为此,本栏目将从本期起,对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应用软件进行介绍。除了介绍软件的特点与功能外,主要着重教授利用这些软件能“做什么”,使买了电脑的朋友真正把电脑用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人童年的记忆里,或许都幻想过用萤火虫来照明。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萤火虫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最近,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能发出荧光的细菌.把数百万个细菌装在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独特的“细菌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能发光的细菌灯不仅能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萤火虫时代的浪漫。  相似文献   

16.
朔夫 《科学之友》2003,(4):44-44
明天的计算机将很小,能听懂我们的语言,随时随地陪着我们,并且把我们同整个世界的“计算能”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能源就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能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它们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使用较为普遍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沼气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电磁能等。 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自古以来,人类就为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6,(4):F0005-F0005
《暗淡的天空》是本期策划的一个重要专题。“全球变暗”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科学界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这个现实。本刊在2005年有3篇文章曾谈到“地球变暖”的问题,而这篇文章把污染物排放、全球变暗、全球变暖放在了一起,“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平衡,如果人为破坏这种平衡,就可能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人类现阶段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它们是导致大量排放可见污染物和CO2等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要既不“变暗”、更不“变暖”,人类必须寻求新能源和干净能源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这是人类最迫切的任务。——编者  相似文献   

19.
过去曾有人用光热刺激家兔鼻子引起的抬头动作作为研究药物镇痛作用的指标。我们把光热刺激改为电刺激,每当以电刺激家兔的鼻中隔时,家兔便出现一甚为典型的防护性的抬头动作。我们称之为抬头反射。我们曾用这一反射的阈值作为指标研究了针刺家兔四肢的某些“穴位”的镇痛作用。由于针刺“穴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外周刺激,所以我们想用強度和作用时间受控制的电流来刺激外周神经的中枢端,观察它们对  相似文献   

20.
音乐爱好者把收集自己喜欢的歌曲作为一种爱好。如果把歌曲打印出来收藏,不但整洁美观,而且免除了手抄之苦,也是一大乐事。然而现在市面上乐谱编辑软件不是很流行,偶尔有个别好用的乐谱编辑软件,要么是不能打印,要么就是要自个儿掏腰包。若能利用现有软件编辑打印乐谱,不失为明智之举。笔者经过探索,发现微软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里的“公式编辑器”有编辑简谱的功能,既然能编辑,打印当然不在话下了。现把它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和广大的音乐爱好者一起探讨。从“插入”菜单的“对象”选项,可以启动“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的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