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一、概述 吉生羊草良种站是脱胎于吉林省生物研究所,以羊草种子经营、管理和草产品开发为主的国有企业.它继承了原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的羊草研发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外羊草种子研究方面最具实力的单位.目前,该企业以开发羊草种子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为主攻方向,已取得5项国家专利.经营范围:生产、销售自育、自繁的羊草良种;羊草新品种推广应用、技术咨询服务;本站研制的新产品生产、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41-41
该项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辽宁省植物保护站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草莓、蔬菜、花卉等的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黄瓜果实品质性状的基因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3,(21):26-28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协作单位:浙江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负责人:黄三文 黄瓜(CucumissativusL.)是世界十大蔬菜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开展黄瓜基因组研究,对于推动黄瓜分子育种进程意义重大。我国主导的黄瓜基因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进一步奠定我国在黄瓜基础研究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6):25-26
本项目重点在宁夏园艺产业园(包括蔬菜、果树、花卉)的日光温室及2个设施蔬菜示范园区、2个设施果树示范区、1个设施花卉示范区的100座日光温室进行本成果的转化应用。每个园区可以种植不同的蔬菜、果树、花卉品种,控制系统根据园艺植物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该项成果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辽宁省植物保护站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草莓、蔬菜、花卉等的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蔬菜采后技术发展情况,预测了蔬菜采后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后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71-73
目前我国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制尚处于过渡阶段。开展主要农作物育种的主体部门仍然以国家、省、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为主体。在政府层面仍应大力支持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主体的良种育繁体系建设。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主持完成的“张家口市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为例,剖析该院在服务当地三农的良种育繁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我国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方耐寒型彩色树种引种、选育与应用》集成了《北方耐寒性彩色绿化树种引种与选育研究》、《抗逆性树种银莓优良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加拿大沙枣(银果胡颓子)引进技术》、《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研究》和5项国家及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针对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绿化美化树种种类及色调同南方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在广泛引种筛选与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重点选育了8个耐寒彩色乔灌木树种,研究了种子和无性繁殖关键技术,建设了苗木繁育基地及基因收集圃,并在城市彩色园林绿化和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治理中进行了试验示范,为吉林省及东北相似地区城乡绿化美化和荒漠化治理增加了新物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独具特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土壤、水体的复合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自然农法”是探求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力求充分利用耕地内资源生产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的一种综合生产体系。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目的是希望提高作物品质的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以及劳动生产性和土地生产性,以增强地力为基本要素。通过生态的调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或者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本项目和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开展合作,引进日本“自然农法”技术体系,在我区蔬菜生产中进行适应性应用研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1.
本项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2.
03-141西瓜是甘肃省敦煌种业种子开发中心以2个高代自交系157和99为亲本选育出的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0d,果实发育期33d;植株生长势强、易坐果、果实椭圆形、瓜瓤红色、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边部9%、品质优;平均单果重4.5kg左右、抗病性强、耐贮远667m^2产量为45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5,(8):15-16
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依托单位吉林省农科院,是全国最大的集玉米科研、开发、推广、产销、服务为一体的开放系统.围绕中心的工作目标,针对我国玉米产业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主要开展了增产技术工程、玉米提质增效技术工程、种子技术工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获科技成果115项,其中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10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下简称"株洲所")是我国轨道交通电传动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我国城市轨道牵引设备交流传动与控制系统国产化基地、国家牵引电气试验检验中心的挂靠单位、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委员会IEC/TC9的成员单位、中国铁路牵引电器设备国家标准(GB)和行业标准(TB)的归口单位,2004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食品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我国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扣押、销毁、索赔、终止合同等现象十分突出。顺应形势要求,立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中欧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研究”。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主持,农产品加工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同承担的。  相似文献   

17.
1 项目目标 针对重庆蔬菜产业链中种子种苗、生产栽培、加工、流通网络等各关键节点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蔬菜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与种苗产业化、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蔬菜加工核心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以及蔬菜产业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构建,将重庆的自然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把重庆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冬春蔬菜和夏秋蔬菜重要生产基地、特色蔬菜加工高地,提升重庆蔬菜产业科技生产水平,对重庆蔬菜和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就业、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家863计划"优质高产杂交蔬菜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是利用实施单位自主研发的育种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培育适宜市场及生产需求的大白菜、甘蓝、番茄、甜椒、黄瓜等主要蔬菜作物新品种,并根据上述作物品种的特点,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杂交种子标准、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适宜育繁、销售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园艺作物与设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课题针对我国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设施结构不够优化、低温弱光逆境及亚适宜温光环境、大肥大水栽培方式及土壤退化、工厂化育苗高能耗等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等问题,以高效节能为目标,研发出结构合理、透光率高、保温性好,适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专用的日光温室及其蔬菜优化栽培模式、设施蔬菜逆境管理和亚适宜环境下的高产技术、设施蔬菜主要根区土壤理化性状优化的水肥精准管理技术、主要根区土壤环境优化及土壤健康保持技术、以日光温室为核心的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建立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高效节能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促进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2-63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恶化严重,满足十几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选育超高产品种,同时,用良种配良法增加粮食总产量。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高产组合一般适应性较差,而优质组合增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