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经注》中对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水文地理有不少记载,其中对沅水,漕水,夷水,延江水,江水水系的水文地理的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利用相关的文献则可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记载的广西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经注》记载的广西河流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认为其所载由于历史所限存在有错误,必须经过分析,校核,才能与当今的河流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北魏人郦道元为《水经》作注,不仅注出各水所经过的地方和古今地名沿革,而且还记载了都邑、风俗、文物、古迹等。不仅记载了地理,还记录了珍贵史料。《水经注》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水文地理著作,对后代地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昏"地望包括西汉海昏侯国和海昏县治两个地理方位问题。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确定了海昏侯国遗址在今新建区,为解决西汉海昏县城在历史文献中的模糊记载,提供了辨析考证的有利坐标,同时也可否定对有关海昏县治地望在今永修艾城或芦潭的陈说旧论。根据最早记载海昏县地理方位的《水经注》,结合缭水(南潦河)的走向和变迁,大致可以确定西汉海昏县治的地望在今南潦河中下游的安义县万埠镇附近。  相似文献   

5.
1 水道记述的虚实特征《水经注》记载了大量河流。受历史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必然包含虚和错的成分。笔者参考现代大比例尺(1/50000~1/200000)地图并吸收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水经注》淮河、海河水系进行逐条比照,结果发现记载的河流90%是可靠的。再进一步分析,这些可靠的河流占当时实际河流(长度10km以上)总数的54%;而且在地域上分布  相似文献   

6.
西汉王子侯封地的具体地望,或者没有记载,或者《汉书·王子侯表》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常出现不一致。本文主要根据《史记》相关纪、传、表,《汉书》相关纪、传,并参考《水经注》、《汉书补注》、《史记志疑》、《汉书地理志稽疑》、《校汉书八表》等来考证《汉书·王子侯表》中几个王子侯的封地所在。  相似文献   

7.
话说《水经注》文筠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记载地理状况的专文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完整地形成。那就是后来收入《尚书·夏书》中的《禹贡》。它记述了当时我国九州范围里的山川分布、水陆交通、物产种类、贡赋品级等,为以后的《汉书·地理志》等断代史附录地志的史书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8.
刘蔚 《厦门科技》2007,(1):40-43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温泉资源的国家.利用温泉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史料中关于温泉的记载也相当多。我国汉代著名科学家张衡所著的《温泉赋》中就说:“有疾病兮,温泉治焉。”《水经注》中亦载:“大融山兮出温汤,疗治百病。”温泉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我校勘《水经注》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经注》版本极多,而不同版本间甚有差异甚至抵牾,我一直留意于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校勘此书的计划。我校勘的第一部郦注版本是殿本,其后又有杨熊本《水经注疏》、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水经注校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简化字本《水经注》。如今,我正从事毕生校勘经历中工作量最大、校注内容最繁的版本,它是前述《水经注校释》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被明代许仲琳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描写得神乎其神,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播出后,人们对姜子牙的雄才大略和神机妙算更是交口称绝。《周志》、《水经注》、《搜神记》、《吕氏春秋》、《史记》等典籍中,对姜子牙隐居垂钓和辅周灭纣之事均有记载。姜子牙发迹成为一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与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钓鱼  相似文献   

11.
_水经注_的_水坈陵_问题_广州历史地理问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广州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探究广州城市早期、即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作为古番禺城发展阶段的历史地理特点.《水经注》的《(氵艮)水篇》“水(土冗)陵”全文:“(氵艮)水东别径番禺,《山海经》谓之贲遇(禺)者也.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何以名番禺?答曰: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与番禺县连接,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土冗)陵,城倚其上.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傥谓番山之禺也.”(参据《永乐大典》影印本和《水经注疏》影印本)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前贤今人之成果,考定《魏书》所载之"牛川"即今"浑河",亦即《水经注》所载之"中陵水",其上游即源出"青牛山",经"杀虎口"西北流并注入"浑河"的"苍头河";拓跋珪即位代王之"牛川(城)"即《魏书》所载"云中之盛乐",亦即今托克托县古城;"参合陂"即今凉城"岱海"。严耕旺先生惑于"汉参合故城"且误读《水经注》之"过平城北四十里",坚称"参合陂"位于今阳高县东,为"南洋河"下游已经淤塞之"长潭",误矣。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堪称一座蕴藏丰富的地名宝库。据统计,书中记载地名达二万个左右,作者并对一部分地名作了考证。分析郦道元所作的这些考证,对于今天开展地名学研究以及地名整理工作也是有益处的。就笔者管见所及,仅谈三种方法。第一种:民间流传地名与前代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韩城市西南40公里的合阳县东五乡,有一奇特的"五瀵泉".据说该泉之水浇灌的农作物,苗壮株粗,籽满粒圆.同一块土地,用瀵水灌过,产量能提高一至二成,当地人都叫它天然肥水或粪水.有关瀵泉的记载可在《水经注·河水》一节中找到:"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喷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五瀵泉实际上是七个泉.黄河西岸一级河流阶地上有五个,分别是王村瀵、渤池瀵、西里瀵、熨斗瀵和小瀵;黄河水道正中还有两个,一个是夏阳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历史地理学专家陈桥驿先生点校的武英殿本《水经注》。它不仅为《水经注》读者提供了一个好版本,还采用新式标点,纠正了自三十年代以来包括王国维《水经注校》在内各种版本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要完全读懂并正确地标点《水经注》这部有三十多万字,历述北魏以前我国河流水道变迁和城邑建置及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详赡宏富的典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笔者  相似文献   

16.
杜甫诗中说的赤甲山、白盐山的位置与现在的赤甲山、白盐山完全一样。杜甫的赤甲宅在赤甲山的西南角。把当地人称呼的子阳山说成是杜甫诗中的赤甲山与《水经注》的记载不合,与杜甫的整个创作情况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禹本纪》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篇,太史公将其与《山海经》并举,故为世人所知。但由于其书早佚,其内容与性质究竟如何,长期以来未为学界所知,前人所论也多有不明之处。从传世典籍的零星记载与前人的论述中,勾稽出其基本轮廓,并对其地理价值与《山海经》做了对比判定。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尚能亲见其书,唐以后逐渐亡佚。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水经注》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研究者主要从文学地位、写景成就、文学渊源、版本、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水经注》作了探讨,其中《水经注》写景成就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核心。20世纪前78年,学界对《水经注》的研究比较冷落,研究成果较少,也缺乏深度;20世纪后22年,研究者的视野最为开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较之以前大幅提高;21世纪以来,研究者基本沿着上个世纪开辟的课题继续探讨,并在研究的广度上有一定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具体实例说明郦道元在其《水经注·原序》中所说的“访渎搜渠”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其亲身脉水寻经的实际行动内容。其足迹遍及北魏政权辖区的大部分地方。  相似文献   

20.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的科学著作。一千四百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称之为郦学。历史上有许多郦学学者,如明朱谋玮,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近代的杨守敬、熊会贞等,都认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本文则应用现代地名学的原理,研究了《水经注》的写作特色及其内容,认为它是地名学著作;并详尽地阐述了它对地名学的卓越贡献。藉以说明《水经注》的科学属性,从而揭示地名学的科学性质。因之对郦学的研究和地名学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